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病人经抗凝、溶栓、祛聚、手术治疗后,8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须及早诊断、预防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避免此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史瑞峰  朱连荣  闫争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66-466,504
目的:探讨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6年1月采取此手术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平均住院时间19.6天。术后随访3-48个月,获得随访资料36例,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结论: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彻底,手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抗凝、祛聚对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分为实验组(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226例)和对照组(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2~3d及术后综合治疗;实验组术中、术后不用止血药物,早期应用活血、抗凝、祛聚药物。观察两组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累计发生血栓为11例(4.42%),对照组患者累计发生血栓为35例(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应用活血、抗凝、祛聚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栓发生率,对围术期出血无明显影响,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待在基层医院规范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护理。方法:对11例行脾切除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术中门静脉置管,直接经门静脉注入肝素氯化钠溶液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认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应用药物。结果:11例患者中术后1周行门静脉系统造影显示PVT 1例,经门静脉直接予尿激酶溶栓后门静脉100%再通,导管脱落1例,其余患者于术后3~4周痊愈出院。结论:经门静脉抗凝并辅以优质有效的护理,对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预防性断流术,分析和讨论了预防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适应证、术式选择及保留脾脏问题,结果表明:预防性断流术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一个合理、安全、简便、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林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71-1573,1576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226例患者,给予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同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100例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及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3个月内血栓形成情况将入选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调查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栓组的脾脏质量、术后红细胞计数、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大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脏质量大、术后红细胞计数偏高、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含量偏高、门静脉内径偏窄、血流速度偏慢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低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和二聚体含量升高、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进行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有助于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并发症与固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009年4月30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术的治疗经过。结果30例均无重大并发症,治愈出院.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围术期处理对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振盛 《广西医学》2001,23(5):1084-1085
目的: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0年8月采用断流术和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急症断流术18例,死亡4例。择期手术14例,其中断流术8例,断流加分流术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5例,再出血5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断流加分流取断流和分流术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复发出血率低,脑病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2.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梅斌  陈孝平  刘飞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06-2008,2010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病人194例,研究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与PT、KPTT及PLT的关系,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及生存情况。结果该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为13.92%,血栓组与无血栓组PT、KPTF及P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血栓形成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血栓形成组(P〈0.05)。结论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降低再出血率的重要一环。抗凝药物应在术后早期(PLT超过正常前)使用。  相似文献   

13.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4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观察及分析,探讨彩超在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的血栓,是断流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肠坏死后果严重。文献报道在肝硬化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中发病率为0.6%~2.1%,断流术后发病率为6.3%~39.0%。现将我院2002~2005年断流术后发生的17例PVT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6年1月采取此手术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平均住院时间19.6天.术后随访3~48个月,获得随访资料36例,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结论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彻底,手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联合术式治疗 8例门静脉高压症 ,并与 8例采用单纯断流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疗效满意 ,术后近期无 1例再出血。术后 1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保持在 (2 3.6 3± 5 .0 4 ) cm H2 O。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可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黄彬 《中外医疗》2012,31(31):140+142-140,142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出血5例,膈下脓肿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 d。结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观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田建国 《中原医刊》2004,31(20):45-46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肝硬化采用脾切加断流或分流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功能损伤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我们采用不同的防治介入时间和方法.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规范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5年至2005年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08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 择期手术和预防手术共95例,无死亡;急症手术1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胃穿孔1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无膈下及腹腔感染.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确切、简单易行,规范围手术期处理,能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及有效地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