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冠宽度与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类及安氏Ⅱ2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模型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牙合),安氏Ⅱ1及安氏Ⅱ2错(牙合)各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①安氏Ⅱ1错(牙合)的上下颌侧切牙及第二前磨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牙合)大,并有显著性差异.②Bolton指数前牙比及全牙比:正常(牙合)>安氏Ⅱ2错(牙合)>安氏Ⅱ1错(牙合).③正常(牙合)上下颌前牙牙量的直线回归方程:Y=X 10.45;全牙列的直线回归方程:Y=1.13X-2.57.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是造成安氏Ⅱ类错(牙合)深覆盖、深覆(牙合)的因素之一;前牙量及全牙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上下颌牙冠宽度和Bolton指数,探讨两类错在牙特征上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1错54例,安氏Ⅱ2错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比较两类错的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大小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分布率。结果:①两类错患者的Bolton指数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②两类错间男性患者的牙冠宽度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患者安氏Ⅱ1错其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下颌中切牙、尖牙的牙冠宽度显著大于安氏Ⅱ2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类错间Bolton指数比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患者牙冠宽度间的显著差异为两类错在牙特征上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4.02 %、9.49%、19.32 %或19.63%、15.33%、20.4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 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 4 0 2 %、9 4 9%、1 9 32 %或1 9 6 3%、1 5 33%、2 0 4 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安氏错(牙合)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439例安氏错(牙合)患者的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6个前牙(左右恒尖牙之间)及12个恒牙(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中,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5 mm的错(牙合)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14.02%、9.49%、19.32%或19.63%、15.33%、20.45%.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牙合)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牙合)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h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e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牙合]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牙合]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 2 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 5 ) ;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Ⅰ类错中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22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结束的满意病例,计算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并计算模拟拔出4个前磨牙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结果:①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69.39±2.41,全牙比为87.05±1.90,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1.77±2.76,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牙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与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olton指数较大的安氏Ⅰ类错,尤其前牙比过大者,选择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各类骨性错畸形的分布特点、性别差异及上、下颌牙量关系在各类骨性错畸形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80副模型,每种骨性错各60副(男、女各30副),分别测量12颗恒牙(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宽度,计算各组前牙比和全牙比,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各组错男女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与I类和Ⅱ类错有显著差异,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人数分布与Ⅱ类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的前牙比和全牙比较骨性Ⅰ类、骨性Ⅱ类大,且其前牙Bolton不调的人数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II类错殆Bolton指数及Bolton不调量,探讨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Ⅱ类错胎患者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错骀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磨牙关系不同分为磨牙关系远中尖对尖组(简称尖对尖组)114例,磨牙关系完全远中组(简称完全远中组)48例,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计算Bolton指数,再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全远中组全牙、前牙Bolton指数比值均大于尖对尖组,有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错胎间全牙Bolton不调的分布比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O.05)。而前牙Bolton不调的分布比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两组错黯间Bolton不调量总和与Bolton不调程度的分布比率的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磨牙关系的安氏II类错胎畸形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正常(牙合)牙冠宽度及上、下颌牙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测量西安地区汉族人正常(牙合)牙冠宽度,并对上下颌牙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个别正常(牙合)共计107例(男52例女55例),测量各个牙齿的最大近远中径宽度,然后依据测量值进行上、下颌牙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得出了西安地区正常(牙合)各个牙牙冠宽度,其中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的尖牙、前磨牙牙冠宽度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上、下颌前牙量之间及上下颌总牙量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γ前牙=0.754,γ全牙=0.851),Bolton指数的正常值分布范围为78.32±3.01,全牙比正常值分布范围为91.10±2.27;根据这种上、下颌牙量间的相关性得出了用于计算牙量不调量的直线回归方程.结论:西安地区部分牙冠宽度男大于女,上下颌牙量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不同安氏分类个体的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方法 收集1 276名青少年模型,测量牙齿,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不同安氏分类分组之间间隙对比分析。结果 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全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Ⅲ类男性和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高于安氏Ⅰ类男性和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男性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男性,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和2分类女性的前牙Bolton指数均显著低于安氏Ⅰ类女性。结论 不同安氏分类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参考。方法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中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22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结束的满意病例,计算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并计算模拟拔出4个前磨牙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结果:①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69.39±2.41,全牙比为87.05±1.90,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1.77±2.76,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牙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与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olton指数较大的安氏Ⅰ类错(牙合),尤其前牙比过大者,选择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畸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不同拔牙模式对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66副安氏错患者的模型,测量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值,以错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模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小时,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趋于协调;而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大时, 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更趋于不调。不同的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当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正常时,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或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其Bolton指数值则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矫治设计时,不仅要计算完整牙列Bolton指数的全牙比、前牙比,还要对所选择的拔牙模式后的Bolton指数进行分析,并多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各类错牙合畸形上下颌牙量关系的差异。方法 本文对 16 6例安氏Ⅰ类、安氏Ⅱ类 1分类、安氏Ⅱ类 2分类、安氏Ⅲ类患者模型的上、下颌牙量 ,上、下前牙量、全牙比及前牙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未发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同时对错牙合组间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进行分析 ,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但发现纳入各组样本中 ,Bolton指数不调的比率较高。结论 结果临床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谷妍  谢海燕  赵春洋  张卫兵  金军  赵迪  王林 《口腔医学》2010,30(3):133-135,139
目的 测量125名江苏地区正常人群的模型,建立江苏地区正常牙及牙列指数的平均值。方法 选取正常模型125副(男61副,女64副),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牙冠宽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苏地区正常人群的牙冠宽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Bolton指数及Pont指数无性别差异。上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全部牙冠宽度总和具有相关性,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前段牙弓宽度之间亦存在相关性,且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结论 牙冠形态、牙列指数存在种族、地区和性别的差异,临床上应参照本民族、本地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