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干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析危险程度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的影响,比较造影剂肾病患者与非造影剂肾病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4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干预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患者29例,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7.25%;危险程度高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高于危险程度低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肾病患者与非造影剂肾病患者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钙、血磷、血肌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冠脉造影患者可能出现的造影剂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对出现造影剂肾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元红  马青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69-1870
目的:通过对行冠脉造影和PCI术患者造影前补液组和不补液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作为对照,来探讨标准化水疗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规范水疗。方法:随机观察了108例应用泛影葡胺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其中56例在造影前后均给予大剂量静脉补液,另外52例为对照仅术后给予常规补液。于造影前及造影后第1、7天监测血肌酐(Scr)。结果:在应用大剂量补液治疗的一组中,各观察指标造影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于造影后第1天Scr上升(P<0.05),第7天复查基本恢复造影前水平,但有1例未能恢复,第10天复查仍未恢复。结论:大剂量静脉补液不但安全、易行,且可大大减少造影剂所造成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李南  严研  韩静 《疑难病杂志》2013,(6):413-415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3例,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59例。2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 d至术后2 d口服安慰剂或卡托普利,观察2组应用造影剂后肾小球功能及CIN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造影前相比,对照组和干预组造影后48 h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增高,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CFR)则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的肾小球功能损伤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造影后72 h,2组上述指标较造影后48 h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可基本恢复至造影前水平,但对照组的血清GFR、SCr和CCr与造影前水平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干预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总发生率为4.87%(6/123),干预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9%vs 6.25%,P<0.05)。结论造影剂可影响患者的肾小球功能,卡托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并发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收集265例行冠脉介入造影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护理方法.结果 265例行介入造影诊疗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5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2例,高血压1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3例.有11例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剂肾损害,其中患糖尿病者3例,患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例,患高血压者1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者1例,经积极治疗10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及造影剂剂量和种类是介入造影剂诊疗过程中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充分的水疗方法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重视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从术前评估危险因素,监测血糖、血压,水化治疗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对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及分析碘普罗胺在冠脉介入中对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对应用碘普罗胺行冠脉造影中1 761例患者术前行肾功能、尿液分析检查均正常,术后给患者充分水化,术后3 d内行肾功能、尿液分析检查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性别、年龄、民族,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疾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82例发生CIN,发病率10.43%。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碘普罗胺造影剂剂量≤50 m L的758例患者59例患病;剂量51~100 m L的659例患者69例患病,剂量>100 m L的患者354例患者有54例患病,经χ2检验不同剂量造影剂者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0,P<0.05)。伴有糖尿病患者310例患病44例,发生率为14.19%;不伴发糖尿病1 451例中患病138例,发生率9.51%,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间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5);伴有或无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差异统计学无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100 m L碘普罗胺及伴发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易发生CIN,因此在进行冠脉介入造影时不仅要充分水化,同时考虑患者的并发症、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对伴有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减少剂量或不进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在冠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本院应用碘佛醇行冠脉造影的1 000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应用造影剂碘佛醇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结果 1 000例造影均能顺利完成显影,且显影清晰。30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心率、血压、心电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造影剂碘佛醇能满足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好,不良反应事件低,安全性高,目前不失为冠脉造影首选造影剂。  相似文献   

7.
非离子型造影剂所致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杰  曾定尹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68-197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有合并症组又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变化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360例患者中,有合并症组发生造影剂肾病16例,而无合并症组无一例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后有合并症组血肌酐水平与无合并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高于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尽管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临床上仍要高度重视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应密切监测造影前和造影后24-72h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于行冠脉造影,介入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验证并比较两种预防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拟行冠脉造影/介入的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碳酸氢钠组(实验组,n=110例)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100例)。两组分别给予1.2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并测定造影前和造影后24h、48h的血清肌酐(Scr),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造影剂肾病17例(8.1%),其中碳酸氢钠组5例(4.5%),生理盐水组11例(12.0%);两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造影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在造影前采用碳酸氢钠进行水化预防比采用氯化钠水化预防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中的作用,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将2013年1~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介入诊疗的≥65岁冠心病患者60例均纳入研究对象,以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在水化治疗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60例患者,在应用造影剂后48 h,患者肾功能明显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5 d肾功能较48 h明显恢复(P<0.05),但仍未达到造影前水平。全部患者按要求完成水化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为100%。结论 按临床路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落实水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防治造影剂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将100例老年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72 h测定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72 h BUN、Scr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72 h Ccr水平低于术前(P<0.05)。瑞舒伐他汀组术后24 h、72 h BUN及Scr、Ccr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瑞舒伐他汀组BUN、Scr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Ccr水平均高于同期常规组(P<0.05)。两组造影剂肾病(CIN)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对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至11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98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根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A组(造影剂使用剂量<200mL,45例)和B组(造影剂使用剂量≥200mL,53例),分别在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7天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检查,得到指标SCr、BUN、Ccr,进而分析造影剂剂量对行PCI术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Cr、BUN、Ccr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水平均高于A组;A组患者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共3例(6.67%),肾功能不全2例(4.44%),B组患者术后并发造影性肾病13例(24.53%),肾功能不全11例(20.08%),且B组造影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剂剂量对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肾功能存在显著影响.剂量增大,肾功能损害加大风险增加,造影剂肾病及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碘海醇所致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64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分为CIN组(n=116)和非CIN组(n=530),比较两组患者基础疾病、自身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CIN组患者和非CIN组患者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低血压、心肌梗死、急诊PCI例数以及年龄、造影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低血压、心肌梗死、年龄≥70岁、造影剂用量≥200 ml、急诊PCI是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碘海醇所致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受到基础疾病、自身情况、造影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存在CIN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1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造影剂的选择将受试者分为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组(A组),72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组(B组),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近期预后。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造影剂均可能引起Scr的增高及Ccr的下降,导致CIN的发生,但碘克沙醇组CIN发病率明显低于碘海醇组(4.2%vs29.6%,P<0.05);6例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碘海醇组5例,碘克沙醇组1例。结论与低渗性造影剂相比,等渗性造影剂可以降低Scr水平及RCIN的发病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造影前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且留取尿液样本,比较造影前、造影后2d及造影后5 d患者的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所有入组患者造影后2 d BUN、Cr、m ALB、β2MG、PRO和GLU水平高于造影前,UCr、CCr水平低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5 d各项肾功能指标值较造影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中有15例可诊断造影剂肾病(18.29%),造影后2 d UCr和CCr水平明显低于造影前,Cr水平明显高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5d CCr水平低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影后5 d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所有下降,与造影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影响全身炎症因子水平,但多属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就诊并行冠脉造影术(CAG)的136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术前48 h内测得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CHD无HHcy组(58例)和CHD合并HHcy组(78例),于造影前48 h内及术后第1、2、3天分别检测血肌酐(Scr)水平,比较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CHD合并HHcy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NT-pro BNP水平高于CHD无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Hcy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造影后第3天CHD合并HHcy组Scr明显高于CHD无HHcy组,e GFR低于CHD无H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HHcy组CIN发病率高于CHD无HHcy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造影剂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2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48 h、72 h的血清肌酐,比较CIN组与非CI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事件.结果 320例心肌梗死患者共发生CIN 62例(1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尿病肾病、心源性休克及造影剂用量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IN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9.68%,明显高于非CIN组的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者的常见并发症,会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水化方案在预防高龄患者造影剂肾病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改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水化治疗。治疗组给予改良水化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后测定血清肌酐含量以评定肾脏功能,均在介入术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根据得分判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介入术后,(1)第1 d,第2 d,第3 d,改良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组有1例(2.2%)患者出现造影剂肾病,对照组有6例(13.3%),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介入术后,改良组的SAS评分(38.6±2.5)与对照组(45.6±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水化方案对预防高龄患者造影剂肾病和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 μm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 ±71.8)m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 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4例(17.4%)造影后开始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造影前Scr水平[恢复组(194.5±70.7)μmol/L,未恢复组(443.8±282.9)μmol/L]、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人数(恢复组2/12,未恢复组8/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造影前Scr水平以及造影剂是否超过安全剂量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共入选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体重指数等)、血液指标(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73.4%vs 1.8%,P<0.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冠脉慢血流、长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组(P<0.05),Gensini冠脉积分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男性P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与吸烟以及吸烟所致血脂代谢紊乱、冠脉保护机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过敏反应监测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影像科行CT增强扫描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造影剂过敏危险因素的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无造影剂过敏危险因素的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碘海醇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严重程度、造影剂剂量及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分析过敏原因、监测要点、预防及处理。结果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轻度及中、重度过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造影剂剂量及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可有效降低碘海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临床在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加强过敏反应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救治,将过敏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