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形气未全,全而未盛;因此,小儿五脏病变与成人有所不同。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继承晋、唐医家脏腑病候的学术渊源,提出了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小儿五脏病理特点和虚实寒热的辨证规律以来,一直为历代儿科所重视,并且对此颇有发挥。如明·万全《育婴家秘》认为小儿五脏具有心常有余,肺  相似文献   

2.
钱乙,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医家,著《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钱氏临证证五十余年,诊察小儿之疾,主张四诊合参,尤擅长目诊,经验十分丰富。因小儿方术,号为哑科;“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且“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故目诊在儿科诊法中更为重要。《直诀》论目达五十余处,内容广泛,颇具特色。而有关钱乙目诊的研究尚未见专题报道,因此笔者对钱氏目诊作以探讨,冀对临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儿科的重要文献,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立新法、创新方,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下法为《小儿药证直诀》常用之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钱乙在  相似文献   

4.
从《小儿药证直诀》试探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庄奕周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州350007)林为星主题词《小儿药证直诀》,书评,钱乙,中医药学发掘《小儿药证直诀》为宋·钱乙所著。钱氏平生精研儿科,对其他各科亦甚有研究。据史籍记...  相似文献   

5.
一、宋代著名的儿科专家有代表性的是哪几位?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 答:1.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2.董汲,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3.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二、为什么说小儿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更为多见?试从生理病理阐明。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卫功能较差,“脾常不足”,“稚阳体,邪易  相似文献   

6.
<正> 观察小儿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是儿科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儿科学家十分重视小儿面部望诊,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宋·阎季忠在《小儿药证直诀》序中指出:“小儿脉微难见,医如持脉,又惊啼而不得其审,……脉既难凭,必资外证。”清·夏禹铸在《幼科铁镜》中也说:“治活婴儿不下百千万数,皆以望面色、审苗窍为主。”由于小儿肌肤柔嫩,反应灵敏,病在其内,易于显露于外,故诊察其面部气色变化,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护理、  相似文献   

7.
“肝常有余”之说,源于北宋医家钱乙,钱氏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篇》中,针对肝气有余,易生实变,不宜妄用温补的发病、用药特点,创立泻清丸等泻肝之方,而未出补肝之剂。故明·宋濂谓其“建为五脏之方,各随其宜。肝有相火,则有泻无补;肾为真水,则有补无泻”(见俞景茂《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迄至元代,朱丹溪更明确提出了“肝只是有余”的论断。但丹溪之“肝只是有  相似文献   

8.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另一方面又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使其易汗出、喜汗出,因此汗证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小儿汗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悠久的历史。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儿科专家,《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1部儿科专著。该文从《小儿药证直诀》中关于小儿汗证的脉证治法、医案和方药出发,总结前人治疗该病的经验,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汗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大法,但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与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其大脑神识发育未全,年龄较小的儿童尚不会讲话,年纪较大的儿童虽然能讲话,但往往言不达意,不能准确表述其病痛,而小儿在就诊时又因其气息未充,脉息不定,加之畏怯啼哭,造成脉诊难以准确。故古人谓小儿"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而称之为"哑科"。《小儿药证直诀·原序》中即有"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捋脉多惊啼而得其审……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  相似文献   

10.
学习钱乙泻青园一方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儿科学家,他所写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理论及临床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钱乙的五脏辨证理论,虽渊源于《内经》、《难经》、《金匮》等书,但他不是机械刻板的照搬历代医家的原著,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笔者学习《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收益良多。现仅就钱氏医案五脏辨证“惊搐”中有关小儿急惊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1.
北宋儿科医家钱乙的代表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理论联系实际的儿科专著,其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辨治小儿惊风。小儿惊风,责之外因腠理未密,责之内因脏腑娇嫩,又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易于生热,热盛生痰,痰热生风,风动生惊而成痰、热、惊、风之候。为了保持小儿脏腑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当适应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以调治。中医将时辰与五脏之间进行相互连接,体现"因时制宜"的原则。钱乙据此以一日而论,认为五脏在本脏当旺之时易发疾患,故可随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以辨治小儿惊风之证。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了五脏辨证,指出了小儿发热的不同类型:潮热、壮热、风热、温壮,认为小儿发热和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的特点有关,和孕育胎儿的母体亦有关。不同的时间发热亦提示了小儿发热原因有所不同。通过承袭古方、研制新方,钱乙总结出了导赤散、泻白散等后世医家常用于清热的方剂。  相似文献   

13.
<正>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字仲阳),在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中》,“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亦即医案二十三则,包括吐泻、发热、急惊、慢惊、疮疹、咯血、咳嗽、虚羸、伤食、虫痛等十多种病证。这些医案,有的侧重于说明病因病机及类证鉴别诊断;有的主要提示治疗原则和先后缓急,有的则着重描述误治变证和分析病证的预后,各有特色,颇能体现这位儿科大师的学术观点和临证态度,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宋代儿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失为中医儿科文献中的珍贵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医家钱乙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其书名由宋代阎孝忠整理编辑而成,阎氏整理钱乙的相关医论、医方、医案等而成。书中重视人体脾胃,推进了脏腑辨证的发展,并且化裁古方,创立新方。本文针对《小儿药证直诀》中的钱氏的相关方药进行描述性统计,  相似文献   

15.
李书香 《国医论坛》2003,18(6):46-47
钱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医学家 ,业医 40余年 ,在儿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传世于后。笔者多次拜读是书 ,每有收获 ,认为其学术思想是在继承《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它不仅为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对祖国医学各科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阐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钱氏在《灵枢·逆顺肥瘦篇》“婴儿者 ,其肉脆、血少、气弱”及《诸病源候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的启发下 ,结合临床观察 ,用“脏腑柔弱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  相似文献   

16.
宋代儿科大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不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在脏腑辨证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笔者就钱乙五脏所主是五脏辨证之大纲,略谈浅见:1 肝主风 《小儿药证直诀》“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这是因为肝属木,主风,主筋,其声呼,开窍于目,小儿真阴不足,柔不济刚,若受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历来认为是钱乙的学术观点而流传至今,但从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一书来看,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下面就此谈一些肤浅看法。一、“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并非来源钱乙“小儿纯阳,无须益火”之论,被认为是钱乙学术观点而诸书引用。如《简明中医儿科学》提到钱乙时说:“……更说小儿纯阳,无须益火……”(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中谈道:“钱仲阳更把‘纯阳’引伸运用于临床,《直诀》云:‘小儿纯阳,无须益  相似文献   

18.
导赤散治心火虚实辨姜玉娟辽宁鞍山市中医院(鞍山114004)导赤散,源于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心热”。《景岳全书·卷四十小儿则上》云:“凡此四者,即表里寒热之证极易辨也,然于四者之中,尤惟虚实二字最为紧要。”笔者对导赤散治心火应属虚火还...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以汗出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儿科临床也可是其他病症的兼证。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独具特色,但鉴于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记录文辞简要,诸类汗证证候记录不够丰富立体,给临床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基于《小儿药证直诀》总结归纳了钱乙临证常见的小儿汗证的类型。通过文献查阅及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对各类型汗证的证候表现做出了一定的补充,总结了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的特色有四:用药轻灵;盗汗分虚实而治;首次提出“实热盗汗”“太阳虚汗”;治汗不止汗,必审证求因。  相似文献   

20.
钱乙对小儿“疮疹候”论治特色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二厂医务科(200137)张玮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中医科(830002)王存芬,朱强,何念善,田雪峰[关键词]疮疹候,钱乙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儿科著作中较早系统论述儿科疾病的专著。《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