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评估束臂前、后头静脉直径和静脉扩张性与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成熟的关系。方法 91例接受RC-AVF手术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评估止血带束臂前、后头静脉直径和头静脉扩张性,观察术后6周RC-AVF成熟情况,并根据RC-AVF成熟情况分为成熟组70例及未成熟组21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束臂前、后头静脉直径和头静脉扩张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RC-AVF成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和头静脉扩张性预测RC-AVF成熟的价值。结果成熟组年龄、性别比例、慢性肾衰竭病因和中心静脉置管史与未成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组束臂前、后头静脉直径[(2.14±0.58)、(2.86±0.61)mm]和头静脉扩张性[(0.71±0.27)mm]均大于未成熟组[(1.81±0.30)、(2.20±0.34)、(0.38±0.16)mm](P0.05);束臂后头静脉直径(OR=3.463,95%CI:1.935~6.198,P0.001)和头静脉扩张性(OR=3.887, 95%CI:2.074~7.284,P0.001)是预测RC-AVF成熟的影响因素;束臂后头静脉直径最佳截断值2.4 mm时,预测RC-AVF成熟的AUC为0.837(95%CI:0.745~0.906,P0.001),灵敏度为72.86%,特异度为84.29%;头静脉扩张性最佳值断值0.4 mm时,预测RC-AVF成熟的AUC为0.894(95%CI:0.812~0.949,P0.001),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结论束臂后头静脉直径2.4 mm和头静脉扩张性0.4 mm是预测腕部RC-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量,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测量指标包括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分析自体AVF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AVF不同部位的血流量。结果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管径均显著扩张,各段血管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多普勒呈低阻型改变。自体AVF的头静脉血流量与桡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肱动脉的血流量相近(P=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作为评估AVF的血流量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AVF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F)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是否可以预测其成熟。方法选择首次拟行RCF患者共2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桡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横截面积(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平均流速(TAM)、血流量(VF)。根据术后6周内临床透析穿刺检验分为成熟组和不成熟组。计算术后14d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中位数的均数。结果成熟组手术前后桡动脉及肱动脉VF、PSV及EDV显著升高而RI显著降低,不成熟组手术前后桡动脉及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头静脉血流量对RCF成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982,标准误为0.026,其95%的近似参考置信区间为0.931~1.034,VF阈值为263.25ml/min。结论 RCF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RCF成熟与首次通畅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动静脉内瘘(AVF)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内瘘成熟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于本院首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4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桡动脉和头静脉血流量、血管直径。术后6周,观察患者成熟情况并分析与头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结果  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术前(P < 0.05),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 < 0.05),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5);且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及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在术后1、3、6相邻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周,143例患者AVF成熟度为69.23%(99/143),成熟组头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血管直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熟组(P < 0.05),阻力指数明显小于未成熟组(P < 0.05);术后6周头静脉血流量预测AVF成熟的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预测AVF成熟的临界值为387.98 mL/min。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反应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天性肢体动静脉瘘(AVF)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后天性AVF患者治疗前行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依据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分别对AVF瘘口分型,治疗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AVF共31例,其中腋动脉1例、肱动脉3例、桡动脉3例、尺动脉1例、掌动脉2例,股总动脉9例、股浅动脉6例、腘动脉3例、胫前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所有病例均只有1个瘘口。二维超声显示24例瘘口内径为2~6 mm,平均(3.9±2.6)mm,7例在二维图像上未见到明显瘘口,但瘘口近端动静脉均有扩张。二维图像上显示12例见瘘口、瘘管及其旁血管呈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样改变。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显示出动静脉间有异常分流血流信号,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12例,其中Ⅲa型3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超声检查和术前或术中DSA对肢体AVF分型一致性很好(Kappa=0.957)。9例超声引导下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法保守治疗,10例介入治疗,12例手术切开治疗,多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分流血流信号,提示瘘口闭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天性肢体AVF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及必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超声稀释法作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比较其一致性。结果共103例低位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纳入本研究,超声稀释法测量内瘘流量(Qa)为(955.1±441.0)ml/min,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流量为(914.2±468.5)ml/min,肱动脉流量为(915.8±405.9)ml/min。所有患者中,肱动脉流量与头静脉流量均与Qa显著相关(P0.001),且肱动脉相关系数R高于头静脉(0.856 vs 0.808)。在鼻烟窝、腕部、前臂等不同部位亚组中,肱动脉相关系数R均高于头静脉。在11例(10.7%)高流量内瘘中,头静脉流量与Qa相关性(R=0.852)高于肱动脉(R=0.77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监测,测量部位首选肱动脉,但是在高流量内瘘中,测量部位可选择头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肾脏内科2012年1月-7月尿毒症终末期患者25例,均为多次造瘘失败或为临床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患者,术前超声行上肢动静脉及双侧大隐静脉评估,重点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大隐静脉,寻找肘部及上臂段有无合适搭桥的血管,测量其管径并体表定位。结果14例术前多次造瘘失败患者,9例行再造瘘+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1例行左上肢人工血管取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例放弃手术;11例术前未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因桡动脉管径较细行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高位瘘,2例放弃手术。21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命指征平稳,瘘口搏动震颤良好。术后~2周内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所建通路通畅。结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 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 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手术术前和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预测内瘘成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腕部RC-AVF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定义为可进行双针穿刺,泵控血流量200ml/min,维持至少6次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RC-AVF术后2周超声检查头静脉内径(cephalic vein internal diameter,D_(cv-术后))和肱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brachi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_(br-术后))是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8.253,P0.001)。ROC曲线分析示D_(cv-术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9,4.285mm为最佳临界值;PSV_(br-术后)的AUC为0.830,134.750cm/s为最佳临界值。结论腕部RC-AVF术前超声检查与内瘘成熟无相关性,术后2周超声检查显示D_(cv-术后)4.285mm是内瘘日后成熟的最佳预测指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肱动脉血流参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并发头静脉吻合口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行AVF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超声检查和AVF功能分为头静脉吻合口狭窄组(n=37)和无狭窄组(n=59),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的平均时间流速(time-averaged mean velocity,TAMV)、搏动参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参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峰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等血流参数,并比较2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评价肱动脉血流参数对AVF并发头静脉吻合口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肱动脉内径和RI比较无统计学差别(t=1.674、0.514,P=0.097、0.609)。狭窄组肱动脉血流量、TAMV、PSV、EDV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I值高于无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7、5.018、4.377、5.563、9.082,P均<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肱动脉血流量诊断AVF并发头静脉吻合口狭窄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2(95%CI:0.769~0.936,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76%、94.59%;其次是EDV、PSV、TAMV、PI的AUC分别为0.764(95%CI:0.650~0.877,P<0.001)、0.756(95%CI:0.640~0.872,P<0.001)、0.701(95%CI:0.583~0.818,P=0.003)、0.654(95%CI:0.518~0.790,P=0.023)。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肱动脉血流参数对预测AVF并发头静脉吻合口狭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桡动脉、头静脉,选择最佳造瘘部位;术后监测桡动脉-头静脉瘘(RCF)是否成功和成熟状况,对瘘失败进行监测和预测。方法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手术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超声检查组33例(检查组)和物理检查组35例(对照组)。检查组观察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频谱特点、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检查组手术成功率(90.3%)高于对照组(80%)。RCF手术后1周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平均速度、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术后1周的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RCF手术成功后血流及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力频谱。RCF失败者呈低速、高阻力特点。结论①术前超声多普勒对头静脉、桡动脉的检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②术后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动静脉瘘成功与否并及时发现狭窄或栓塞。③超声检查可以监测瘘管通畅情况,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PI、RI等可以作为预测瘘管失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并发症监测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纳入对象为61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应用日立HITACH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瘘口、头静脉以及桡动脉部位血流情况、二维结构,对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此次研究中,1例患者假性动脉瘤、2例患者内瘘不成熟、1例患者血肿、2例患者穿刺局部血管壁增厚、7例患者狭窄、14例患者血栓形成、23例患者头静脉瘤样扩张。结论: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可为临床医生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能够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获得延长。  相似文献   

13.
汪朋瑞  陈华茜  杨涛  赵黎  李蓬 《临床荟萃》2022,37(12):1094-109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水平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eous arteriovenous fistule, AVF)成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行AVF成形术患者108例,收集患者AVF成形术前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双上肢动静脉彩色超声及术后2月桡动脉-头静脉瘘彩色超声。依据内瘘成熟情况分为AVF成熟组与AVF成熟不良组,分析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对AVF成熟的影响。结果 与AVF成熟不良组比较,AVF成熟组年龄较小、合并糖尿病占比较少、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占比较少,血清iPTH、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头静脉内径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头静脉内径均是影响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头静脉内径均是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iPTH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慧茹  陈晶  许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3-319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78例超声辅助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的透析患者,术前血管超声评估血管内径、血流情况、定位;术后观察内瘘血流充盈情况有无并发症,同时选择58例解剖定位盲穿透析患者.结果 278例超声辅助穿刺的AVF和CVC患者与58例常规解剖定位盲穿患者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内瘘成熟率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肱动脉阻力指数(RI)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828例AVF术后患者的肱动脉血流RI及血流量(FV)数据。以临床透析是否充分为标准进行分组, 其中AVF功能正常组668例, 功能不全组160例, 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和超声测量参数的差异。分析肱动脉FV与RI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肱动脉血流RI对AVF功能不全的评估效能。结果两组间肱动脉RI及F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肱动脉FV与RI呈负相关(r=-0.657, P<0.001)。采用肱动脉血流RI评估AVF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 95%CI=0.955~0.986, 最佳截断值为0.665, 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88、0.955。结论 AVF功能不全患者的肱动脉RI明显高于AVF功能正常的患者, 肱动脉RI的最佳截断值可作为快速筛查AVF功能的重要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接受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和并发症.结果:接受造瘘后患者桡动脉内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  相似文献   

18.
彩超诊断兔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AVF)动物模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外周血管疾病上的价值。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兔股部的股动脉、股静脉上建立PA,AVF的模型,借助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研究。结果PA模型中彩超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呈“彩色涡流”的瘤体,瘤颈部测及双期双向的血流频谱;AVF模型中,彩超显示供血动脉、“动脉化”的引流静脉,虽未探及瘘口,经血流频谱分析,可判定瘘口位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PA、AVF的诊断上具有便捷、准确、快速、重复性好、无创且价廉等优点,尤其在复查及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性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在显示小血管上,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106例自体动静脉內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流量不足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对106例AVF血流量不足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供血动脉、吻合口、引流静脉的管径、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其周围有无血肿及侧支静脉扩张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血流方向及流速。结果 106例AVF血流量不足的患者中,超声显示上肢引流静脉管腔狭窄67例(54.5%),上肢引流静脉血栓24例(19.5%),吻合口狭窄23例(18.7%),中心静脉狭窄或栓塞5例(4.1%),供血动脉狭窄2例(1.6%),吻合口周围软组织内血肿1例(0.8%),手背静脉网血管增多、增粗1例(0.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液透析AVF血流量不足病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困难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困难动静脉内瘘建立的经验。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贵州水城矿业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和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心肾科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2例,分析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这102例建立内瘘的部位、血管吻合方式和术中技巧等经验。结果102例经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筛选均发现有可用于建立内瘘的静脉,部分有多条可用静脉,术中均用桡动脉移位至皮下与静脉进行吻合的术式,术后3月内瘘成功率100%,所有内瘘均能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是介指导困难内瘘建立的有效手段,动脉移位术式可提高困难内瘘建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