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及培训方法。方法:选择公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体人员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相关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对照组;深入社区健康中心内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后再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后社区健康中心全体人员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培训组;对比两组的差异,分析培训达成的效果。结果:培训组各项培训知识的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入社区健康中心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可直接面对社区基层医护人员,极大地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率及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护人员及医学生组成的义工组织对公众实施急救培训的效果,为提高公众急救水平提供新的途径。[方法]由广东医科大学学生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组成义工团深入单位、学校及社区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自行编制的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实践操作及效果评价等方法,评价义工对公众急救培训的效果。[结果]培训前后公众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9%的公众通过心肺复苏技能考核,92.9%的公众通过创伤救护技能考核;公众对开展急救培训的评价较高。[结论]由义工对公众开展急救培训能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认识,提升公众的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3.
非医学大学生干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校非医学大学生干部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力争做到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方法]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干部400名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急救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进行评测。[结果]培训前大学生干部对院外急救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1.0%,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8.7%;培训前对基本院外急救技能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7%,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2.5%。[结论]对非医学大学生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非医学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院外现场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社区医疗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6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知识考核评估,然后分批对这些医护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系统地强化培训后再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和急救技能操作考试,并对培训对象就急救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结果]强化培训后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与强化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何红艳  周玉宜 《全科护理》2011,(14):1310-1311
[目的]提高社区医疗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6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理论知识考核评估,然后分批对这些医护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系统地强化培训后再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和急救技能操作考试,并对培训对象就急救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结果]强化培训后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与强化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培训的有效方法和培训效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接受培训的护士252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认为培训对今后有很大帮助占72.22%,有一些帮助占26.59%;有94.44%的护士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急救护理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97.22%护士认为参加培训很有必要;92.06%护士对这次培训效果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此培训弥补了基层护理人员应急技能不平衡的缺陷,提高了应急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高速公路交通警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提出更有效的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案。方法依托徐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对91名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分3批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前后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考核。结果培训后,91名交通警察急救理论书面试卷合格率从31.0%提高到71.4%,实际操作合格率从20.0%提高到51.8%,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9.01,120.49;P<0.01)。结论高速公路交通警察的急救知识比较匮乏,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并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实施初级创伤救治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始,分批对急诊科、麻醉科、院前急救中心、创伤外科医护人员80名进行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医护人员理论考试合格与技能操作考核正确率高于培训前;现场急救模拟训练后考核成绩好于培训前。结论实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初级创伤救治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基层教师对急救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的现状,为基层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与推广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本地实验初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基层教师对急救常识和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知晓且对紧急避险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高,对急救技能的知晓率均较低.9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公众和特殊人群均需要或非常需要接受急救技能的培训.结论 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急救水平,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依照《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和新修定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首先对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然后再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回到科室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急诊科同时还采取了医护人员分组合作培训,并配合现场模拟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技能的考核,做到人人达标过关。结果对138人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及技能综合培训考核,急救技能理论及操作成绩明显提高;考核急救技能都规范合格。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以老带新。以护士长及骨干带动全院;并采取分组训练等方法切实可行,实际效果好;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小城市公众急救培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对公众开展急救知识调查、培训.以探索小城市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的方法。方法 2000年1~3月及2004年1~3月采取随机一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对不同人群中的3475人、3612人进行公众急救意识与知识调查,共计完成市民急救知识培训21375人次,并对2318人培训前后进行调查。同时记录市民参与院前急救的情况。结果 公众急救意识与知识总合格率第一次凋查为25.34%,第二次调查为38.46%.第二次调查比第一次调查有明显提高,92.11%接受培训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初级现场急救知识,公众参与院前急救有所提高。结论 在小城市,以急救中心为主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效果明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非医疗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汕头市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600名进行急救知识掌握、需求情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100.0%,掌握煤气中毒急救知识的占58.5%,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占25.0%;100.0%的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电视、广播、网络是学生急救知识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结论非医学专业学生中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提高非医疗专业大中专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并观察分析培训后的效果,以期对相关部门管理者有所启发。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学211名在读非医学类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及技能规范授课,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被调查者培训前后CPR知晓程度、获取信息途径、接受培训意愿等。结果 (1)接受培训意愿:99.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2)培训前学习途径:在此次培训前被调查者中44.1%已通过专业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接触一些心肺复苏相关信息,仅有9%曾参加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在假设现场有人发生猝死情况时98.6%选择愿意实施现场急救,其中仅3.8%可以正确实施CPR操作。(3)培训后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步骤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有99.5%的大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此类急救知识培训。结论在读大学生对CPR的知晓率不高,急救技术在校园普及率低。医护人员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系列、规范急救知识培训,在拓展医护人员服务领域的同时有效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期为普及全民院前急救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市民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探讨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对市民正确进行现场急救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医院门、急诊广场,组织85名市民参加现场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对受训者讲授基础急救知识,演示急救技能,与受训者进行互动式训练,并检验训练效果。结果85名市民均认为参加急救常识及技能普及活动是必要的;通过培训,1次操作通过率为10.59%(9名),2次操作通过率为76.47%(65名),3次操作通过率为12.94%(11名)。结论市民有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能够使更多的市民进行正确的现场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和需求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适应其认知水平的系统性、规范化急救培训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中小学生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现状调查问卷,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全国8个省市地区的30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总体平均知晓率低于50%;知晓率最高的是对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达78.67%;参加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学生仅为36.67%;9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结论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令人堪忧,亟待在家长监督、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社区参与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强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干部病房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为提高护士急救水平,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3名护理人员对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分次随机、现场考核法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结果23.80%的护士对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缺乏,15.87%的护士对急救车药品不熟悉,28.57%的护士对急救抢救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结论建议为临床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熟练使用仪器操作。全面提高护士急救素质、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蔡惠芳  金萍  丁莉 《护理与康复》2013,12(4):376-3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嘉善县魏塘和惠民社区服务中心的157名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将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受训人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结果培训后2家联合体单位157名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呼吸囊操作和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率均较培训前有较大的提高;94.7%的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在基层医院推广持认可态度。结论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囊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能使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呼吸囊操作急救技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青年成人心肺复苏(CPR)培训现状和疗效,探索城镇化社区青年急救技能培训模式。方法:随机抽取石龙镇辖区内多个社区群体的青年194名,分析其CPR知识问卷调查、技能培训和考核测试情况。结果:社区青年接受过CPR培训者占32.5%,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急救技能培训者占48.0%,复苏黄金时间及单纯胸外按压复苏知晓率分别占21.1%和4.6%,胸外按压部位、频率与深度正确率在培训前后的试卷测试和操作考评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反复对社区青年进行CPR技能培训,重点培训胸外按压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莞市120网络急救站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状况,为全市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急救模式、现场处置、人员培训、有关急救技能规范的掌握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模式为指挥型,现场处置率为75.6%,80.5%医院能对急救人员进行常态急救技能培训,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有关急救技能规范的掌握良好率53.1%显著低于二级以上医院的74.5%(P<0.01).结论:东莞市院前急救采用指挥型模式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各级医疗单位的资源,但院前急救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年龄分层培训方法在中小学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 458名中小学生,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并设置培训课程,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普及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及急救技能的合格率。结果培训后低年级和高年级组学生各项急救知识得分及急救技能合格率均得到提高。结论年龄分层培训方法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置急救培训课程内容,同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中小学生急救意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