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他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作过重大贡献,而且对月经病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历来妇科临床治月经病,不越疏肝、养血、活血、益肾诸法,惟吴氏独辟蹊径,以通阳泄浊法治之,确能启发人们的思路。笔者试以《吴鞠通医案》为依据,对吴氏这一调经特点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用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治疗,B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B组(P<0.05),A组心率、BNP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高于B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阳利湿泄浊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所入选资料是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均分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通阳利湿泄浊法(口服中药通阳利湿泄浊方配合通阳泄浊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配合通阳泄浊针法治疗。结果:在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利湿泄浊方配合通阳泄浊针刺法临床疗效显著、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秦中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5):49-50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腑泄热法,方用消石汤;对照组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泄热法是治疗胆石症有效方法,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佳。 相似文献
7.
8.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化;2酸苦泄热法主要应用于肝胃不和(肝阳或肝热犯胃)及暑或暑湿、湿热为患;3其所针对的症状几乎不离胃肠道,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泄利、便血等。 相似文献
9.
通腑泄热法始创于仲景,数千年来,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总结发挥,扩大了治疗疾病的范围,尤用于各种消化道急症效果甚佳。笔者临床30年余应用本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收到满意效果,举案如下。1资料张某,男,51岁,1998年5月18日就诊。发病前9h,校友相聚,酒醉饭饱 相似文献
10.
通腑泄热法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首创,数千年来经临床医家不断实践总结和发挥,拓宽了治疗范围。笔者30年来运用本法治疗消化道急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典型病例如下。1急性出血性胃炎本病多因药物、化学因素刺激或恣嗜肥甘厚味、酒醴琼浆,以致湿热内蕴、灼伤胃络而出血。临床症见胃中灼热,心烦,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呕血或多或少,色多先暗红尔后鲜红,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或洪大。治宜通腑泄热,凉血止血。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其代表方剂。李某,男,50岁,公司总经理。因劳累多日,于1996年4月18日凌晨7:00,突然… 相似文献
11.
12.
13.
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之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和弥漫性皮疹,恢复期常伴皮肤脱屑现象.病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由于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肾并发症.笔者1978~1997年,应用自拟泄热解毒汤治疗81例,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81例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5~15岁36例,16~25岁25例,26~35岁10例,36~45岁7例,46~55岁3例;15岁以下发病数占44.4%.诊断标准,参照江苏省各级医院临床医生三基训练复习题解(儿科·中医分册)及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手册有关章节诊断标准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4.
1 1%#11放射性膀胱损伤邓某,女,58岁,教师,1992年12月诊。尿血反复发作2年.2年前因患宫颈癌而行切除术,经放射疗法治疗2次后,出现肉眼血尿,某医科大学诊为:放射性膀胱损伤。曾以中 相似文献
15.
16.
<正>重型肝炎是肝炎的严重临床类型,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重型肝炎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药物、酒精中毒等,其临床分型常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来区分。重型肝炎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口中臭秽、出血、身热、烦躁、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泄热逐瘀法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益气养阴泄热逐瘀法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及血脂方面,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泄热逐瘀法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阳泄浊化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通阳泄浊化瘀通络方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不仅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我院急诊科自1994~1997年,应用泄热平肝口服液治疗确诊为高血压病Ⅰ、Ⅱ期,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的患者,并同时与复方降压片进行随机对照。通过对7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例和留观病例,住院病例51例,留观病例27例,其中有12例留观病例,6例住院病例因未按规定服药,或因治疗时间不足24h,出院未能跟踪监测血压,故予剔除,其余60例病例采用1∶1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