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NS)常见肾小管间质损害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因此如何减轻肾小管间质在肾小球病变中的损害,这对于延缓肾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养阴益气通络方加减治疗NS肾小管损伤28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病变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长期蛋白尿不仅引起肾小球硬化,而且可以直接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后者与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血压、肾功能均正常且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相近的条件下,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蛋白尿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子,直接造成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因此,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ESRD的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重点阐述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现况。  相似文献   

3.
骨桥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往认为肾功能减退是由于肾小球病变所致。然而,自1970年Schainuch提出肾小管间质(tubuleinterstitium,TI)损害与肾功能减退呈显著相关的观点以来,TI损害正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steopant,OPN)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OP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共同转归,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CRF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键性细胞因子,TGF—β1的过度表达可导致肾的纤维化,加速肾功能恶化。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治疗CRF,观察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肾功能的变化,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病理研究发现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不仅与肾小球疾病本身的损害有关 (肾小球上皮、内皮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硬化等 ) ,更与其肾小管 -间质病变密切相关。换言之 ,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目前 ,肾小管 -间质损害在肾小球病变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 ,2〕。   1 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研究证明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 -间质损害的有无及严重程度。对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肾小管…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进行性肾小球损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进行性肾小球损伤章友康,王海燕近年来,无论人类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还是实验性肾炎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目前,肾小管间质病变在进行性肾小球损伤中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7.
慢性、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终共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独立于肾小球损害决定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病病人预后的直接预测因子[1].尽管ACEI类和ARB类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蛋白尿、阻止肾脏结构包括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但都不能阻碍各种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的恶化,限制了它们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各种炎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共同通路 ,阐明其损伤机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肾小管间质免疫炎症性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各种炎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共同通路,阐明其损伤机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肾小管间质免疫炎症性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tase,ESRD)的共同途径.近年来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病理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在人类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毛孢菌菌粉对肾小管间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 ,在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中 ,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针对原发病因治疗的同时 ,如何减轻小管间质损伤是不可忽视的。本临床研究应用多毛孢菌菌粉对 2 10例有小管间质损伤的继发性或原发性小管间质疾病进行治疗 ,观察多毛孢菌菌粉对其的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10例患者系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例。出院后均在我院肾病门诊继续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12 1例 ,男 4 6例 ,女 75例 ;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伴轻到中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患者25例。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对其进行组织学评分,用来氟米特联合中等剂量激素治疗至少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治疗3月、6月和1年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和药物副作用。结果:随访期末完全缓解21例(84.0%),部分缓解2例(8.0%),无效2例(8.0%);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较高的患者疗程相对较长。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IgA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肾小管标志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近年来肾小管间质病变,或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病(TI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TIN的认识水平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TIN在整个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据最近统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约20%~40%,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约10%~25%系由TIN所致。近来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肾血管疾病,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而且其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与肾脏病变的发展速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甚至超过了肾小球或肾血管病变本身。这使得人们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并且已深入到包括肾小球疾病和肾血管疾病在内的所有肾实质性疾病。 肾小管间质不仅在空间上占整个肾脏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肾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分为3组,分别按Lee分级标准和Hass分型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血肌酐水平(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临床其它指标以及肾脏病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因素.结果106例患者全部为LeeⅣ~Ⅴ级或HassⅣ~Ⅴ型.Scr>266 μmol/L的患者Lee Ⅴ级/Hass Ⅴ型的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肾脏病理总积分和间质积分均与其它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肾小球全球硬化程度、间质积分均与Scr、Ccr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Scr、Ccr均显著相关(P<0.01).肾小管萎缩是预测肾功能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病理学主要特征为全球硬化比例高,肾小管间质损害突出.尿蛋白量以及间质病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肾小管萎缩程度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当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时应给予相应治疗,同时要积极控制蛋白尿和高血压,这样可以延缓其进展至尿毒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大鼠CRF实验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诺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术后2个月处死大鼠,用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来评价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和蒙诺组与模型组相比,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蒙诺组四组间在GSI、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TGF-β1表达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能下调CRF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过度表达,减轻肾脏病理组织学损伤,这一下调作用可能是该药治疗CRF和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NS)早期的重要特点,蛋白尿本身也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过程,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对NS的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回顾了195例成人原发性NS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探讨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益肾降浊冲剂组(n=8)。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建模后2周始给药。用药8周后,检测血脂、肾功能变化,PAS染色、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分别观察残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脂质蓄积、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明显升高(P〈0.01),残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明显加重、脂滴、LOX-1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增高(P〈0.01);益肾降浊冲剂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能减轻CRF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其机制与纠正脂代谢紊乱、减轻肾内脂质蓄积、下调LOX-1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量饮酒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其机制包括乙醇直接引起乙醇中毒性肌病,长时间昏睡引起肌肉受压溶解等,因就诊不及时或存在其他继发损害,常伴有急性肾损伤。我们报道1例因大量饮酒致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经血液净化等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肾穿刺活检确诊肌红蛋白管型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各种急、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特征,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脏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缺血或中毒性损伤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最常见病因,损伤后的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功能的改变,损伤周围存活细胞迅速发生表型转化,也称为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重新表达未成熟细胞表型,进入细胞周期,增殖形成新的上皮细胞,并沿裸基底膜伸展、移行,最终再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重建正常的肾小管结构。损伤重的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甚至坏死,从肾小管基底膜脱落至肾小管管腔,阻塞肾小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