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37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结果 37例HCC患者中,HBeAg阳性的患者仅6例, HBeAg阴性者共31例;CHB患者中,HBeAg阳性的患者28例, HBeAg阴性者共9例. HCC中, HBV以C基因型为主,占70.2%,而CHB以B基因型为主,占67.6%.BCP双突变率在HCC为64.9%,在CHB中为27.0%.其中HCC中发生BCP双突变HBV多见于 C基因型占87.5%, 而CHB中发生BCP双突变HBV C基因型占40.0%.结论 鲁南地区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有关,并且HBV C基因型可能是HBV相关肝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 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 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 (42/66).结论 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前C区G1896A(nt1896G→A)、A1814C(nt1814A→C)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T1762A、G1764A(nt1762A→T、nt1764G→A)四位点突变,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AST水平。结果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6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BCP区突变率较HBeAg阳性的患者明显增高。G1896A突变后血清ALT水平与未变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组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HBV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宁夏地区HBV基因核心启动子A1762T/G1764A双基因突变的特征,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10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8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及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值;采用巢式PCR扩增及测序方法检测HBV C启动子A1762T/G1764A(ntA1762A→T和nt1764G→A)双突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慢性乙肝组和88例肝细胞癌组对比发现年龄、e抗原阴性、HBVDNA水平、乙肝肝硬化、HBV A1762/G1764A双位点突变均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50岁、e抗原阴性、乙肝肝硬化、HBV A1762T/G1764A双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生呈正相关,而与HBV DNA>10^5拷贝/mL呈负相关(P=0.000,OR=0.257).结论 宁夏地区乙肝病毒基因BCP区A1762T/G1764A基因双突变是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酒精对HBV DNA多位点基因变异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嗜酒组和非嗜酒组,采用DNA芯片技术, 检测HBV DNA前C区1896及1814位点、BCP区1762及1764位点、P区528及552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嗜酒组在BCP区1762 、1764位点的变异率明显高于非嗜酒组(P均<0.05)。在前C区1896、1814位点,P区528、552位点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酒精可导致乙肝病毒BCP区1762 、1764位点发生基因突变,BCP区基因变异可促进HBV在人体内的复制表达,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HBV基因型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39例活动性肝硬化(LC),34例HCC患者血清HBV S基因序列,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 CP和前C区序列,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 HCC、LC患者CP双变异(nt 1762A→T和1764G→A)发生率(82.4%、71.8%)显著高于CH患者(45.5%)(P<0.01、P<0.01);HCC、LC患者C基因型检出率(70.6%、69.2%)显著高于CH患者(43.2%)(P值均<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CP双变异、C基因型与HCC、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核心启动子区和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构建前C区和C启动子区突变的1.3mer HBV质粒G1613A、A 1762T/G1764A、,G1896A;HepG2细胞分别转染GFP-LC3质粒和突变的HBV质粒。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BV感染的细胞LC3荧光颗粒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内源性LC3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内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和Beclin-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显示,转染HBV G1613A、A 1762T/G1764A、G1896A质粒的细胞LC3荧光颗粒表达水平分别为(12.5±0.2)%、(11.7±0.2)%、(8.5±0.2)%,低于转染野生型HBV质粒的细胞[(14.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自噬相关基因Atg5 mRNA在转染HBV G1613A、A 1762T/G1764A、G1896A质粒的细胞中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HBV (P﹤0.01),Atg7和Beclin-1在转染G1896A HBV质粒细胞中的基因转录水平低于野生型HBV转染的细胞,且Beclin-1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前C区和C启动子区G1613A、A 1762T/G1764A、G1896A突变能够降低HBV感染的肝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HBV基因亚型和前C/C启动子(Corepromoter,CP)区变异特征。方法:选择101名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者为实验组,92名无明显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对照,用巢氏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亚型及前C/CP区变异位点,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基因亚型构成比率及前C/CP区核苷酸变异频率,分析实验组HBV基因亚型及热点变异与临床疾病谱的关系。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a均为优势基因亚型,其次为C2、C1亚型,仅在实验组检测出1例Bj亚型。C基因型在实验组中构成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83.3%(5/6)感染C1基因亚型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和(或)肝癌(Liver cirrhos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C/HCC),明显高于Ba(29.9%,P<0.01)和C2亚型(11.8%,P<0.01);各位点变异频率在2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17个位点发生变异,其中A1752、A1775、G1899位点变异在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s,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及LC/HCC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T1753、A1762、G1764、A1846、G1896位点变异率在ASC、CHB、CSHB和LC/HCC组中呈逐渐增加的趋势。LC/HCC组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及A1762T/G1764A/1896A三联变异率显著高于ASC组(P<0.01)。结论:本地区,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者C基因型患者构成比率增加,C1基因亚型及前C/CP区多个位点变异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HBV基因型和基础核心启动子(BCP)、前C/C区变异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CHB)98例(来自38个家族)作研究组和非家族聚集性CHB 110例作对照组;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PCR测定BCP、前C/C区核苷酸序列,并且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载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家族性乙肝母亲和(或)父亲与子女感染组以C基因型为主(52.9%),家族水平成员感染组和对照组以B基因型为主(分别为73.3%、67.3%),仅检测到少数B/C和B/D混合型(共8.7%),并且乙肝家族中母亲和(或)父亲与子女感染组C基因型所占百分比高于家族水平成员感染组及非乙肝家族(P<0.05)。家族内HBV聚集感染的基因型基本相同,不一致者为混合型。HBV C基因型的家族CHB患者比非乙肝家族具有更高的HBV-DNA载量,更高的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率(P<0.05)。结论 家族聚集性CHB患者HBV基因型可能与传播途径有关,C基因型更易发生垂直传播。家族聚集性HBV C基因型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HBV C基因型感染并且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家族聚集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40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CLF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ititis B,CHB)组(369例)和ACLF组(34例),并根据预后将ACLF组患者再分为缓解组和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评价该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ACLF组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高于CHB组(P<0.05),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白蛋白(albumin,ALB)均显著低于CHB组(P<0.05)。ACLF组和CHB组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患者G1896A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BiL、ALB、G1896A突变均是发生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上4项指标联合诊断ACLF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93.22%;缓解组和恶化组患者的A1762T/G1764A、G1896A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的前C区G1896A突变率显著增高是ACLF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ACLF发病的关系可能并不紧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HBV(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临床阶段bcp/pc(basic core promoter,BCP/precore,PC)点突变模式及pres区缺失突变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180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13例,慢性乙型肝炎者75例,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分别为62、30例。Qiagen法提取血清HBV-DNA,常规PCR扩增目的基因,纯化PCR产物ABI377DNA自动测序仪直接双向测序。直接测序失败者,回收目的 DNA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质粒双向测序。DNAStar软件包的SeqMan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Bcp/pc区点突变包括nt1753、nt1762、nt1764、nt1776、nt1803、nt1846、nt1896。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nt 1762(nt 1764)点突变率分别为7.7%、68.0%、72.7%(68.0%)及90.9%(81.8%),肝癌患者G1896A突变频率占54.6%。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占36%;A1762T、G1764A、G1896A联合突变占11%;T1753A/C、A1762T、G1764A、G1896A发生率为7%。克隆测序显示,肝硬化及肝癌患者bcp区起始点A1727G点突变率分别为72%、63%。HBeAg阴性患者存在更多的基因变异(P=0.022),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Bcp区点突变与HBeAg阴性无明显关系。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res基因缺失突变频率最高,肝癌及肝硬化患者pres1、pres2及pres1+s2缺失频率分别为7.1%、71.4%、7.1%及41.2%、58.8%、29.4%(P<0.05)。结论 A1727G、A1762T、G1764A及A1762T/G1764A联合突变、pres缺失在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多见,可能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Bcp/pc点突变及pres区缺失可能为肝癌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HBV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G1896A突变和基本C区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 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服药前、中、后的血清标本的逆转录多聚酶区及前-C、基本C区启动子区进行检测。 结果:①前-C区G1896A和基本C区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在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患者间及发生血清学转移与未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G1896A突变在发生YMDD变异和未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很少伴有G1896A突变率低(9%);③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YMDD变异增加,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前-C区G1896A和基本C区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和血清学转换没有影响;在G1896A突变株YMDD变异减少;YMDD变异株的出现对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有影响;YMDD变异可能是加剧肝细胞损伤引起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联合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相结合,检测130例乙型肝炎患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结果:HBeAg( )和HBeAb( )两组患者中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率的不同频率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40.0%和85.7%,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22.2%和65.0%,献血员为5%。BCP T^1762A^1764双点联合突变组HBV-DNA≥10^5 cps/ml检出例数81例(96.4%),非突变组HBV-DNA≥10^5 cps/ml检出例数25例(54.3%)。结论: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与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关,可能是CHB与ASC患者HBeAg(-)的原因之一,可促进乙肝病毒繁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 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对HBeAg表达及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结果: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G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HBV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各型肝病与HBV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病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HBV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变异位点在乙肝相关疾病中的变异频率,评估乙肝病毒变异在终末期肝病发生中的风险。方法 收集2 093例HBV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 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应用测序法检测HBV位点变异;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ASC组为对照,研究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区的变异与乙肝相关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后HBV变异在CHB、LC和HCC发生中的风险。结果 HCC组中除T1768A变异外,其余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均大于30%,而在ASC组中无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超过30%;7个变异位点在4组人群中变异频率均逐渐增高(Ptrend<0.001);除T1768A位点外,其余变异在CHB、LC和HCC组中的校正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均逐渐增加,A1762T/G1764A双突变在HCC发生中的AOR为13.91(95%CI 9.66~20.03);HBV BCP区位点累积变异频率在乙肝相关疾病进展过程逐渐递增(Ptrend<0.001)。结论 随着HBV BCP区变异在HBV相关肝病进展过程中逐渐累加,终末期肝病的发病风险增加;HBV BCP区变异可作为早期预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C/C区突变位点与肝脏疾病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0例,分析前C/C区变异位点与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前C/C区变异位点T1762/A1764、A1896发生率(86.3%,54.5%)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32.1%,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HB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HBeAg阴性患者T1762/A1764,T1766/A1768,A1896变异位点发生率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增高( P <0.05)。结论 T1762/A1764,A1896突变率的增加会促使肝脏疾病进展至肝硬化;HBeAg阴患者T1762/A1764,T1766/A1768,A1896变异位点的频率增加会促进肝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