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检细胞学长期以来一直延用巴氏染色,其细胞透明度高,颗粒着色均匀,但染色手续繁琐,操作复杂。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1015例痰检标本采用瑞氏染色法,大大缩短了固定、染色时间,同时将阳性标本进行巴氏染色对照,结果显示:1015例痰片中有61例查到癌细胞,其中鳞癌21例,腺癌1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7例,分类不明8例,阳性率为6%;巴氏染色61例阳性标本中,查到癌细胞的有57例,其中鳞癌20例,腺癌1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8例,分类不明者无,阳性率为5.7%。结论:瑞氏染色法简便易掌握,缩短诊断周期。油镜观察癌细胞形态,其特点突出,细胞核浆界限清楚,核染质结构清晰,无固缩和着色不良现象。节约成本,染料简单,不用大量酒精脱水,染料久置效果不变。但瑞氏染色色彩单调,视觉易疲劳。癌细胞分类不明确,分辨率差。  相似文献   

2.
细胞化学染色在鉴别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在选用细胞化学染色以辅助传统的血液病细胞学诊断方面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及应用。本文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体液中脱落癌细胞及上皮组织活检标本中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细胞的细胞化学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对临床送检的胃黏膜、纤维支气管镜等活检标本及胸水、腹水、乳腺溢液、尿液、痰液中筛选出共80例阳性标本做了细胞化学染色,并详细地进行了观察,现将染色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细胞学涂片的免疫组化染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细胞学涂片上的应用。方法:选用有对比意义的二组病例.计有腺癌性胸腹水离心涂片3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痰涂片20例,采用免疫组化二代二步法进行实验染色。结果:腺癌性胸腹水离心涂片中的腺癌细胞对CEA抗体显阳性.间皮细胞对MC抗体显阳性;小细胞未分化癌痰涂片中小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对CHA抗体显阳性,淋巴细胞对LCA抗体现阳性。结论:免疫组化的抗原抗体反应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特定抗原识别力强,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抗原分子是其他生物技术难以达到和替代的.在细胞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黏液染色用于各种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分泌产生的黏液,对判断肿瘤的来源很有价值,在不含黏液细胞的区域发现黏液阳性的肿瘤细胞,表明肿瘤有浸润或转移。本文将黏液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运用在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中,了解同一组织细胞产生的抗原与黏液成分,为转移性腺癌的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P-糖蛋白在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方法]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2001-2003年经组织学证实的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结果]98例中腺癌86例,鳞癌12例,其中P-印表达,腺癌22例,阳性率25.58%,鳞癌2例,阳性率16.67%。总阳性率约为24.49%。[结论]肺癌胸水中癌细胞P-gp的表达率较低,而腺癌最易产生MDR,鳞癌次之。尽管如此,对于那些肺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来说,利用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依然可用于临床预测化疗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原发于食管鳞状上皮的食管鳞癌和由肺纤毛柱状上皮化生的肺鳞癌中c-myc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比较食管鳞癌、肺鳞癌和胃腺癌组织中c-myc表达的差异,初步分析不同组织来源的癌细胞中c-myc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myc在食管鳞癌、肺鳞癌和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my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4%,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均明显高于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和肺鳞癌虽然组织来源不同,但有共同的组织学基础,表达有其共性.c-myc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这种差异可能与组织特异性表迭有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细胞及其增殖与凋亡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分泌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增殖与凋亡状况,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50份,正常子宫内膜20份作对照。采用嗜铬素A(Cg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内分泌细胞(EC),并进行CgA/PCNA及CgA/TUNEL双重染色,观察内分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状况。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C阳性率、EC分布范围及染色强度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C形态多样,具有神经元样突起,延伸到毗邻细胞或基底面,EC之间亦有突起相互接触。双重染色显示的EC均呈PCNA及TUNEL染色阴性。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C属暂不增殖与凋亡的细胞群,可能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EC产物可促进其周围的非内分泌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大切片研究30例肺腺鳞癌并与102例单纯肺腺癌和鳞癌比较。肺腺鳞癌既有腺癌又有鳞癌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因而较腺癌或鳞癌更具侵袭性。3例腺鳞癌在电镜下同一癌细胞中常有腺癌及鳞癌细胞的两种超微结构成分。本文肺腺鳞癌的1,3,5年生存率低于单纯的腺癌和鳞癌。腺鳞癌生存率可能与所含腺癌成分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腺癌尤其是高分化腺癌与中-重度前列腺上皮内瘤的鉴别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根本不同。在HE染色的切片上,从结构到细胞形态都难以明确区分,其中高分化前列腺腺癌的细胞异型性与其他组织来源的癌细胞异型性相比不十分显著,浸润性生长亦不易观察,故单纯依靠HE染色切片,鉴别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Jiangchun Xu等人通过基因筛查,发现p504S是敏感而又特异的前列腺腺癌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76例患者,病理诊断BE的160例,其中3例被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EAC),将3种方法的结果相比,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NBI和复方碘溶液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9.8%和91.7%,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 结论 NBI技术对BE合并早期食管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它的结果与复方碘溶液染色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H-E染色中,伊红染液往往用水溶性伊红Y,浓度为0.5~1%,但组织切片经水洗或低浓度酒精脱水后易脱色,特别是在染色机染色时,脱色更显著.现介绍一种适用于染色机染色的沉淀酸化伊红染液.  相似文献   

12.
631例胃镜诊断食管腺癌食管鳞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的异同点,加深对食管腺癌的认识.方法对631例经胃镜诊断的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就其发生率、好发年龄、男女比、主诉、发病部位和内镜下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占食管癌的百分比分别为6.50%、93.50%.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在食管下段的发生率分别为65.9%、29.7%(P<0.01).结论食管腺癌有增加趋势,但我国食管癌仍以食管鳞癌为主(93.5%);食管腺癌好发于食管下段,而食管鳞癌好发于食管中上段.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类癌2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类癌胃肠道类癌,直肠和结肠16例,胃3例、回肠1例。结论: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4.
陈庆  刘升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18-1120
目的:观察4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根据不同组织来源又将其分为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道来源等)、呼吸系统(包括咽喉部、支气管来源等)、泌尿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女性生殖道来源)3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未发现恶性肿瘤依据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对照组;鳞癌组血清鳞癌抗原(SCC)水平高于腺癌组和对照组;在呼吸系统腺癌中血清CEA、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均较高(P<0.05),在消化系统腺癌中CEA表达亦较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中SCC对鳞癌的灵敏度最高;CEA对腺癌中的灵敏度最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鳞癌和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SCC=1.15μg/L可提高诊断鳞癌的灵敏度,CA199=12.26 U/mL,AFP=3.03 ng/mL,CEA=3.28 ng/mL可分别提高诊断腺癌的灵敏度。结论: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鳞癌和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不同,对提示组织来源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对胸水脱落肺腺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类,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肺癌细胞病理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肺腺癌胸水标本110例,非癌性胸水标本2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和单细胞分离液处理技术2种方法分离细胞标本,并进行液基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全切片数字扫描使细胞图像数字化后保存为数字文件,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经过裁切与图像预处理后,使用LabelImg软件对胸水细胞进行标记,打方框并标注细胞类型,选用较典型细胞样本,分别标记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和腺癌细胞,共标记800张图像用于训练。采用Yolo V4模型对疑似与确诊肺癌细胞进行训练,采用Inception V3模型对不同分类细胞进行训练,取另外250张图像进行测试。结果 训练后的Yolo V4模型能够对胸水脱落细胞H-E染色涂片中疑似+确诊肺腺癌细胞进行识别标注,全类平均正确率(mAP)为20%;训练后的Inception V3模型对胸水脱落细胞病理图像中单个细胞分割后的淋巴细胞、间皮细胞、疑似+确诊肺腺癌细胞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呈上皮样组织学改变(上皮样型间皮瘤),在纤维性间质背景中,含有片状、灶状或巢状上皮细胞团,局部有腺样结构形成。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瘤细胞呈(-),网织纤维染色显示上皮性肿瘤特点,局部呈双向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calretinin( ),EMA强( ),vimenfin弱( ),CEA(-)。结论 原发于附睾的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应注意与附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及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肺腺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CT表现特点及瘤内的腺癌,鳞癌成分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我院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腺鳞部,男13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根据病理光镜下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所占比例分为鳞癌成分占优势组(1组)和腺癌成分占优势组(2组)两组。结果:15例中1组7例,2组8例。(1)CT表现:中央型3例,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肺不张:周围型12例,主要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血管集束下及胸膜尾征;(2)肿瘤内腺,鳞癌成分含量与病变的影像分型,大小及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与其他CT表现无明显关系。结论:肺腺鳞癌男性好发,周围型多见;中央型肺腺鳞癌中鳞癌成分占优势,周围型肺腺鳞癌的CT表现与肺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与人乳头状病毒(HPV)的关系,外阴鳞状细胞癌可分为两类:HPV相关的基底细胞样癌或疣状癌和非HPV相关的分化性角化型癌。近来提出用p16和p53的免疫组化染色来区分这两类外阴鳞癌。为评价免疫组化在外阴鳞癌分类中的作用、阐明这两类外阴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本课题对92例外阴鳞癌进行了p16、p53的免疫组化染色,并用2组不同引物PCR对HPV进行检测和分型。92例中16例检测出nPV(17.4%),其中HPV16占阳性病例的75%。组织学与HPV检测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阳w阳性病例的37.5%表现为角化型,而HPV阴性病例的9.2%显示基底细胞样或疣状型。p16和p53阳性表达率在HPV阳性肿瘤中分别为100%和6.2%,而在HPV阴性肿瘤中分别为2.3%和6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AC)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弹力纤维(EFs)的观察,阐明EFs在AC及BAC中的形态特征。同时,将BAC分型,从而进一步证实BAC有别于AC,为二者的病理鉴别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原诊断肺AC、BAC以及AC伴部分BAC病例共66例,正常肺组织及其他病变50例作为对照,观察并对比分析BAC与AC的HE及EF染色结果。再将BAC与肺部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EF染色进行对比。结果肺腺癌EF染色结果为(-)-(±),而B、C型的结果为( )-( ),AC与BAC的EF染色结果完全不同。肺的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间质内EF染色情况与AC相似。结论通过EF染色可以将BAC从AC中鉴别出来,同时还可将BAC分为浸润和非浸润两种亚型。提示BAC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独立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化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2000-08~2002-08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放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84例,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6.9岁。随机分为放介组(43例)与单放组(41例),两组均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宫颈癌。放介组:鳞癌30例,腺癌11例,腺鳞癌2例;单放组:鳞癌30例,腺癌10例,腺鳞癌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