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珺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94-995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所有眩晕症的1/41/3,占周围性眩晕的36.5%[1]。其治疗除了避免采取诱发眩晕的体位、药物治疗等方法外,最主要采用耳石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方式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分别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对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认识,及时采取恰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石复位法)和治疗组(改良式耳石复位法),随访1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率79.3%,有效率93.1%,复发率24.1%;治疗组治愈率90.3%,有效率96.8%,复发率12.9%.结论:对于BPPV患者使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的治疗效果在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 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 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人员眩晕病的分类,为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因各种原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眩晕的47例军事飞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指标包括眩晕引起疾病构成比、年龄分布及飞行结论。结果排在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耳石症17例(36.17%),偏头痛性眩晕4例(8.51%),神经性耳聋4例(8.51%),主观性头晕3例(6.38%),听神经瘤2例(4.26%);飞行人员年龄多集中在30~39岁,占70.21%。结论耳石症是引起军事飞行人员眩晕的常见疾病,偏头痛性眩晕、主观性眩晕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特发的以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约占眩晕疾病的24%,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两种假说,一种是以Epley为代表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认为变性耳石颗粒是悬浮于半  相似文献   

6.
覃继新  班春隆 《右江医学》2006,34(5):543-54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万[1],在内科、神经内科和急诊室常见,占所有眩晕症的40%~50%,占周围性眩晕的6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其中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最高[2]。大多数学者都同意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Steenerson[4]指出若不采取治疗,3个月后只有25%的患者症状缓解。我院使用耳石复位法(CRP)治疗31例PC-BPPV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眩晕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引起眩晕症的疾病很多,我们自1994年收集106例以主诉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在传统鉴别诊断的同时,借助90年代一种新的鉴别诊断方法“眩晕症诊断流程图”(简称流程图),对106例病人进行鉴别诊断,取得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又称为变为性眩晕,其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头部某些特定动作之后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及眼震。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约占16%-20%。目前临床多采用半规管耳石复位法治疗本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经济实惠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由此,本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对耳石症患者眩晕的预后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文本,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患者)与研讨组(41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天麻素药物治疗方式,研讨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治疗,分析患者眩晕的预后效果。结果研讨组患者中有3例无效,痊愈21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性为92.68%,参照组患者中有12例无效,痊愈17例,有效12例,治疗有效性为70.73%,数据显示研讨组治疗有效性较参照组高,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治疗耳石症患者,其眩晕症状明显好转,并让患者耳石重新归位,疗效明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耳石症是一种以眩晕感重作为主要特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后可出现听力衰退、眼震等临床常见症状。近些年,人们健康意识日渐薄弱[1],使耳石症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据临床长期观察发现,以往应用药物辅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对患者治疗仍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因此,如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后改善听力衰退与眼震等临床症  相似文献   

12.
耳石症,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为手法复位,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后残余症状。耳石症治疗把现代医学的治疗和中医学治疗结合起来,把现代医学的病和中医学的证机结合起来,将会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耳石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6.0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V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前庭紊乱和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耳石复位转椅(TRV耳石治疗仪)对3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转椅治疗,于一周和一个月后复查,并对病例数据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进行耳石复位转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首次治疗痊愈138例、有效16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9.33%;一周后复查痊愈262例、有效3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9.67%;一个月后复查痊愈273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9.67%,复发率为2.33%。结论对于初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通过耳石复位转椅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置性眩晕,是前庭系器质性损害的重要临床表现,Bárány于1921年首先报道本病,他发现一右侧卧位突发眩晕及眼震的患者,30秒后症状消失,当时不认识此症的实质,称其为位置性眩晕。Dix-Hallpike[1]认为是内耳耳石受损引起,直至1952年发表文章正式创立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起病急骤,眩晕与头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十秒,有易疲劳性,体位改变和眩晕症状间有一个数秒钟的潜伏期,占所有眩晕症的20%-30%,发作期平均2周,1年的复发率为50%左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90%,它是由于后半规管脱落的耳石在头位改变时移动内淋巴激活了毛细胞的受体而引起的短暂性眩晕和眼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症状与疾病诱发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60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结果 60例眩晕症患者中有26例患者(43.33%)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5例患者(25.00%)后循环缺血(PCI),7例患者(11.67%)小脑出血,9例患者(15.00%)梅尼埃病,1例患者(1.67%)前庭神经元炎,1例患者(1.67%)突发性耳聋,1例患者(1.67%)病因不明。结论诱发眩晕症的因素非常多,最常见的因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通过头颅CT、心电图检查等提高诊断水平选择合理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一病症,分析探究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9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44例患者给予单纯耳石复位治疗,设为对照组;后45例患者给予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P0.05);试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的临床效果,患者眩晕症状减轻,预后恢复较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及眼震,又称为变位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半规管耳石复位法,由于其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及无创等特点为许多临床医师和病人所接受。我院自20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