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路内固定矫正结核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18例 ,其中颈椎 1例 ,胸椎10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5例。平均每例受累椎体 2 8个。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2 7 0°~ 75 5°,平均47 5°± 11 4°。均采用髂骨植骨。 结果  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 ,植骨均完全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 3 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 32 7°± 8 3°,后期矫正度丢失 3 2°± 2 8°。 结论 前路内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能有效地达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目的 ,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矫治强直性脊柱新型装置PRSS的优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例,平均年龄31岁,术前平均后凸畸形74°,行1~2个阶段Ⅴ形截骨后用PRSS矫正后凸畸形,利用X线检查测量比较术前术后随诊时畸形度进行分析。结果后凸畸形由平均后凸74°矫正至平均29°,矫正率61%,无并发症。结论脊柱后路截骨及PRSS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边缘学科及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步。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脊柱创伤、矫形及退变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脊柱内固定的技术水平即标志着脊柱外科的发展水平。例如20世纪60年代Harrington器械的广泛应用,使得脊柱外科的治疗水平得到了革命性进步。Harrington器械固定技术被应用于脊柱侧凸畸形矫正、骨折脱位甚至部分下腰痛和滑脱的治疗中,在将近20年间它成为了统治脊柱外科的主要内置物。但其两点接触的单平面撑开矫正、过多节段的固定及各种并…  相似文献   

5.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28例,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旋转、身高的变化及矫正度丢失度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57°,术后平均1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2.75cm,术后平均1.37cm.身高平均增加4cm.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和矫正效果,达到脊柱矫形的平衡原则.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青少年脊柱Cobb角40~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有很好的稳定性.特制探子在椎弓根钉置入时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应用 TSRH器械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对在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行 TSRH后路手术治疗的 4 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King / 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 6 6 % ,King 型双弯患者胸弯矫正率为 5 0 % ,随访时矫正率丢失 8%~ 14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4 1%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5 1% ,随访矫正率丢失接近 2 0 %。King / 型患者手术后躯体平衡迅速得到改善 (6 0 % ) ,而 King 型及 型躯体平衡改善不明显。在术前有明显的胸椎后凸减少 (小于 2 0°)患者中 ,术后可见胸椎后凸有部分改善。其余无明显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1例发生远端脱钩 ,1例患者在术后 15个月有延迟性的深部感染发生 ,深部培养为厌氧杆菌。结论 使用 TSRH器械可达到较满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胸弯矫正 ,但需进一步努力去改善腰椎的钩子模式及外科技巧 ,从而达到和维持更好的腰弯矫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置入对脊柱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5头3个月龄幼猪随机分为3组,A组(5头)为空白对照组,自T6~T15后路切开,显露椎板;B组(5头)为对照组,置入锁定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5头)为实验组,置入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实验的目标设计为T6、7,T8、9椎体的平均高度,T7/8、T8/9、T9/10椎间盘的平均高度,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的平均距离,应用X线测量并观察脊柱形态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C组T6、7,T8、9椎体的平均高度,T7/8、T8/9、T9/10椎间盘的平均高度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比较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平均距离44mm.结论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对幼猪脊柱的生长发育无明确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trumentation growing rods of sliding pedicle screw system inser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spine in an animal model.Methods A total of 15 pigs (about 3-month ag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 group A, blank control group only exposing posterior lamellar; group B (control group), inserting the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 system; group C (test group), inserting the instrumentation growing rods of sliding pedicle screw system. The average heights of T6, 7, 8, 9, and T7/8, T8/9, T9/10 discs, and the distance of both up- and down-ends of titanium rod sliding in group C were measured. X ray was used to examin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spine.Results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average heights of T6, 7, 8, 9, and T7/8, T8/9, T9/10 discs in group C had no remarkble difference from those in group A (P>0.05), but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in group B (P<0.05). Growth occurred in both up- and down-ends of the titanium rods for a total average of 44 mm.Conclusion The instrumentation growing rods of sliding pedicle screw system placement has no evident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immature porcine spine.  相似文献   

9.
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10.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 2 1 7cm ,术后平均 1 54cm。身高平均增加 6cm。所有患儿在术后 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脊柱Coob角40°~ 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 ,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矫形、器械内固定、前路和(或)后路融合,已经成为治疗成人脊柱侧凸的标准术式。但对于处于生长期特别是幼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过早融合势必会对脊柱生长造成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矫形和防止畸形进展的同时,又保持脊柱正常的活动性,尽可能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和一些并发症的“曲轴现象”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ll Fix或GSS-Ⅱ)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5例。结果19例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术后随访39例,随访时间平均3.5年,优良率84.6%。结论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固,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明显提高脊椎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X线引导下经皮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通用脊柱系统(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无须减压胸腰椎骨折8例采用后路经皮USS椎弓根螺钉植入,在椎旁肌深层置入固定棒行伤椎复位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20~90 ml,平均40 ml.后凸Cobb's角术前(21.5±4.3)°、术后(2.7±1.5)°(t=17.541,P=0.001),椎体塌陷术前18.5%±4.1%、术后2.4%±1.0%(t=16.504,P=0.001).术后3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复查Frankel分级,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恢复至E级1例,保持D级1例,保持E级4例.结论经皮USS内固定治疗无须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后路单节段截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4年1月,采用后路单节段楔形截骨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7~64岁。病程10个月~3年。结核性后凸畸形9例,骨折继发性后凸畸形4例,发育性后凸畸形2例。病变椎体:T5~104例,T11~L29例,L3、L4各1例。术前Cobb角为47~81°,平均61°。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C级各1例,D级4例,E级2例;余7例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根病损症状和体征。结果术后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Cobb角为0~55°,平均30°。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矫正率为32%~100%,平均68%。Frankel分级:A级、D级各1例,E级6例;7例神经根病损患者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X线片示患者术后4~5个月植骨融合。1例术后2年出现迟发性切口感染,取出内植物后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局限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单节段楔形截骨术能够较好地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或牵张、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脊柱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脊柱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探讨张功林葛宝丰荆浩张军华王世勇陈新曾述强王清1989年以来,作者针对脊柱椎弓根固定器械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固定器械,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器械结构1.1器械结构该器械结构简单,由主杆...  相似文献   

16.
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活环棒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活环棒由两肢带有Harrington 棒棘齿的U形棒体、活动支撑档、C形固定环构成,用椎板下钢丝固定于受损脊柱段.临床应用于病人32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认为活环棒呈长度可调矩形,活动支撑档可产生纵向支撑作用,椎板下钢丝具有多节段横向固定力,U形棒体抗扭能力较强,三者结合,能适应损伤节段脊柱多维固定的要求.棒体与椎板呈面接触方式,可避免翻转、脱钩而致内固定失败,且弯棒容易,置入及捆扎方便,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200例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矫治发育期间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经验,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坚固内同定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方法]采用Harrington钩棒法的原理,下端用1只钩挂腰椎全椎板,上端用2只钩挂胸椎下关节突,1棒和2棒之间用捧间接头相连接,在1棒的末端与棒间接头之间套有弹簧,以便跟随着脊柱的生长,自动弹开延长.对发育期较长的儿童,还可在钩与棒的锁口之间作小切口分次撑开,扶持脊柱纵向成长直至骨骼发育成熟.[结果]200例患者通过2~15年的随访结果证实平均脊柱侧凸的矫正率为70.32%;术后身高增加为5~22 cm;远期随访时保留下来的脊柱活动度均优于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坚强内固定.脱钩的发生率为2%;断棒的发生率为3%;脱钩断棒的原因与早期开展这项工作时内固定器械的安装固定方法不当有关,改革后,脱钩断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颅盆牵引配合弹性生长棒内固定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凸,是一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治疗方法,不影响脊柱的纵向成长,能克服坚强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带来的并发症--曲轴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  相似文献   

19.
脊柱内固定技术4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0世纪60年代Harrington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出现为标志,建立在脊柱生物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上的脊柱内固定技术已走过40余年的历程。40年来新理论、新器械不断涌现,内固定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拓宽了脊柱外科治疗领域,为脊柱畸形矫正、节段稳定性重建和促进脊柱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器械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是内固定“风行”的今天,如何冷静地接纳“新技术”、客观的看待“老方法”、正确地把握治疗原则是当前重要的课题。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依次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80年代CD系统的出现(第三代)。矫形固定…  相似文献   

20.
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到 2 0 0 3年采用侧前方手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 16例 ,其中后路病灶外内固定 12例 (TSRH钉棒横桥系统 5例、TSRH钩棒横桥系统 7例 ) ,前路病灶野内Z -Plate钉板内固定系统 4例 ,椎体间皆采用自体植骨融合。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术后随访 18至 2 4个月 (平均 2 0个月 )。结果  16例患者切口均Ⅰ /甲愈合 ,1例并发单侧胸膜外后方脊旁积液(自愈 ) ,无结核病灶复发 ,椎体间植骨均获融合 ,无内固定失败。有脊髓压迫表现者 ,Frankel评分均获提升。结论 传统脊柱结核手术与内固定系统结合运用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固定坚强、矫正畸形、融合率高、减少卧床时间、安全的早期功能锻炼、总体医疗费用降低以及后期并发症低等优点 ,而复发率保持不变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