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王志涛  鲁振锋 《浙江医学》2021,43(2):227-230
目的 探讨CT瘘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4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CT瘘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图像与临床手术结果逐一对照,术后进行随访,总结影像所见与临床的符合率以及该项检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肛瘘患者C...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杂性肛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持续随访。结果切缝内口引流术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开挂线术,瘘管摘除缝合术以及切缝内口引流术的低位痊愈率相对于高位痊愈率明显偏高,而瘘管旷置术以及切开挂线术的低位痊愈率明显低于高位肛瘘痊愈率,切开挂线术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缝内口引流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或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开挂线术或瘘管旷置术,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直肠填塞瘘管造影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肛瘘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诊肛瘘病变的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3D重建。并将术前影像诊断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6例肛瘘MSCT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81例,5例未发现肛瘘内口,与手术符合率为94.2%;84例显示原发瘘管、部分分支及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等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3.9%,脓腔的检出率100%;M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准确显示瘘管的具体形态、位置-走行及其与肛管或直肠的关系等特点。结论 MSCT平扫、增强扫描并结合直肠填塞瘘管造影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术前评估瘘管尤其是对复杂肛瘘的检查方法,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详尽有效影像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 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 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 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MRI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瘘管100.0%、脓肿100.0%、瘘口89.3%。瘘管MRI表现:在 T1 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在T1 WI增强扫描瘘管呈管状明显强化,内口多表现为圆点状强化,且分支及走行复杂,瘘管同时有2种信号出现。脓肿 MRI表现:圆形及椭圆形、不规则形及马蹄形,T1 WI稍低信号,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强化,部分患者脓腔内有气体;部分患者脓腔累及肠管周围,向前经过膀胱边缘达会阴部。结论 MRI检查可以非常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及分支、内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发脓肿情况,可为肛肠科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造影CT三维成像在肛瘘术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疑似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术前行瘘管造影CT平扫及三维重建,根据手术结果评估造影CT三维成像对肛瘘的诊断效能。结果肛肠专科体检对肛瘘分类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59.52%显著低于造影CT三维成像与手术结果符合率100%(P0.05)。造影CT三维成像对肛瘘分型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0.48%。造影CT三维成像对肛瘘内口、支管和脓肿的术前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3.89%、89.47%、100%。结论造影CT三维成像在对肛瘘分类、分型及对肛瘘内口、支管和脓肿等方面术前诊断效果良好,对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杂肛瘘手术方法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12月复杂性肛瘘患者135例,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不同手术方法的处理。结果随访5~10个月(平均7.2个月),切开挂线术37例,复发1例,平均愈合时间(20.224±5.24)d;切缝内口引流术32例,复发3例,平均愈合时间(22.84±6.66)d;瘘管摘除缝合术34例,复发5例,平均愈合时间(25.56±7.51)d;瘘管旷置术32例,复发6例,平均愈合时间(30.43±10.72)d。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切开挂线术、瘘管旷置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和改良LIFT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改良LIF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肛瘘患者术前瘘管和瘘口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90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扫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的诊断效能。 结果 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1个,>5 mm分支瘘管135个,<5 mm分支瘘管121个,主内瘘口81个,细小内瘘口27个。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2个,>5 mm分支瘘管137个,<5 mm分支瘘管154个,主内瘘口87个,细小内瘘口103个。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和主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7.89%、88.27%、71.62%、85.86%,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657、0.436、0.422、0.454(P<0.05);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为29.83%,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40(P>0.05)。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主内瘘口和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8.95%、89.51%、75.55%、89.90%、71.82%,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795、0.467、0.433、0.446、0.380(P<0.05)。 结论 MRI钆剂瘘管造影联合DCE-MRI技术在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细小分支瘘管及瘘口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及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低位瘘管切开高位瘘管挂线及旷置术,术后排便后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痔疮膏换药.结果 显示,治愈率达100%,患者术后肛门节制功能良好,平均疗程较短,无复发.结果 表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及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风险低,明量缩短疗程,提高肛门节制功能,是一种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很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配合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痔疮膏换药,可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一些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3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采用切开挂线法9例,瘘管旷置术6例,部分缝合术5例,对口引流术3例。其中,一次性治愈19例,治愈率为82.61%,二次治愈3例,三次治愈1例。结论:对于复杂性肛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疗法,力求治疗后复发率低,手术损伤小,术后愈合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后处理重建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用横断面CT图像、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上颌埋伏牙影像学特征。结果横断面CT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可准确判断上颌埋伏牙位置和毗邻解剖关系,提高了手术准确率。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判断上颌埋伏牙的数目、形态、位置、生长方向和毗邻关系,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16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 螺旋CT不仅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第2鳃裂瘘(附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第二锶裂瘘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985年7月至2000年6月遇到的6例第二鳃裂瘘作了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和(或)X线造影表现明确诊断。结果:单侧4例,双侧2例,对流液的4例作了瘘道造影,其中3例作了手术切除治疗,本组病例有4例为一个家族性发病。结论:对疑诊第二鳃裂瘘的患应例行X线造影检查,了解瘘道方向,数目及分支情况,以便手术完全,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肺部CT表现.方法:分析5例临床证实的FES,均作了肺部CT扫描,其中3例作过X线胸片.结果:①CT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样实变影3例,双肺弥漫暴风雪样改变2例,其中伴有胸腔积液2例;②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2例,1例表现正常.结论:双肺弥漫斑片状或暴风雪样改变为多发性骨折后并发FES肺部CT典型表现,CT检查可为FES后肺部表现提供影像学证据,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3例肺动静脉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1例经胸部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确诊,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12例,肺叶切除10例,肺楔形切除2例,手术后症状消失或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1例弥漫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是肺动静脉瘘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对于局限性病变外科手术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16型螺旋CT机,对46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扫描,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和移位程度,并发现X线摄片漏诊的肩盂、肩胛冈、肩胛骨外侧缘骨折各一处。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7例行手术治疗,疗效均满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很直观地显示复杂形态骨关节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的正确评估和分类;对手术人路的确定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启芬  李恕清 《西部医学》2008,20(4):831-83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全身不同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重组。结果多平面重组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比邻关系,对于复杂解剖结构、解剖交界部位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结论恰当选择多平面重组技术,正确应用不同的重组方法,针对病变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更直观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扫描技术对98例患儿作颅脑螺旋CT检查,请两名CT诊断医生进行单独阅片后再对照讨论然后作出诊断。结果 (1)病灶主要分布在两大脑半球各叶,但累及桥脑、胼胝体少见。本组未累见及小脑。(2)病灶的形态大多为不规则斑片状、类圆形、结节状及条带状影像。(3)螺旋CT特点:一类为单发或多发单纯低密度脑组织水肿、无占位、中线移位不明显,但有时脑室变狭窄。另一类不仅有脑水肿灶而且合并脑组织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据螺旋CT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结论 螺旋CT不仅能明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而且还能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及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心脏冠脉成像的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CTA检查,并重建成像、分析。结果:83条冠脉179个节段,发现不同程度狭窄、钙化、软斑块、肌桥。并发现左肺动静脉瘘1例。结论:心脏冠脉CTA是一种评价冠心病方便、快捷、准确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作为临床诊断及体检筛查冠心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