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intaneous abortion,RSA)是妇科常见病之一,除遗传、内分泌、感染、自身免疫、解剖因素外,80%以上原因不明[1],成为临床难治性不育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Beer等[2]在1981年创立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对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recurr  相似文献   

2.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RSA);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HA).在40%~60%病因不明的RSA患者中,认为免疫因素尤为重要,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SA,URS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S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2月对门诊和住院治疗的RSA病人在妊娠前均予阿司匹林、血府逐瘀胶囊和补肾调经中药。治疗组26例妊娠后立即肝素50~75 mg/日加入平衡液500 ml中,4~6 h输完,或肝素50 mg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14~60天,12周后停用肝素,继续阿司匹林25 mg,2次/日至妊娠20周停药。对照组22例妊娠后黄体酮20 mg1次/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U,肌肉注射1次/日,7-14天,维生素E 100 mg,3次/d,孕康口服液20 ml 3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6.9%,对照组有效率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治疗原因不明RSA是安全有效的,为原因不明RSA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常见原因有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和染色体因素等.妊娠12周以前排除以上因素的RSA又称为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本文探讨宫腔镜检查用于早期URSA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卵巢抗体与不明原因不孕及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卵巢抗体(AoAb)对不明原因不孕、自然流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用ELISE法对126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和89例自然流产妇女血清AoAb进行检测并与90例正常生育期妇女血清AoAb阳性率做对照。结果:不明原因不孕妇女血清中AoAb阳性率为28.57%,流产组AoAb阳性率为13.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不孕组AoAb阳性率高于流产组,P<0.01。结论:AoAb是造成不明原因不孕和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且对不孕的影响要比自然流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29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者与437例正常孕妇的血硒,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者与正常孕妇的血硒含量分别为(69.4±43.6)μg/L、(104.4±40.1)μg/L,经统计学处理得u值为5.507,两组之间血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妇缺硒是引起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孕妇适当补硒,有利于避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相关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和遗传优生科就诊的212对(424例)RSA夫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女方RSA发生次数,将这212对RSA夫妇分为2次RSA组(157对,314例)与≥3次RSA组(55对,110例)。收集212对RSA夫妇的年龄,女方月经史,生育史,流产情况(流产次数、时间及清宫次数),以及双方家族史等基本资料。对RSA夫妇双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女方子宫超声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免疫系统功能检查及女方弓形体病,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TORCH)血清学定量检测,以及男方精液常规检查等,筛查RSA病因。两组RSA夫妇的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1本研究212对(424例)RSA夫妇中,共计检出染色体异常者为37例,检出异常率为8.7%(37/424),其中女方染色体异常者为27例,男方异常者为10例。女方子宫解剖结构异常者为23例(10.8%,23/212),内分泌功能异常者为60例(28.2%,60/212),生殖道感染者为16例(7.5%,16/212),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为44例(20.7%,44/212)。男方精液数量或质量异常者为20例(9.4%,20/212)。本研究212对RSA夫妇中,76对(35.8%,76/212)上述因素均未见异常。部分RSA夫妇同时合并上述多种因素异常。2两组RSA夫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0,P=0.225),但≥3次RSA组夫妇染色体易位核型检出率(7.3%,8/110)显著高于2次RSA组(1.6%,5/3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6,P=0.008)。≥3次RSA组女方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检出率(18.2%,10/55)亦显著高于2次RSA组(8.3%,13/1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3次RSA组不明原因RSA夫妇所占比例(21.8%,12/55)显著低于2次RSA组(40.8%,64/157),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358,P=0.012)。两组女方内分泌功能异常、生殖道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及男方精液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RSA病因复杂,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联合所致,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功能异常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RSA患者中不明原因RSA所占比例仍较大,有关RSA病因筛查手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是指妊娠20周之前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的自然流产,且不存在染色体、解剖、内分泌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以及生殖道感染等病因,发病率约为1%~3%[1],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已证实URSA是多基因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病因复杂,是导致继发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RSA发生率为1%~5%。目前已知的导致RSA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女性孕期内分泌功能异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存在血栓前状态、感染及环境异常因素等。目前,仍有50% RSA患者未能发现明确的致病因素,这部分RSA被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近年研究发现,导致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因素、胎盘血供异常、叶酸代谢酶基因突变及精子异常因素等。笔者拟就临床对URS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叶酸水平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孕检的1 315例孕早期(孕周≤10周)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出现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将孕妇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1 23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以对照组血清HCY及叶酸水平的第10或90百分位数为界值,比较不同水平组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结果年龄、孕次、自然流产史、孕前低体重、高HCY血症(OR=2.667,P0.05)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围孕期服用叶酸、高血清叶酸水平(OR=0.228,P0.05)为其保护因素。血清叶酸低水平或血清高HCY水平的孕妇,其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性均高于相关指标正常孕妇(OR=2.4、1.7,P0.05)。结论孕早期高血清HCY、低血清叶酸水平均可能导致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发生危险增加,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高危孕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383A/C和第1外显子 36A/G的多态性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56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138例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383和 36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383位点的CC、AC和AA基因型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组中分别为4.69%、13.28%、82.0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90%、8.70%、88.41%,两组基因型分布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75,P>0.0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第1外显子 36位点的GG、AG和AA基因型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组中分别为2.75%、12.84%、84.4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56%、20.13%、78.13%,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χ2=2.63,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383和 36位点多态性分布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正>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指女性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特发性临床自然妊娠遗失,发生率约为1%~5%[1]。目前RSA已知病因主要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免疫等因素,但仍有约50%的RSA病因尚不明确,被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2]。文献报道部分RSA的发生与胎儿血液供应不足及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密切相关[1]。螺旋动脉为子宫动脉的终末分支,其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反映母胎循环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7年12月江苏省发生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液相芯片检测,探讨该技术在不明原因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利用液相芯片方法对呼吸道重要致病体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H5及N1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阳性。[结论]应用液相芯片技术,可快速确定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感染,为及时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HLA-G mRNA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分别检测3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24例单次自然流产患者、2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的表达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循环阈值(Ct值)表示其表达水平.结果 3组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单次自然流产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单次自然流产组分别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组:t=9.681,P<0.001;单次自然流产组:t=8.890,P<0.001).结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G mRNA的表达水平与维持妊娠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反复自然流产病因极其复杂,其中不明原因者约占40%~80%。近几年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分为自体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本文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学探讨和治疗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对近10年来国外发表的有关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致病原因与治疗的文献进行评述。[结果与结论]针对两种能引发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亦为基础研究提供了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6.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美丽  柳肃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707-1708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系连续自然流产≥2次.可作为不育症的一个同义词.发生率一般占生育年龄妇女的0.4%-0.8%。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其流行病学中,自身免疫因素居首位占65%以上,包括自身免疫异常及同种免疫异常(母胎ABO血型不合),其次为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和环境闪素等,另有23%原因不明(排除遗传、内分泌、生殖器官解剖异常、生殖系统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能明确找到其病因)称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笔者就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28周前3次或3次以上的妊娠丢失,该定义存在地域和种族的差异。RSA的病因多样,仍有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临床诊疗存在很大难度。解剖异常引起的RSA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子宫、内膜、宫颈等的解剖和功能,尤其是宫腔粘连的患者,宫腔粘连松解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育情况;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以提高RSA患者的活产率;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RSA患者,其促甲状腺素应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二甲双胍可改善RS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能否改善其妊娠结局尚缺乏依据;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补充孕激素治疗RSA伴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提高活产率;合并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RSA患者,应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低分子肝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淋巴免疫治疗能否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尚缺乏临床验证。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RSA主要病因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无名热)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3例患者及60例健康人血清中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抗体;用微量塑料板法检测肠道病毒中和抗体(EV-NT)和腺病毒中和抗体(AdV-NT)。[结果]HCMV-IgM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患者组26.1%,对照组5%;EV-NT阳性率患者组30.7%,对照组1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Adv-NT患者阳性率9.2%,[结论]无名热患者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将HCMV活动性感染检测列入常规病毒病原检验项目,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和人体硒、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与非病区硒、铬水平以及与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关系.[方法]采集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非病区水,土,粮食,头发、血清,分别用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硒、铬含量.[结果]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水硒、铬,土壤硒、铬,粮食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体发硒、铬,血清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硒、铬水平与人体硒、铬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低硒与低铬可能是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选择60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不明原因流产组)和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其绒毛及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NOS和HIF-1的表达.结果:iNOS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1在不明原因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绒毛及蜕膜局部微炎症状态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