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屏障包括肠内正常菌群、分泌型 Ig A(SIg 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 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 [1 ]。生理情况下人体有三道生理屏障阻止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许多病理情况下 ,可造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 ,诱发白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 MODS。胃肠道不仅是 MODS的靶器官 ,更是MODS的启动者 [2 ]。1 正常的胃肠道屏…  相似文献   

2.
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不仅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对肠道细菌及其毒素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创伤休克等应激情况下胃肠道粘膜最易受到攻击和损害。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遭受破坏后,应激状态下的胃肠道就成为机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和毒素库,成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的发动机,许多危重病人的SIRS、MODS的多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止痛、抗炎和降低血小板黏附力作用的药物。据估计全世界每天约有300多万人服用此药,是目前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NSAIDs相关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十分常见,其中胃肠反应占首位,发生率占20%~60%。胃肠屏障是胃肠道抵御各种损害因素的重要防护因子,NSAIDs正是通过消弱胃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对胃肠黏膜的损害作用的。对胃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全面了解NSAIDs相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现立  汪雁明  卫利民 《医学争鸣》2006,27(19):1761-1764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白鼠胆总管并应用rhGH,观察其回肠黏膜形态学、回肠液sIgA改变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壁呈现肌层变薄,黏膜厚度减少[(232±22)μmvs(362±43)μm],肠绒毛变短[(158±22)μmvs(254±39)μm],变细或绒毛融合等形态学改变;回肠液中sIgA浓度减少[(70±14)mg/Lvs(162±32)mg/L]及细菌移位例数增加(3/12vs0/15).应用外源性生长激素1wk后,回肠黏膜厚度增加[(308±34)μmvs(232±22)μm],肠绒毛增粗、增长[(216±29)μmvs(232±22)μm],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回肠液中sIgA浓度回升[(114±18)mg/Lvs(70±14)mg/L],细菌移位减少(2/15vs3/12).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给予外源性rhGH可以较好地保护受损的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火器多发伤时肠屏障功能损害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时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特点。方法 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n=6):(1)对照组(C组),不致伤;(2)颅骨切线伤组(H组);(3)双侧股骨干骨折组(L组);(4)多发伤组(M组)颅骨切线伤+双侧股骨干骨折。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胃粘膜pHi值、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作门静脉细菌培养;72h活杀,取顺肠作组织学检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 72hM组pHi值明显低于H和L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中药防治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显露出其优势,对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内容包括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方面,并展望了中药在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重视胃肠黏膜屏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37-2738
全国胃肠黏膜屏障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届有关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400余人。会议中心内容是有关胃肠黏膜屏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等方面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在胃肠黏膜屏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机制。方法 61例AP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n=31)和轻型组(n=30),另选肠镜检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30),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比较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肠黏膜ZO-1、Occludin的变化。结果对照组ZO-1和Occludin蛋白为棕黄色,染色较强,成点状聚集;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和Occludin蛋白的染色变浅。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和Occludin蛋白光密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0.01)。与轻型组比较,重症组患者肠黏膜光密度水平降低(P<0.05)。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Occludin基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0.01);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Occludin基因水平较轻型组下降(P<0.05)。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内毒素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症组患者肠黏膜内毒素和IL-18水平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毒素、IL-18水平与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79、-0.64、-0.71、-0.61,P<0.05)。结论 AP患者早期肠黏膜受损,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内毒素和IL-18可能协同或单独参与肠黏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肠上皮组织形态、肠黏液分泌量及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 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损伤明显,肠黏液分泌量明显减少 (P<0.01),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P<0.01),血浆 DAO 活性降低 (P<0.01)。广藿香挥发油能显著提高肠黏液分泌量 (P<0.01),能显著减少肥大细胞数目 (P<0.05、0.01),并能降低血浆 DAO 活性 (P<0.05、0.01),减轻肠黏膜上皮结构的损伤。结论 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肠黏液分泌量,减少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降低 DAO 活性并维持正常的肠黏膜上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与胃肠道形态和功能有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可引起胃肠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而胃肠道形态异常又可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从而进一步造成营养不良。我们认为了解营养不良的胃肠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儿科医师对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医学论坛网报道,近日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欧娅、贾林、邱嘉华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infliximab(TNF-α单抗)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肠动力及肠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指出,早期使用infliximab可有效改善ANP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及减轻肠屏障损害。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12卷第1期《中华胰腺病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及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轻型胰腺炎组B,重型胰腺炎组C,重型胰腺炎干预组D,后3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的方法制成兔SAP模型。造模后3、6、12小时、第1、3、7天取血测定淀粉酶的含量及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水平及其变化。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收集胰腺、肝脏、肺、小肠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并行胰腺,小肠病理评分,制备小肠组织匀浆测定TNF-α、IL-6、丙二醛水平。结果:B组、C组、D组实验前、后淀粉酶有显著差异;A组实验前、后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D组之间比较,淀粉酶、TNF-α、IL-6、小肠匀浆中TNF-α、IL-6、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肺、肝,小肠的病理学改变以C组为甚,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损伤严重,D组比C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B组仅轻度损伤。结论:重型胰腺炎肠道黏膜损伤及IBF障碍较轻型胰腺炎明显,重型胰腺炎给予药物干预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及胰腺炎病情明显低于重型胰腺炎,说明早期治疗干预能改善IBF,有助于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全身应激反应的重要靶器官,又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诱因。而临床患者当中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严重感染、休克、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等均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这些过程最终导致肠屏障通透性增加,继而与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有密切关系。在临床实践中证实许多常规麻醉药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引起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继而减轻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炎合剂对脓毒血症大鼠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选取18只作为对照组,其余54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血症模型并分成模型组、抗炎合剂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大鼠均于建模前72 h开始每天1次灌胃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直至建模成功(术后6 h);抗炎合剂组给予抗炎合剂9 mL/(kg·d),阳性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0.2 g/(kg·d),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建模后24 h时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D-乳酸、胆囊收缩素(CCK)、内毒素(ET)水平,取大鼠降结肠粪便中大肠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取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1)及肠上皮咬合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 抗炎合剂组大鼠血清INF-γ、IL-1β、TNF-α、D-乳酸、CCK、ET水平及大鼠降结肠粪便中大肠杆菌菌落数均低于模型组,乳酸杆菌菌落数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细胞水肿明显,可见大量炎症...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失调。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总结了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性在脓毒症中的改变及研究进展。血管内皮连接障碍与糖萼被降解是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损害的关键特征。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物质动态改变,释放入血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针对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指标,为脓毒症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BR)在炎症反应时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人肠上皮细胞株Caco-2单层培养模型,将单层细胞分为对照组、BBR组、TNF-α+ IFN-γ组、TNF-α+ IFN-γ+ BBR组.用电阻仪测定跨单层肠上皮细胞电阻(TER),测定时相点为处理后0、6、12、24、36 h和48 h;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与BBR组TER均无明显变化;TNF-α+ IFN-γ组TER逐渐下降,并于12、24、36 h及48 h显著低于0 h(P<0.05);TNF-α+ IFN-γ+ BBR组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降幅小于TNF-α+ IFN-γ组,并于12、24、36h及48h显著高于TNF-α+IFN-γ组(P<0.05).各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但TNF-α+ IFN-γ组Occludin形态有明显变化,并发生重分布,而TNF-α+ IFN-γ+ BBR组Occludin形态变化则较TNF-α+ IFN-γ组明显减轻.TNF-α+ IFN-γ组pMLC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或BBR组(P<0.05),而TNF-α+IFN-γ+ BBR组pMLC表达则明显低于TNF-α+ IFN-γ组(P<0.05).结论 小檗碱通过降低MLC磷酸化水平,改善紧密连接蛋白定位分布变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时肠上皮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内皮屏障功能丧失是急性炎症的标志,并且在严重感染中促成器官功能衰竭,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内皮屏障功能稳定性治疗方面的研究。内源性肽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血清水平显示其在严重感染包括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升高,在体内和体外脓毒症模型中用作有效的内皮屏障功能的稳定剂。AM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在炎症状态保护微循环。总之,AM可能作为一个有效的保护因素,通过保护内皮屏障功能防治严重感染中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SAP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实施肠屏障保护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后胃肠功能评分和APACHEⅡ评分、L/M水平、CRP和TNF-α水平,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7d的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L/M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内毒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TNF-Ⅱ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观察组治疗3、5、7d的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屏障保护措施有利于SAP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及控制全身和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固肠方对氟尿嘧啶致小鼠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肠方对化疗药物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品系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低剂量固肠方组、中剂量固肠方组、高剂量固肠方组。采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致肠黏膜屏障损害法造模,并予药物干预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回肠黏膜厚度,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回肠、结肠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中剂量固肠方组能明显改善小鼠体质量减轻状况(P<0.05);中剂量、高剂量固肠方组回肠、结肠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高剂量组肠绒毛高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肠绒毛高度变化、肠黏膜病理改善情况与中药给药浓度呈正相关;各药物组对TNF-α、IL-6表达水平均有降低趋势,其中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高剂量固肠方对化疗药物氟尿嘧啶致肠黏膜屏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的表达,减少化疗药物致肠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