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氨曲南(最低抑菌浓度≥50mg.L~(-1))阴沟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株耐药菌提取的β—内酰胺酶性质均不相同,耐药菌R1029和R855的β—内酰胺酶性质类似于染色体介导的Richmond&Sykes分类中Ⅰ型酶;而R430提取的β—内酰胺酶性质类似于质粒介导的Richmond&Sykes分类中Ⅱ型酶;R875则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图谱上出现等电点不同的两条色带。由于酶性质的不同,在耐药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本文对细菌耐氨曲南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机制。近十余年该科细菌中不同种属、特别是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且常为多重耐药株,已引起临床注意。 根据ESBLs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分为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的ESBL和对其耐药的IRESB两大类,根据其衍生来源分为TEM、SHV型及非TEM、SHV型,ESBLs酶蛋白表型已近70种,几乎都由耐药质粒介导,耐药性极易传播。通过NCCLs推  相似文献   

3.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增高的耐Aztreonam(AZ)(MIC≥50μg/ml)阴沟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菌的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PI)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耐药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及其多重耐药特点。方法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不重复7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抗药活性。结果2004—2006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痰标本分离率较高。感染者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并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并使用过抗菌药物。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82.8%、74.7%、70.7%;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超过50%。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与非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在抗菌药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发展,严重影响其疗效。研究表明,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重要的机制。临床上分离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多数菌株(90%以上)产生β-内酰胺酶,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属A类β-内酰胺酶.2010年3月25日我们从一家三等甲等医院老年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到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气肠杆菌(标本编号:20100323BAA049,经gyrA和parC基因扩增与测序,GenBank比对确认).为了解该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我们采用E-test法检测了该菌对2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并进行了A类、B类、C类、D类等4类4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用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亚胺培南(Imipenem)问世以来,由于抗菌谱甚广,抗菌作用强,对G^ 、G^-菌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或产生β-内酰胺酶各种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成为90年代最重要抗感染药物之一。也是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10多年来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国际上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1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 class A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性质上显示出多样性。A型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头孢菌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K_(cat)/K_m值对不同的头孢菌素底物变化范围达2~3个数量级,耐对青霉素类底物则变化不大。大多数青霉素(包括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都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侧链上含氨基的氨苄西林和含羧基的羧苄西林都能象苄青霉素一样被A型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尽管前者的K_(cat)值稍低,但K_(cat)/K_m值却相差无几,说明侧链取代对动力学性质无太大影响。而侧链上具有空间障碍基因的物质(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也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但底物整个酰基侧链对反应动力学就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对青霉素而言,酰基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机理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为了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感染,开发酶抑制剂成了新药研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特点、抗菌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 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然而, 由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菌株间的广泛传播, 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 blaTEM耐药基因是β-内酰胺酶的主要编码基因之一, 迄今已鉴定出243个blaTEM亚型, 其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blaTEM基因的发现、结构及启动子, blaTEM基因的分布和传播, blaTEM基因的耐药机制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旨在为细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亚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的发生与演化机制。方法提取50例住院患者大便的宏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及核酸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统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存在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TEM、SHV、OXA-1、CTX-M-G1、CTX-M-G2、CTX-M-G9、CTX-M-G8/25、LAT/CMY基因等,而VEB、PER、GES、OXA-48、IMP、VIM和KPC基因均未检测到。另外,某些患者的宏基因组DNA样品中还检测到多个耐药基因共同存在。结论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存在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临床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其耐药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其β—内酰胺环而失去抗菌作用。过去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是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阻碍细菌产生的酶的降解,从而达到提高抗菌活性的作用,目前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产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体内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唑巴坦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均具有较强的抑酶作用,但其单独使用基本无抗菌作用,他唑巴坦钠与哌拉西林合用,则可显著地提高哌拉西林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活力。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对44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球菌和表葡球菌的MIC_(50)各为2mg/L和0.25mg/L,对非产酶金葡菌的MIC_(50)为0.125mg/L,分别为哌拉西林钠单用MIC_(50)值的1/4~1/64,该复方对绝大多数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呈现强抗菌活力。MIC_(50)在0.25-2mg/L,比哌拉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 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酶分类及分子基因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助长了更多的β-内酰胺酶产生,本就β-内酰胺酶的最新分类、结构特征及分子基因基础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β 内酰胺酶是细菌 ,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介质。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开发及应用 ,一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 β 内酰胺酶不断被发现 ,超广谱酶就是其中之一 ,熟悉或了解其特点 ,对指导治疗相应耐药菌株临床感染、研究耐药菌株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探讨分子耐药机制及研发新抗菌药物都有重要意义。1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 ses,ESBL) 是革兰阴性菌耐药的重要介质 ,以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菌属及大肠埃希菌产生最为多见 ,也见于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菌属、肠杆菌属细菌。该类酶…  相似文献   

17.
新抗菌药物在婴儿及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许多种类抗菌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后,使多种耐药菌迅速出现。儿科感染中由肺炎球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导致的感染常表现出高水平的耐药性。美国的几个儿科中心曾报道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发生率平均为8~20%,最高者可达26%,并呈现多重耐药(MDR)。由于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是通过成人的临床试验后才逐渐过渡到儿科应用,故在儿童感染,特别是药物的毒性不能从成人获得预见,另外耐药菌株导致的感染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文简要介绍儿童的临床药理特点,并对部份新抗菌药物在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庄愉 《医学信息》2005,(1):20-20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是目前临床比较成功的一种对抗特殊耐药机制的方法。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问题,因此药物直接靶向作用和逆转耐药机制显得十分重要。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中的酰胺键,并且阻止活性药物与靶部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结合。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甚至分枝杆菌都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药品名强舒西林)是阿莫西林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以2:1组成的复合制剂.其抗菌活性较单一药物增强,尤其对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加。为评价山西同振药业公司研制的强舒西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以国产凯德林注射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粉针剂)为对照,  相似文献   

20.
青霉烯类抗生素呋罗培南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呋罗培南是日本三和友公司于1997年开发上市的广谱抗生素药物。该药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青霉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金葡萄,耐青霉索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与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现有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