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小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长度19~ 24个核苷酸,作为转录后调节分子发挥作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miRNA表达谱的改变,差异表达的mi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胰腺导管腺癌miRNA表达谱的研究及其靶基因的探索有助于了解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机制,同时miRNA表达谱是胰腺导管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总结了近年已知miRNA在胰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NA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3.0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DAC的3.0TMRI表现,并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14例PDAC均单发。胰头9例,胰体3例,胰尾2例。直径3.8cm—6.3cm,平均4.9cm。病灶呈地图形9例,类圆形5例。实性为主6例,囊性为主5例,囊实性相仿3例。平扫,T1WI上肿瘤实性成分为低信号8例,等信号6例;T2WI脂肪抑制肿瘤实性部分为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7例。增强MRI扫描,癌肿呈乏血供,在早期轻微强化,在实质期肿瘤逐步增强,延迟扫描,肿瘤表现为相对低信号或等信号,最大强化程度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镜下见异型增生肿瘤细胞,有时是不完整的管状或腺体样结构被丰富的纤维间质分隔。结论 3.0TMRI能较好地显示PDAC的整体结构与血供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胰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pancreas, DACP)病例的影像学误诊原因。方法:误诊病例中男13人,女38人,年龄37岁—7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DACP。将影像资料和报告与其病理检查进行逐一对照,总结误诊原因。结果:20例低分化的DACP完全无囊性成分,因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被误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或“胰腺囊肿”;16例DACP伴发假性囊肿因肿瘤被囊肿掩盖而被误诊为“胰腺炎伴假性囊肿”;15例DACP伴发阻塞性胰腺炎因肿瘤体积小且被炎症表现掩盖而被误诊为“局灶性胰腺炎”。所有病例均有边缘不清晰的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肿块(100%);43例(84%)出现上游主胰管扩张并至肿瘤处“截断”征象;胆总管扩张至胰腺段“截断”征象在肿瘤位于胰头的病例中占100%。结论:掌握DACP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理解其易引起继发性改变的特性有助于避免影像学误诊。  相似文献   

4.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短链RNA,长度为17 ~ 25个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多个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方面起作用.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重点介绍异常的miRNA表达谱在PDAC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韦君亮  赵铁军 《海南医学》2014,(10):1482-1484
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极差的恶性肿瘤。数十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使处于围手术期的胰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下降显著,但其远期预后仍无确切改善。不少患者因延误诊断而丧失最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机会。本文就当前诊断胰腺癌所广泛运用的各种手段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实现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应具有的现实思路。本文结合新近发现的早期胰腺癌特异性基因、分子标志物,对如何实现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诊断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 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 Western blot方法各检测10例配对新鲜冻存PC、Non-PC中 AQP8的表达.结果 IHC显示AQP8主要表达于PC导管细胞的细胞质中,AQP8在P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 31%(69/87),而Non-PC组阳性表达率为18. 39%(16/87),两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QP8的表达与肿瘤瘤体直径(P<0. 001)、分化程度(P<0. 001)、淋巴结的转移(P<0.001)以及TNM分期(P<0. 001)有显著相关性.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显示 PC 组中 AQP8 mRNA 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配对的Non-P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0. 001).结论 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瘤体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AQP8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8.
胡元杰 《重庆医学》2021,50(17):3025-3028,3035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种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近年来,虽然PDAC在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PDAC患者的远期生存仍不理想.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我国的发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其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DAC较差的预后与其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息息相关,PDAC肿瘤微环境研究是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极有潜力的方向.该文就近年PDAC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DAC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动物模型是胰腺癌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理想的胰腺癌动物模型将为研究者们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提供有效工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之一,是在分子布朗运动基础上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通过间接获取的微观病理组织学信息,无创地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检查技术。 DWI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超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1,2],但是早期的DWI成像时间长,对呼吸运动、肠蠕动等高度敏感,故在上腹部的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MR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回波平面技术( EPI )的不断成熟,DWI的应用逐步延伸到颅脑以外的人体器官, DWI在腹部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腹部脏器应用的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3,4]。目前己采用了多种技术克服上述不足,包括屏气技术、自由呼吸、呼吸及心电门控、快速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和并行采集技术等,使DWI在腹部的检查中趋于成熟。本文就近年来DWI用于胰腺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的Ⅰ期、Ⅱ期患者共4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4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1个月,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8.8%和11.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血清CA125水平、血清CEA水平、脉管侵犯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NM分期、CEA水平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胰体尾部导管腺癌、TNM分期Ⅱ期、CEA高表达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间因慢性腰痛、临床怀疑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同时行小视野和全视野DWI成像者112例。首先,2名研究者对DWI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主观评估包括图像解剖细节、变形、伪影、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客观评估包括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然后,相同2名研究者分别在小视野和全视野DWI上测量3组(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价观察者间的测量一致性,比较ADC值有无差异。绘制两种技术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纳入102例,根据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AS) MRI工作组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活动组32例、非活动组29例、对照组41例。小视野DWI图像的主观评分高于全视野DWI [4(3~4) vs. 3(3~3),P<0.05];小视野DWI图像的客观评分高于全视野DWI信噪比:6.58(5.05~10.38) vs. 4.46(2.37~10.04)对比噪声比:2.04(-1.1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rc同源区2-含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DL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原福州总医院)病理科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手术情况、CA199指标、是否化疗等情况,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3例胰腺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为1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  相似文献   

16.
李海良  沈健  何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86-87,F000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每个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高异型性/侵袭性与低异型性IPMN的ADC值。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可见附壁结节:分支胰管型5例,呈分叶状或葡萄状扩张;混合型3例,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高异型性/侵袭性IPMN的ADC值明显低于低异型性IPMN(P=0.03)。结论MRI可以展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病理特征,测量ADC值有助于评估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7.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现阶段居高不下,且治疗策略有限,长期存活率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是胰腺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维持细胞外基质,同时也参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复杂串扰。因此,它们是开发抗PDAC治疗策略的潜在目标。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在PDAC肿瘤微环境中,CAF在功能表型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主要阐述CAF的功能及其异质性在PDAC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免疫抑制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近年来靶向CAF在PDAC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DA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8%(20/65),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49.2%(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PU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有无神经浸润患者PU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PUMA蛋白表达与P53、Bcl-2蛋白表达均负相关(P=0.019,P=0.015),而与Bax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DA组织中PUMA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UMA可能参与了PDA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利于PDA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9.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TRT)和射频消融在内的局部治疗可能成为不可手术切除的PDAC患者的新选择。由于PDAC的单独免疫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局部治疗可以改变肿瘤局部及远处转移灶的免疫微环境,并增加免疫治疗敏感性。可以预期,局部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提高疗效。本文主要介绍PDAC局部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脑选择性激酶2(BRSK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9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标本取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05年至2007年获得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病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以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染色情况作对照,观察BRSK2在胰腺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所选病例按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类,观察免疫组化结果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有无关联,并进一步分析BRSK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BRSK2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胰岛以及小的导管如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等,但表达强度较弱;BRSK2在导管腺癌的癌周组织中表达亦较弱;BRSK2在79例胰腺导管腺癌中77例表达较强(++38例,+++39例);其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肿瘤的分期以及有无胰周神经浸润有关,在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NM晚期以及伴有胰周神经浸润的肿瘤中表达较强;而与肿瘤大小、分化及有无血管侵犯无关;BRSK2表达较强的肿瘤患者的预期生存期、中位生存期、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较弱的患者.结论 BRSK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表达上调,其表达强度与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RSK2在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