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灌注成像为参照, 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征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术(EVT)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发病时间为6~24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91例。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平扫和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或MRI灌注加权成像)检查, 分别应用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其中MRI平扫判断有EVT指征的标准为存在FVH-DWI不匹配;灌注成像判断EVT指征的标准为梗死核心体积与缺血半暗带不匹配。评价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的一致性, 以及经两种方法筛选后行EVT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率的差异。结果 91例患者中, 应用FVH-DWI不匹配筛选73例(80.2%)存在EVT指征, 其中49例行EVT, 术后90 d 28例(57.1%)预后良好。应用灌注成像不匹配筛选75例(82.4%)存在EVT指征, 其中55例行EVT, 术后90 d 28例(5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临床特点及其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70例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均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根据血管闭塞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138例)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2例), 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相关参数及临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患者中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81.3%vs. 61.6%, 78.1%vs. 47.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78(1.93, 10.86)vs. 2.77(1.77, 4.72), (20.50±8.96)分vs. (14.83±4.67)分], 心房颤动史比例明显低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21.9%vs. 58.0%), 发病至血管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至血管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卒中患者预后指数(SPAN)对早期血管内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晋中市第一医院就诊并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138例,根据术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63)和预后不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or critical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canalization,RESCUE-RE)数据库,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制定的基于DSA的侧支分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成功再通的AIS患者分为侧支不良(0~1级)和侧支良好(2~4级)两组。无效再通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但患者术后90d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比较侧支不良组和侧支良好组基线特点和预后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状态对无效再通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48例EVT后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侧支不良组323例(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例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疗效。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为妊娠早期、1例为产褥期。3例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其中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眼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闭塞1例。发病机制为心源性栓塞, 栓塞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房颤1例。取栓方式:导管抽吸取栓1例、支架取栓2例。经治疗后3例患者的血管均实现良好再通, 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 预后不良1例(mRS评分4分);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个体化评估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 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 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 (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 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 结果 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 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 <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 mRS评分≤1分比例(30.9% 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 =0.423)及mRS评分≤2 分比例(38.2% 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 =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 意义。 结论 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 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首通效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支架取栓成功患者58例,依据取栓次数将其分为首次再通组及多次再通组,通过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年龄及男性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s, ASPECTS)、取出栓子病理分析等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首通效应”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90 d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在纳入的58例患者中首次再通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多次再通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部位、血栓类型、入院时ASPECTS评分为首通效应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急诊血管内治疗前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数据和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后预后情况。使用术后90 d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 d mRS评分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48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再灌注损伤、造影剂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循环取栓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25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桥接治疗28例,直接血管内治疗97例。入院时,桥接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3.9(11.3~23.2)U...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1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包括支架取栓术、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2,95%CI:1.013~1.113;P=0.012)、既往糖尿病(OR=3.074,95%CI:1.023~9.240;P=0.04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1.143,95%CI:1.043~1.252;P=0.004)、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OR=11.151,95%CI:2.877~43.079;P=0.000)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入院时高NIHSS评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2-4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分标准评估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统计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均进行90 d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有142例TICI评分≥2b,血管再通率为91.03%,14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97%。142例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74例,预后不良率为52.11%。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1.12±12.65)岁vs(56.89±10.98)岁]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9.65±5.12)分vs(16.82±4.83)分]、发病至入院时间[(24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T)后3个月预后和血浆Elabela水平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采用EVT治疗的94例LVO-AIS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labela水平, 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浆Elabela水平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Elabela水平对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不良组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有脑卒中史、糖尿病者占比较低, 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72 h的血浆Elabela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脑卒中史(OR=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对比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6例AIS患者中,前循环梗死24例(92.3%),后循环梗死2例(7.7%)。起病至穿刺时间(139.93±120.22)min,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115.50±35.23)min。其中8例(30.8%)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桥接取栓治疗。术后即刻造影21例(80.7%)血流再通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TICI 2b级8例,TICI 3级13例。术前NIHSS评分15.0±3.52,术后NIHSS评分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随访,12例(46.2%)预后良好(mRS评分≤2),其中0分4例,1分3例,2分5例。26例中5例(19.2%)出现临床死亡。结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应用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的临床效果及危险因素,指导今后急诊取栓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吉大一院卒中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前循环闭塞且发病24 h内进行EVT的患者。主要结果是血管再通率,90 d mRS(0~2分是预后良好),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90 d死亡率。分析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经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8例(88. 3%)血管再通,s ICH 16例(11. 0%),90 d预后良好率67例(46. 2%),死亡26例(17. 9%)。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全麻、串联/多血管病变、术前NIHSS评分高、s ICH、围手术期肺内感染是影响AIS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成熟卒中中心急性前循环卒中EVT的血管再通率很高、临床疗效很好,与发达的欧美国家一致。即使成熟的卒中中心急诊介入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15例mTICI分级3级(血管完全再通),4例mTICI分级2b级(血管部分再通);1例脑疝形成致死亡,1例并发脑水肿,1例少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例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评估后采取血管内治疗,闭塞血管再通效果明显,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验指标水平; 对所有符合血管内治疗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院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依据mRS评分分为2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治疗,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66例。预后不良组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入院时Cys C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和年龄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接受静脉溶栓和APTT水平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1.005,其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71.2%,准确度为66.4%。结论 入院时血清Cys C水平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清Cys C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首通效应(FPE)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97例基底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现FPE将患者分为FPE组与非FPE组, 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法), 确定FPE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 同样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法), 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FPE组(133例)患者比较, FPE组(64例)中女性患者占比高, 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 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和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较高, 心源性栓塞、基底动脉上段闭塞以及首选血栓抽吸者占比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OR=2.27, 95%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取栓术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通过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通过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有高血压病史、基线NHISS评分 15分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管M2段及远端闭塞、成功血管再通为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重度脑水肿及基线NHISS评分 15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3个月良好预后负相关,良好侧支循环及成功血管再通与良好预后的正相关。结论基线NIHSS评分 15分、高血压病史、血管是否再通、脑血管闭塞部位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急性期脑水肿严重程度主要危险因素。脑水肿严重程度、基线NIHSS评分、是否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状态为90 d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 19.0%,P<0.001)、恶性肿瘤(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ABC2D量表指导下的精准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LVO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广东医科大学茂名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接受早期机械取栓术治疗的202例ALVOS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首选可回收支架结合中间导管部分回收进行机械血栓切除术(SWIM);试验组患者术前利用ABC2D量表对病因进行预判, 量表评分0~3分考虑栓塞性闭塞, 首选直接抽吸取栓技术(ADAPT), 若抽吸导管无法到位时选择SWIM技术;4~7分考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闭塞, 首选SWIM技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低于对照组[51.0(35.0, 78.5) minvs. 67.0(45.0, 100.0) min], 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0.00(4.75, 16.25)分vs. 13.00(8.00,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