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林澳、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林澳是一种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腺苷增效及弱钙阻滞的双重作用机制.同时具备了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及营养.保护脑细胞的双重作用机制,增加颅内动脉的血流量,特别是病变区和局灶缺血区域。我科采用克林澳、20%甘露醇联合治疗病程1~3d的急性脑梗死病例40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87.5%,说明其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一定疗效。克林澳同时降低血粘度,还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本组件有心肌供血不足25例,治疗后治愈好转达6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林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克林澳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明显优于对照组86.2%(P<0.01),24hTIA发作控制率在72.2%,明显优于对照组52.8%(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林澳是治疗TIA的一种有效新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于虹  庞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117-118
目的克林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优于血栓通注射液。研究显示,克林澳能有效降低TC、TG、LDL2C,升高HDL,降低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提高抗缺血缺氧能力,保护神经元,阻断缺血再损伤的病理环节,改善神经功能。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注射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2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对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造影,发现3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和闭塞。30例脑梗死患者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检出动脉瘤数量合计63个,其中3例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经过治疗,3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狭窄率跟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脑梗死患者成功溶栓患者28例,失败2例;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6个月后仅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1.67%。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脑血管造影,能清晰观察患者病变情况,以更好开展治疗工作。给予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平 《北方药学》2014,(7):28-2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克林澳以及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总体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两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67±1.32)分,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1.03±2.13)分(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6.66%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赵琼  李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06-507
目的通过对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的应用。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料文献作出分析和总结。结果内外血管异常53例,88.33%的阳性检出率;其中皮下出血、穿刺部位血肿1例、颅内血管痉挛1例、癫痫样发作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有效的办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克林澳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给予克林澳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脑苷肌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澳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ADR)/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以来克林霉素使用情况与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ADE的发生与输液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及患者因素等密切相关。结论重视给药方法 ,规范用药,可以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6年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院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且降低幅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类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患者162例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病人确诊后至1月内精神量表洲验;1年随访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7.55%,其中早期占28.84%,晚期占18.69%.分类:抑郁症(77.92%),人格障碍(14.29%),其它(7.79%).其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主要为抑郁症,应早期抗抑郁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凯时联合克林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II、III期患者,给予凯时1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推注;克林澳32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治愈21例,占48.84%,显效18例,占41.86%,进步4例,占9.30%,总有效率100%.结论 凯时联合克林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球结膜微循环与病人的年龄、高血压病史、临床血压、烟酒嗜好、血脂变化、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脑血管疾病类型等密切相关。并对此结论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秦怒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87-1087
对我院脑血管疾病320例临床与病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其发病率及病死率。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为1994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通过临床及头部CT证实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 110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及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 110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例 ,并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4 3例 ,其中栓塞 2 1例 ;脑血管畸形 2 8例 ,其中栓塞 12例 ;Moyamoya′s病 7例 ;静脉窦血栓形成 5例 ,其中溶栓 3例 ,脑膜瘤 2例 ,栓塞 1例 ;脑梗死 7例 ,全部行动脉内溶栓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2例 ,其中 1例行栓塞术 ;16例未见异常。结论 :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脑血管介入治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组)和B组(常规对照组),各54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HAMD、HAMA、NFDS评分及GOS分级等预后指标。结果两组干预后的HAMD与HAM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干预后的HAMD与HAMA评分显著低于B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NF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OS预后优良率为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球结膜微循环与病人的年龄、高血压病史、临床血压、烟酒嗜好、血脂变化、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脑血管疾病类型等密切相关。并对此结论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266例住院的脑血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未能规范地治疗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在后移。打麻将是脑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从204例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看,昼夜间存在着上、下午4∶00~8∶00两个发病高峰以及影响脑血管病早期就诊的原因。提出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对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宣教已是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