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丽  储成凤  杨明  陈龙桂  张俭 《现代医学》2006,34(2):116-118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癌性与肺结核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41例和肺结核球20例,病灶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病灶CT值,计算最大净增值,并观察其强化类型。结果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球平扫时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后除195s外,二者间所有时间段的CT强化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的最大净增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其平扫CT值相比,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平扫CT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周围型肺癌性与肺结核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陈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9-90,92
目的运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方法选取3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12例肺结核球病例,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平扫CT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结果肺癌在增强CT后30~180S各期cT值均显著高于平扫CT值,且高于同期肺结核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111.P:0.000)。而肺结核在CT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CT值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F=9.940,P=0.085)。肺癌患者中18例结节状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肺结核患者中有类圆形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2例。增强后肺癌诊断准确率达96.7%(29/30);肺结核准确率达83_3%(10/12)。结论SPN的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鉴别诊断肺癌和肺结核。  相似文献   

3.
李增友 《当代医学》2021,27(35):66-6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70.00%,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2.73%;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85.00%,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1.82%,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HRCT对周围型肺癌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3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值平均增加(46.18±12.75)Hu,其中34例CT值增加幅度>20 Hu,27例CT值增加幅度>30 Hu,30例强化均匀,10例静脉期扫描时结节中间、边缘点有高密度条状影.结论 周围型肺癌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HRCT诊断效能更突出,但多层螺旋CT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诊断肺癌有良好参考价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结合使用以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了CT及MRI技术进行诊断,探讨两种检查对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结果CT发现病灶数69个,MRI发现病灶数210个,MRI发现病灶数显著多于CT(P〈0.05);MRI检出脑内非出血病灶35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9个(P〈0.05);对脑深部区域的检查敏感度,MRI为18.1%(38/210),高于cT检查的8.7%(6/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脑皮层下区域的检查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MRI检查敏感,尤其对脑内非出血病灶和深部病灶敏感度高,较CT检查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肿块患者66例,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检查及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鉴别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诊断特异度为56.52%,灵敏度为81.39%;MRI特异度为52.38%,灵敏度为73.33%;增强CT联合MRI的特异度为78.26%,灵敏度为93.02%,MRI与CT增强扫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联合MRI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均各具优势,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提高肿块良恶性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非钙化性肺癌结节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周围型肺癌43例,分别为腺癌28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鳞癌10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鳞腺癌及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所有病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与同期行动态CT增强的肺结核球1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增强前非钙化性肺癌结节与肺结核球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癌结节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良、恶性肺结节,尤其是非钙化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作用较大,可明显提高肺癌性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或临床、CT随访证实的肺炎性肿块和3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将肿块按形态分为典型肿块与不典型肿块,并研究病变的CT征象,根据形态分类及CT征象的分析结果进行鉴别。结果:肿块形态分类诊断肺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5.4%、73.7%、70.3%。结合病变的CT征象综合分析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8%、86.8%、82.8%。结论:根据肿块形态分类的初步结果,结合病变的CT征象的分析结果对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7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增强C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扫描以及高分辨率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这三种方法以及两两结合在诊断中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在这3种扫描检查方法当中,PET/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最高,在两两联合的检测中,PET/CT和增强CT结合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最高,并且要高于任何一种单一检查的方式。结论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PET/CT以及增强CT的联合运用能够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5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平扫/增强影像学资料。结果245例鼻咽癌中,MRI平扫及增强显示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颅内等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增强与CT平扫及增强对鼻咽癌鼻腔侵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和咽后淋巴结转移等,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放射治疗靶区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人继发性空洞型肺结核在进行cT扫描时的具体表现与特点。方法选择该类患者进行胸部x线与CT扫描,对比结果。结果患者cT扫描119例,176个空洞,x照射45例,53个空洞,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薄结核空洞的空洞外周围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可提高空洞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可以为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评估传染性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孕晚期彩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同期行MRI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中情况及病理结果做比较。结果: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45.12%。彩超产前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35.13%,特异度为95.55%:MR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56.76%,特异度为93.33%;联合彩超和MRI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62.16%.特异度为91.11%。彩超、MRI及两者联合应用的Kappa值分别为0.325、0.527和0.546。另外.胎盘位于前壁时彩超与MRI的胎盘植入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非前壁组MRI的检出率高于彩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央型前置胎盘容易并发胎盘植入。与彩超相比,MRI产前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扫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均经过组织学确诊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3例临床资料,行腹部螺旋CT与MRI检查,经过2名以上有经验影像科医师共同诊断,对比分析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2检验。结果检查CT组检出43个病灶,MRI组检出46个病灶,MRI组平扫检出率为82.6%显著高于CT组平扫检出率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增强扫描后检出率为91.3%,与平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增强扫描后检出率为90.7%,与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强扫描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平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诊断能力优于螺旋CT平扫,两者有效结合能够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7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78例疑似患者中,周围型肺癌65例,占83.33%;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评价DSA在中心型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中心型肺癌(其中,鳞癌31例,小细胞癌20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67岁)。将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BAI)时DSA发现的肿瘤血管与术前肺部增强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别依据DSA、CT进行TNM分期,比较两种分期方法中≥Ⅲa期及〈Ⅲa期肺癌分期之间有无差别,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1例术前CT分期≥Ⅲa期18例,〈Ⅲa期33例;DSA分期≥Ⅲa期42例,〈Ⅲa期9例。CT检查敏感度33.33%,特异度58.33%;DSA敏感度100%,特异度7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型肺癌分期中,DSA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对确定肺癌临床分期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志明  方俐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02-103,F0003
目的比较cT与MRI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8例疑似胰腺癌患者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和病理检查资料,统计cT和MRI的诊断一致率、实际错误率。结果28例腹部增强.CT扫描中诊断一致率为89.29%,CT病灶大小和病理检查相比,实际错误率5.00%。行MRI增强扫描的20例患者中,诊断一致率为95.00%。MRI病灶大小结果和病理检查相比,实际错误率2.78%。CT和MRI的诊断一致率、实际错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cT或MRI增强扫描各有优势,但一定程度上MRI优于CT检查,两者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健  王天佑  龚民  蔡执敏  贺文  杨吉刚 《北京医学》2008,30(10):596-599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SPECT)与增强螺旋CT联合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163例考虑为肺癌的患者2周内均行^18F-FDGDHC-SPE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3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SPECT真阳性50例,真阴性61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分别为52.6%、89.7%、83.3%、57.7%;CT真阳性44例,真阴性58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分别为46.3%、85.3%、81.5%、53.2%。SPE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8F-FDGSPECT和CT作为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在肺癌临床N分期中准确率较低,但这两种检查的联合使用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资料。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20例、边缘清晰21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环形强化1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22例、边缘模糊23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强化残圈征”11例和“蟹足状强化”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6.96%、阴性预测值77.78%、假阳性率为13.04%、假阴性率为22.22%和准确率为82.00%。甲状腺良性结节BF、MTr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V、Ps和,TT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 CT 多期增强扫描及 CT 血管成像,分析 CT 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 CTA 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BA)供血,部分可由体动脉供血,肺癌组供血动脉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肺癌组 CT 增强峰值显著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 <0.05),但与血管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肺癌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主动脉期 CT 值迅速升高,120 s 形成强化高峰,延迟期缓慢下降;结核球组增强扫描后 CT 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炎性假瘤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 CT 值逐渐升高,90 s 左右出现高峰;错构瘤组强化不明显;血管瘤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迅速强化,在15 s 左右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结论64排螺旋 CT 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有效鉴别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胶原吸收指标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Ostccalcin,OC)两者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收集我院肿瘤干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人血清65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它们分为骨末转移组和骨转移组。并征集我院健康体检人群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浓度。结果:血清ICTP值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末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肺癌骨末转移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1),而血清OC值肺癌胃未转移组较正常对照组以及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末转移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5)。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8.2%,而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11、1%,特异度为85.7%,两者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84.2%。结论: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敏感度较好的有用指标。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单独使用敏感度不够,意义不大。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联合应用,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肺癌骨转移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52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MRI血管图上进行血管计数,计数评价分为0~3级。平均乳腺血管数M,乳腺恶性病变患侧为(3.8±2.0)条,良性病变患侧为(1.3±1.0)条,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0~1级诊断为良性病灶,2~3级诊断为恶性病灶标准,特异度为79%,敏感度为83%。乳腺癌患侧乳腺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可为MRI诊断乳腺癌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