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患者以男性居多.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收集1982.1~1991.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HCC1000倒.全部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性899例(89.9%).女性101例(10.1%).男女之比为8.9:1。在国外伴有肝硬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男女之比高达11:1。我们统计了本院建院以来肝癌3017例.男女之比为6.24:1;男性感染HBV、患慢性肝病或饮酒多于女性.便不能完全解释上述差别。从病因及生物学行为方面均提示本病可能与性激素有关。70年代发现肝腺癌的发生与口服避孕药密切相关。在此之后,有许多学者报道用人工合成的雌、雄激素皆能诱发大鼠肝腺瘤及HCC。以上提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HCC和性激素及其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雄激素受体(AR)在肝癌(HCC)进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使用人HCC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动态测定癌瘤及癌周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含量的变化。结果原位移植后4周90%的裸鼠可见瘤结节,10周见肿瘤坏死,12周癌瘤大片坏死。测定原位移植瘤AR,无论是癌瘤或癌周组织,其总量均在肿瘤生长初期最高,分别为10232±2142fmol/mg蛋白和7245±1011fmol/mg蛋白,然后随时间递减,到第10周为4098±2111fmol/mg蛋白、5339±701fmol/mg蛋白,每2周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胞核和胞浆变化相同。结论雄激素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由于AR的存在而起促进作用;在成瘤后雄激素的作用可能减弱,故在成瘤后再作抗雄激素治疗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及癌周肝组织雄激素受体。结果:48例肝癌组织AR阳性率47.9%,癌周肝组织AP阳性率58.3%;男性AR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AR阳性组病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本组结果提示部分HCC是雄激素依赖性肿瘤,AR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内分泌治疗个体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癌变过程中雄性激素受体的动态变化及氟他胺(flutamide)对受体和成癌的影响。方法 将95只SD大鼠分3组构建诱癌模型。A组:单纯二甲氧基偶氮苯诱癌。B组:诱癌加氟他胺治疗。C组:空白对照。第1-5个月各组取3-5只鼠称体重,肝重,取肝组织,癌灶及癌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以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雄性激素受体。结果 (1)B组肝体比值上升比A组延迟1个月,癌分化程度较高。(2)A组雄性激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其受体(EGFR)系统功能失调和肿瘤发生及转移有关,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人肝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进行了EGFR的表达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EGF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HCC癌组织EGFR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5)。讨论了人肝细胞癌癌组织表达EGFR的意义及其和癌基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肝细胞性肝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标本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和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和0%,除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外(P<0.01),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0%和20%,在三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阳性片中,AR和ER的标记指数(LI)均<25。结论:AR和ER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很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GFmRNA及C-MetmRNA在20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及其癌旁组织、10例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及肝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肝癌中表达量(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及C-Met参与了肝癌的形成,而肝癌患者HGF及C-Met量的升高可能是肝癌发展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因之一,HGF及C—Met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R与PCa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PCa标本和4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结果 PCa组A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对照组(p=0.001);正常对照组前列腺腺上皮的AR表达明显高于间质(P=0.0001),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分布在前列腺的腺上皮的细胞核中。早期前列腺癌AR阳性表达率高于晚期(P=0.0227)。高、中分化癌的AR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癌(P=0.0403)。结论 PCa组织中的AR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α和ERβ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癌33例及24例非肝癌组织中ER、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病人中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而女性病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较ER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ER、ERβ阳性的肝癌多为小肝癌(肿瘤直径≤5cm)、单结节、病理分级EdmondsonⅠ~Ⅱ级。结论肝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可能与肝癌组织中ER、ERβ的阳性表达降低、变异或缺失有关,男性肝癌组织中的ER较易发生变异或缺失。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6年11月至1998年4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人病理标本行雌孕激素受体(ER、PR)测定,探讨HCC临床病理学特征,ER、PR与雌二醇(E2)、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对ER+者行内分泌干预治疗。男18例,女2例,年龄30~68岁(平均49.53岁),男:女=9∶1。均病理证实为HCC。材料与方法放射免疫法测E2、C3、IgM、IgG、IgA和铁蛋白,大体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病理特征。LSAB法检测HCC石蜡切片ER、PR,判定标准:胞浆内含…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IL-12在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 HC同人及30例良性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Ⅱ、Ⅲ期病人,肝功能,肿瘤直径,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显著影响HCC病人血清IL-12水平,IL-12水平与AFP水平不相关。术后IL-12水平先降低、  相似文献   

12.
肝癌术后黄疸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影响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94例肝癌手术病例 (排除术前存在梗阻性黄疸者 ) ,找出影响术后胆红素的因素。对比术后胆红素≥ 5 1.3m mol/ L 与术后胆红素 <5 1.3mm ol/ L 两组病人在危险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差别。结果 术后胆红素与术前胆红素水平、肝硬化程度、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相关。 4 8例观察组病人术前胆红素水平更高 (P<0 .0 0 1)、肝硬化较重 (P<0 .0 0 1)、手术持续时间长 (P<0 .0 0 1)、术中出血多 (P<0 .0 1)、住院时间长 (P<0 .0 1)、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 (P<0 .0 0 1)。结论  1围手术期胆红素水平在判断肝癌病人近期疗效中具有价值。 2手术应选择肝硬化程度轻或 /无 ,肝储备功能良好的病人、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时处理术后胆道梗阻、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监测AFP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监测AFP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995年5月-1998年5月术前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其中冷冻治疗24例,观察冷冻治疗前后血清AFP的动态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冷冻治疗术后3d变化不明显,术后半月AFP值基本正常。结论:AFP值的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有一定特征,检测AFP值变化可以对肝癌冷冻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前后血液中AFPmRNA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热毁损(RFA)治疗前后血液中AFP-mRNA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技术对术前术后48小时,72小时,1周及术后2周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并观察变化。结果183例术前血液中AFPmRNA阴性的肝癌患者中有62例术后72小时转为阳性,但术后1周时复转阴性;而129例术前血液中AFPmRNA阳性的肝癌患者112例术后2w转为阴性;其中17例术后2周仍为阳性,术后证实有病灶残留。结论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可引起血液AFPmRNA一过性升高;血液AFPmRNA可成为判断RFA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due to a limited liver reserve, is often deemed unresectable, even at an early stage. Methods :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ongoing transplant programme for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CC at Royal Prince Alfred Hospital, the result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x) for HCC were analysed and the patient actuarial survival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ose LTx patients without malignancy. Results : A total of 441 LTx were performed in 404 patients between January 1986 and April 1998. Twenty-four LTx recipients (22 men; two women) of mean age 49 (15–62) years had HCC. Twenty-one had underlying aetiology for their cirrhosis (hepatitis B: n = 9; hepatitis C: n = 8; hepatitis B and C: n = 1; haemochromatosis: n = 1; autoimmune hepatitis: n = 1; alcoholism: n = 1), while three patients had cryptogenic cirrhosis. Six patients had incidental tumours and another two cases were of the fibrolamellar type. The average tumour size and tumour number were 2.9 (0.4–11.5) cm and 1.3 (1–4), respectively. Operative mortality was 4.2% (1/24). The HCC recurrence appeared in one (4.2%) patient (with a 11.5-cm HCC) who died 18 months after LTx. A further two patients died (one graft failure from recurrent hepatitis C and one from fungal sepsis) during follow-up. The overall 1- and 3-year actuarial patient survival rates were 87% and 76%,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causes (n = 369) were 77% and 72% (P = NS). Conclusion : With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long-term tumour-free patient survival can be achieved. The results support an active transplant programme for selected HCC.  相似文献   

16.
在肝实质占位病变中肝硬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年10月至1996年3月中山医院肝肿瘤科因肝实质占位病变(肝占位)行手术切除的23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肝硬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肝硬变在肝占位病例中对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8.7%。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变可作为肝占位时诊断肝细胞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可切除大肝癌术前TACE对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可切除大肝癌术前TACE对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78例可切除大肝癌患者,其中31例术前行TACE,47例术前未经TACE(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前肿瘤大小、肝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探查情况及手术相关因素、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TACE组术前7-球蛋白水平升高,术后前白蛋白水平下降,手术探查见肿瘤周围粘连明显增加,肝硬化加重,手术时间延长。两组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TACE组TACE后平均肿瘤直径缩小并不显著。结论 大肝癌术前TACE使肝功能受损,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并有可能耽误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是否会导致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方法选择14例无远处转移并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提取患者术前和术后外周血标本,于术中肿瘤切除后提取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标本.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血中AFP-mRNA的表达,观察手术前后血液中AFP-mRNA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术前外周血、手术切除肿瘤后门静脉血和术后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42.9%和35.7%,术中切除肿瘤后肝静脉血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7.1%,虽高于前三者,但无统计学差异,但AFP-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P<0.05).结论手术中有包括肝癌细胞在内的肝脏来源的细胞经肝静脉进入血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活体肝移植(LDLT)与尸体肝移植(DDL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比较,探讨LDLT治疗HCC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实施的105例肝癌肝移植手术(其中LDLT38例,DDLT67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LDLT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及78.9%,...  相似文献   

20.
奥曲肽经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癌病人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两组肝癌病人,实验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 m l)和奥曲肽0.5 mg进行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以超液化碘油(10~20 m l)和5-氟尿嘧啶(500~1000 mg)、丝裂霉素(10~20 mg)、卡铂(200~400 mg)进行栓塞化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测量肿瘤大小,随访生存期。结果实验组1年累积生存率87.56%,对照组为72.3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二组病人介入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甲胎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奥曲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以奥曲肽作为灌注药物,对肝癌病人进行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相比,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栓塞,而毒副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