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颈椎枕治疗颈椎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 ,治疗方法颇多。自1998年我们采用中草药制成的颈椎枕治疗颈椎病 3 6例 ,收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2 1例 ;发病年龄 3 0岁以下 1例 ,3 1岁~ 40岁 8例 ,41岁~ 5 0岁17例 ,5 1岁~ 60岁 7例 ,61岁以上 3例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6浕 ,平均 ( 3 2 4± 10 8)个月 ;以上均经X线颈椎正侧位检查 ,生理曲度平直或消失 6例 ,颈椎间隙狭窄 9例 ,骨质呈唇样改变2 1例。临床症状 :颈背部不适或上肢疼痛、麻木活动障碍 ,头痛、头晕、恶心、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颈椎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运用牵引治疗,治疗3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力学平衡枕是解除颈神经受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颈椎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5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其中颈椎方组156例,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118例,枕颌带牵引组276例;男326例,女224例;年龄36~76岁,平均53.2岁;病程1h~16年,平均4.6年。  相似文献   

5.
在各型颈椎病中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颈肩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 ,且症状表现往往因转动或侧弯头部至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笔者自 1 995年起采用自拟颈椎 2号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 3 8例 ,并设颈复康颗粒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51 2例作对照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1 50例 ,按初诊时间的单双号随机分为颈椎 2号方治疗组 (下简称治疗组 ) 6 3 8例和颈复康治疗组 (下简称对照组 ) 51 2例。治疗组 6 3 8例中 ,男性 2 83例 …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笔者采用颈椎1号方配合手法、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我们自1989~1991年,采用气囊颈椎牵引枕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10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2岁,平均57岁;有经常屈颈工作史者46例,有颈  相似文献   

9.
颈椎I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中药颈椎I号对刘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颈椎I号试验组、颈复康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颈椎I号及颈复康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无论在临床疗效、疗程及症状、体症改善方面,还是在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揭示颈椎I号对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劳氏颈椎Ⅰ号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新药开发作理论基础。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劳氏颈椎Ⅰ号方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配合颈椎牵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评价劳氏颈椎Ⅰ号方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劳氏颈椎Ⅰ号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良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万霞  顾月兰  李国桥 《河北中医》2002,24(10):750-750
1999~ 2 0 0 1年 ,我科采用颈椎 1号内服配合电脑自控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78例 ,并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1 5 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 ,并经颈椎X线 (或CT)检查确诊。1 .2 一般资料 全部 32 8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 78例 ,男 96例 ,女 82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5岁 ;病程 7日~ 1 1年 ,平均 4.5个月。对照组 1 5 0例 ,男 82例 ,女 68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3岁 ;病程 1 0日~ 8年 ,平均 2 .8个月。 2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颈椎复元丹及外用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组对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160例服用天麻蜜环菌片配合颈椎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开始下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1年主要从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颈椎弓顶距变化、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期及舒张末期的血流量、弓顶距的改善、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的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96.2%,对照组有效率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提高椎动脉的顺应性从而增加脑部的血供,重建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推拿治疗(治疗组)130例,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12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高发病。2005年~2006年,笔者采用加颈枕仰卧式垫平卧式颈椎牵引治疗本病10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85例,均为本院中医骨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2例中,男69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56岁;平均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圆形睡枕家庭自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探讨半圆形睡枕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应用半圆形睡枕自疗,对照组给予颈牵引治疗,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线片颈曲值。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圆形睡枕家庭自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其获效的可能机制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蒸敷方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蒸敷方热敷颈项部,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颈项部肌群进行松解和骨关节调整。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和76.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NDI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蒸敷方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我们自1999年以来采用自制颈复康中药枕垫治疗颈椎病13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Ⅰ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中药颈椎 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将 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颈椎 号试验组、颈复康对照组 2组 ,分别给予颈椎 号及颈复康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无论在临床疗效、疗程及症状、体症的改善方面 ,还是在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上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颈椎 号对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颈椎修复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颈椎修复枕3个月,并用《颈型颈椎病症状体征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颈椎修复枕对于颈椎病的早期即颈型颈椎病,具有优良的康复、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