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伐沙班组(n=46)和华法林组(n=46)。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复发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红蛋白。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均明显降低,且利伐沙班组低于华法林组(P<0.05或P<0.01)。利伐沙班组患者复发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相对较低,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失用率、静脉血栓复发率、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失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保护导管的正常使用,控制静脉血栓复发,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但使用低分子肝素的院外患者顺从性较差,而利伐沙班服用简便...  相似文献   

3.
郭俊勇  温涛  单泓  方建华 《安徽医药》2018,22(10):1979-1982
目的 探究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对急性肝素诱导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并发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本研究针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血清学确诊的82位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4Ts评分≥4分、血小板因子4/肝素免疫测试阳性、血清素释放试验阳性),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利伐沙班治疗)和治疗组(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每组 41 例,两组均连续治疗超过 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血小板回升时间、血栓形成的情况,同时检测用药后 D-二聚体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对照组为(8.78±2.49)d,治疗组为(7.02±2.62)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3,P<0.05),而且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未发生新的或者复发的血栓形成,而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有4例DVT并发急性HIT患者出现新的血栓,两组的D-二聚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组间、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 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接受肝素治疗后的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临床上可以应用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替代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qd;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IU,qd;均于患者下床行走后停药。记录术后48 h引流量,手术前及术后7 d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7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下肢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大的下肢DVT形成及肺栓塞发生。利伐沙班组术后48 h引流量(174.3±26.1)mL,低分子肝素组为(167.4±24.2)mL,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利伐沙班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8例,低分子肝素组9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消化道黏膜出血、硬膜外血肿及切口血肿发生。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浆CD62P、P10、D-二聚体的变化与肺血栓栓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CD62P、P10、D-二聚体的变化与肺血栓栓塞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螺旋CT扫描,电子束CT肺动脉造影(CTPA)及临床相关病史和检查确诊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42例为患病组,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自愿者30名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P10)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比较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病组CD62P、P10、血浆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P<0.01);患病组经治疗1周后CD62P、P10、血浆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2,P<0.05)。患者血浆CD62P、P10、D-二聚体与血气(PaO2)呈负相关(r=-0.754)。结论PTE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和低氧血症,应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PTE患者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2例和利伐沙班组42例。2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比较随访90 d内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静脉血栓复发率、D-二聚体水平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期间2组导管功能失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 vs. 4.8%,χ2=0.623,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2组间累积静脉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vs. 2.9%,Log-rank χ2=0.249,P>0.05),2组间D-二聚体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累积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 vs. 12.1%,Log-rank χ2=0.574,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CVAD相关性UE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依从性差,利伐沙班口服方便,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并发DVT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sc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250 U/次,1次/d。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检测用药后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差显著缩小,同时血流速度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两个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血患者。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增加出血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62例肢体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利伐沙班(20例),伊诺肝素(21例)和低分子肝素钙(21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伊诺肝素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70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5例采取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以及安全性(D-二聚体、PT、APTT、出血)。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A组,50例)和依诺肝素组(B组,50例)。分别于术后6 h和12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检测血D-二聚体,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记录48 h引流量,术后7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 h的引流量,术后7 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站收治的84例妇产科术后DVT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双下肢周径差、D-二聚体、INR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凝血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DVT效果显著,可降低D-二聚体,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低分子肝素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9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人院时,经过溶栓治疗1d、1周、2周以及结束时测定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患肢周径以及血栓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经过溶栓治疗的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得到改善,入院时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经过溶栓治疗1d后D-二聚体水平增高,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1);治疗后1周、2周逐渐下降,直至治疗结束时D-二聚体水平方达到正常范围;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利用多普勒彩超发现DVT患者中12例全部再通,36例部分再通。结论D-二聚体的测量可以作为确诊下肢静脉血栓的-项指标,但特异性较低,需辅助其他方式确诊,临床上进行溶栓治疗时可以通过测定D-二聚体的水平指导合理用药,且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在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254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8例)、阿加曲班组(101例)和利伐沙班组(5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1.25×104U加生理盐水配制成48 mL,2mL/h,24h静脉持续泵入,疗程7d;阿加曲班组患者开始2d,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以适当生理盐水配制成96 mL,以4mL/h,24 h静脉持续泵入,后5d,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g以适当生理盐水配制成48 mL,2 mL/h,24 h静脉持续泵入,疗程7d;利伐沙班组予以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疗程7d.每日测量患者双下肢周径,监测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及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指标,另外检测用药前和用药第7日的D-二聚体水平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出血.所有患者7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3~6月,检测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值于2.0~3.0.结果 经过7d治疗后,阿加曲班组下肢肿胀缓解率为95%,利伐沙班组为89%,对照组为96%,3组比较无差异.用药7d后,3组D-二聚体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加曲班组、利伐沙班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作为新型抗凝药物,其临床疗效与传统抗凝药物普通肝素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阿加曲班相比于普通肝素出血等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不会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18):2480-248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防DVT;在此基础上,利伐沙班组患者术后10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10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术后4、10 d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PT、APTT、TT、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DVT,且其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对创伤性下肢骨折63H例患者术前采静球血测定D-二聚体、FDP;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9.43%;D-二聚体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FDP≥正常值(5m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19%;FDP/E,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结论:下肢骨折后患者术前D-二聚体和FDP水平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98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组(102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通过术前术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DVT的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两组血小板值(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于利伐沙班组,而利伐沙班组FIB水平接近术前正常水平。术前两组D-二聚体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3、7d,两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上升(P<0.05),但术后3d和术后7d两组D-二聚体数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此外,术后1、3、7d利伐沙班组患者体内D-二聚体数值低于同时期阿司匹林组(P<0.05)。围手术期两组DVT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体内D-二聚体的水平,抗凝效果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光权  李翠 《安徽医药》2017,21(2):349-352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栓塞病人46例,以随机软件进行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5例)和华法林组(21例),两组病人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5 m L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患肢膝上差、膝下差、静脉血流速度、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膝上差、膝下差、FIB均显著降低,患侧血流速度、APTT、PT、TT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PICC的肿瘤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试验组(209例)。所有患者行PICC后,对照组采用物理预防UEVT;试验组在物理预防的基础上,于置管当日接受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每日1次,连续30 d)。比较2组在置管前1 d与置管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置管侧腋静脉最大流速、UE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30 d,2组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降低(P<0.01)。试验组UEVT发生率(2.87% vs. 8.53%)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1.91% vs.5.69%)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的高凝状态和血流减慢,从而降低PICC相关UEVT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25例)和华法林组(n=21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指标,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