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LDT每日600mg口服,对照组予拉米夫定(LAM)每日100mg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第12、24和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与基线值相比下降的1g平均值、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YMDD变异率.结果 治疗第12、24和48周时,治疗组HBV DNA与基线值相比下降的1g平均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4.9±0.7比3.8±0.9,P<0.01;第24周:5.7±0.8比4.2 ±0.6,P<0.05;第48周:6.1±0.8比4.5±1.0,P<0.O]);但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YMDD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疗程为48周的HBeAg阳性CHB治疗中,LDT与LAM比较,对HBV DNA的抑制速度更快、幅度更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伴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患者144周的临床结果。方法将81例HBeAg阳性CHB伴高病毒载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LdT治疗41例,ETV治疗40例;连续观察144周。比较治疗的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生化学指标、相关并发症、病毒耐药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治疗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第4、8、12周HBVDNA转阴率,LdT组分别为24.4%、63.4%和80.5%,与ET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02,P〈0.05),但至14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100.0%,X^2=3.374,P〉0.05)。治疗144周后,LdT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4%,高于ETV组的25.0%,经Kaplan—Meier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83,P〈0.01)。LdT治疗2例(4.9%)发生HBsAg血清转换,5例(12.2%)发生耐药,8例(19.5%)肌酸激酶(CK)升高;而ETV治疗无耐药及CK升高发生。LdT治疗费用较ETV低。结论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者,经LdT或ETV治疗144周均获得满意的病毒抑制率。ETV低耐药、无不良反应;LdT获得较高的早期病毒抑制,血清转换率高,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夏华  李可军  那妍  娄宪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9-2340,2343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疗程48周;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疗程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24、36、48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诊的1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86)和观察组(n=86),治疗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600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次,1次/d;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可以认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提高临床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51例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仅给予保肝治疗的47例慢性HBV感染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前后均进行检测,对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所有产妇及新生儿均随访612个月,对新生儿HBeAg进行检测,并采用Apgar评分了解新生儿的发育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分娩前HBeAg转阴9例,转阴率为17.65%,ALT复常39例,复常率76.47%,分娩前平均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入组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6、12个月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8%、0、0;对照组分别为21.28%、17.02%、14.89%;研究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均无肝功能异常,两组新生儿肌酸激酶升高、早产、产后出血、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替比夫定是治疗慢性HBV感染孕妇的有效药物,不仅能快速降低孕妇的HBV-DNA水平,同时可阻断HBV对胎儿的传播,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dT组和ETV组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HBV DNA的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比较,在12周两组无差异,24周LdT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28.0%)高于ETV组(12.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T和ETV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好,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二者基本相当,24周时LdT组血清学转换率高于ETV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女性孕晚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收治的HBV感染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口服替比夫定片;替诺福韦组,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两组均连续服用至分娩后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分娩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检测治疗前后3组血清病毒学指标HBeAg及HBV DNA含量,统计分娩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分析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替诺福韦组HBV DNA水平呈降低趋势,替诺福韦组明显低于替比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2个月两组又升高至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替诺福韦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或P<0.01)。替比夫定组和替诺福韦组HBV宫内感染率为0.00%,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8.20%,3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女性在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病毒载量,但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更佳显著,且母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军 《中国保健》2009,(20):846-84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持续治疗48w。观察两组治疗24、48w时血清HBV—DNA阴转率、生物化学指标、HBeAg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耐药。结果:治疗24w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8%和72.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2.2%和6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9.4%和16.7%,治疗48w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剐为83.3%和77.8%,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7.8%和72.2%,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8%和19.4%。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出现2例YMDD变异。结论: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孕晚期孕妇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95例慢性乙肝孕妇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服药患者从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分娩后1个月,对照组不服用药物.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 孕妇临产时lg 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7±1.2)和替比夫定组(3.6±1.5)低于对照组(8.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月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拉米夫定组(3.1%,2/65)和替比夫定组(4.6%,3/65)低于对照组(15.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晚期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52周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52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对照组HBV-DNA转阴23例,占76.67%;ALT复常26例,占86.67%;HBeAg转阴5例,占16.67%;HBeAg血清学转换3例,占10.00%。观察组HBV-DNA转阴25例,占83.33%;ALT复常24例,占80.00%;HBeAg转阴15例,占50.00%;HBeAg血清学转换8例,占26.67%,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后观察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12例,占40.00%;对照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5例,占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相当,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患者HBeAg阴转率和52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均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乙肝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产妇血清中HBV DNA的承载量,降低新生儿乙肝标志物阳性率,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更好防治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 461例孕妇血清中HBsAg、HBsAb、HVeAg、HBeAb、HbcAb 5项乙肝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461例孕妇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出现了10种模式.5项标志物全阴为76.96%;HBsAb阳性率为13.70%;HBsAg阳性率为7.15%;"大三阳"阳性率为2.38%;"双阳"阳性率为0.11%;"小三阳"阳性率为2.62%.在319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血清HBV-DNA中,高度复制者占52.98%.结论 孕妇人群乙肝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其病毒复制水平远高于其他乙肝患者,提示应加强孕妇乙肝标志物筛查,发现患者并及时对初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遏制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孕产妇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水平和感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69所不同级别医院进行HBV检测方法调查;根据1992~2005年孕产妇HBV监测资料进行HBV检测和感染状况分析。结果北京市接生医院检测孕产妇HBV指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主;一直保持较高的HBV筛查率;孕产妇年平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3%。结论孕妇产前筛查HBsAg,有助于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分类管理,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不同HBVDNA血清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治疗1组(低病毒复制组:血清HBVDNA≤104拷贝/mL)、治疗2组(高病毒复制组:血清HBVDNA>104拷贝/mL)均采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设对照组(病毒复制组:血清HBVDNA≥102拷贝/mL),并对3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1组有效率为91.43%,治疗2组有效率为28.53%,对照组有效率为5.41%,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尤其在低病毒复制时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戴晨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34-1336,133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同时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了59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以及其胎儿股静脉血的HBV-DNA的含量。结果 乙肝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母亲血清HBV-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了解乙肝孕妇患者病毒复制和孕妇传染性的强弱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孕妇HBV感染模式与宫内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其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264/3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060),孕妇HBV感染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较多见,占孕妇感染总数的35.98%(95/264)。“大三阳”、“小三阳”孕妇HBV-DNA检出率分别为97.73%(43/44)和26.31%(25/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eAg(+)、血清HBV-DNA(+)及PBMC中HBV-DNA(+)孕妇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6.15%(6/13)、66.67%(8/12)、70.00%(7/10)。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数量和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多见,“大三阳”孕妇体内HBV复制水平较高,易发生宫内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宁河县1988-2010年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宁河县1988-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癌发病的报告资料,计算发病粗率和标化发病率。结果 1988-2010年宁河县肝癌标化发病率为22.43/10万,超过天津市肝癌发病率10.22/10万一倍多。1988-2006年,肝癌年标化发病率在7.45/10万~29.65/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峰期在1990-2006年,经趋势检验,χ2=4.8662,P<0.001。2007年后肝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1990年为2/10万,2006年达高峰(43/10万)。2008年1月-2010年9月全民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后,2010年比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了36.2%,其中,农民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减少了32.8%,学生病例减少了22.2%,机关事业单位病例减少了76.9%,0~14岁儿童发病率低于1/10万,学生和机关单位人员发病率均低于4/10万。结论宁河县肝癌发病率远高于天津市肝癌发病率;肝癌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自2007年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急性戊肝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5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5例为乙肝合并戊肝急性感染,另一组30例为单纯慢性乙肝组,对两组进行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结果乙肝合并戊肝急性感染组黄疸深[TB(319.78±153.94)μmol/L)],血清白蛋白更低[(33.39±5.17)g/L],凝血功能恶化[PTA(52.92±28.04)%],重肝发生率(40%)、并发症发生率(32%)及死亡率(12%)均明显高于单纯乙肝组(P〈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叠戊肝急性感染可诱发慢性肝炎活动及重症化,并发症增多,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