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长期脓血便103例结肠镜检查分析张桂梅,周祝英我院内镜室自1988年至1990年对103例长期脓血便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3例中,男69例,女34例。年龄17~82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半年... 相似文献
3.
脓血便的病因很多,若诊断时考虑不全面,极易误诊。在我院1988年~1990年期间住院的496例细菌性痢疾(菌痢)中,有43例误诊,误诊率占3.7%。本文就43例误诊病例教训作一分析。临床资料男30例,女13例。年龄1岁以内16例,1~2岁12例,16~40岁11例,41~59岁4例。43例病例中,最后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19例,肠套叠6例,其它肠炎5例,直肠癌4例,急性阑尾炎和慢性结肠炎各2例,急性坏死性肠炎1例,其它疾病4例(败血症、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和散发 相似文献
4.
5.
凌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996,(4)
对91年至95年因长期脓血便来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者68例,分析结果如下: 一、资料、方法与结果 1.临床资料:68例病人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0—77岁。病程1月至1年47人,1年以上21人。临床表现为:①反复脓血便1月以上。②反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反复或无效。 2.方法与结果 68例均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部分病例作大便细菌培养。结果如下:大肠癌19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年5~11月接诊227例急性脓血便患儿,大便镜检红细胞 ~ ,白细胞 ~ ,部分查见吞噬细胞。其中130例粪便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副大肠杆菌36.9%,宋内氏痢疾杆菌30.7%,福氏痢疾杆菌23.1%,其他9.3%(表1)。现对71 相似文献
7.
消炎痛灌肠治疗粘液便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消炎痛保留灌肠治疗粘液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及自身对照方法,应用消炎痛保留灌肠,治疗粘液便型IBS患者41例,并与庆大霉素 氢化考的松(31例)及氢化考的松 普鲁卡因(13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消炎痛治疗10d使患者便次减少(P<0.05),粘液便消失(P<0.01),肠壁水肿消失(P<0.05),充血点消失(P<0.05),腹痛缓解(P<0.05)均显著优于另两组。消炎痛治疗3周复发率明显少于另2组(P<0.01)。结论:消炎痛保留灌肠治疗粘液便型IBS具有显著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脓血痰11个月,症状加重伴神志异常一周,于1981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4月因“受凉”后开始咳嗽、病初咳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丝,进而咳桃花脓样痰,量约100~200ml/l,有时混有絮状小块,伴发热、无胸痛。在我院住院期间,23次查痰未找到癌细胞、阿米巴滋养体、包虫头节、霉菌及抗酸杆菌。血象:嗜酸性白细胞0.33~0.51,计数高达2×10~9/L,七次胸片示左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查房主任医师:这次讨论的是位老年患者,以发热、腹水、血沉快为特点,至今未明确诊断。先请简要汇报病历。实习医师:患者男,65岁,因腹胀、腹痛、纳差、低热2周入院。体检:T37.8℃。心肺(-)。腹壁静脉无怒张,腹肌略紧张,有柔韧感,全腹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10.
11.
12.
腹胀、黄疸、呕血、精神萎靡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石军杨崇美朱菊人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停经7个月,因纳差、恶心、呕吐1周,尿黄3天于1996年12月11月入院。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恶心、呕吐,每日10余次,多为胃内容物,伴上腹痛、纳差、... 相似文献
14.
15.
陈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反复发热、腹泻 1年,于 2001年 4月 30日入院.患者于 2000年 4月 17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多于午后体温升高,最高 38. 3℃.大便呈黄色稀糊状,6~ 7次 /日,每次 200~ 300 ml. 外院查大便常规示 " 大量脓液 ",予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点滴无效.1月后渐出现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缓解.2000年 6月 5日我院结肠镜示 : 横结肠以下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糜烂,脾曲以下粘膜弥漫充血,呈颗粒状、片状糜烂,浅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见图 1. 病理 : ( 乙状结肠 ) 组织炎性渗出及结肠粘膜急、慢性炎症,未见隐窝脓肿.诊断 " 溃疡性结肠炎 ( 中度、左半结肠型、初发型 ) ".6月 6日起予柳氮磺胺吡啶 4 g/d, 6月 16日加用泼尼松 30 mg/d, 大便次数逐渐减少为 1次 /日,便常规转正常.6月 25日起泼尼松逐渐减量,大便 1~ 2次 /日,多次复查便常规均正常.2001年 1月 9日泼尼松减量至 7.5 mg/d维持.2001年 2月 22日受凉后再次出现畏寒、发热、腹泻,粘液便 3~ 4次 /日.当地医院查便潜血 ( + ),未予特殊治疗.2001年 3月 30日解暗红色血便,总量约 800 ml, 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在我院急诊予补液、止血治疗后,肉眼血便消失,仍有粘液便、腹痛和不规则发热.2001年 4月 27日结肠镜示 : 左半结肠散在多个溃疡,直径 l~ 2 cm, 深浅不等,表覆少许白苔,周围粘膜稍增生,病变以乙状结肠为重 ; 直肠少数溃疡,见图 2. 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病理 : 结肠粘膜显急、慢性炎症,部分腺体增生及淋巴组织增生.为明确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前 3个月内体重下降 9 kg. 相似文献
16.
讨论与分析
本例以粘液脓血便、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早期为粘液脓血便伴痉挛性腹痛,强的松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是有效的.但以后病情反复,内镜下见多发的深大溃疡.病变范围从横结肠扩展到回肠末段,后期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肠穿孔.探查术中见回盲部粘连成团,盲肠及回肠末段明显增厚并有大量脓苔覆盖,回肠末段两处小穿孔,直径约0.5 cm,腹、盆腔内有约200 ml脓液,回肠末段20 cm每隔6~8 cm有灶性肠壁增厚、扩张,余回肠也有类似病变,明显较轻,上段小肠基本正常(图5);升结肠和小肠系膜有10余个肿大淋巴结.切除末段回肠约30 cm及盲肠、部分升结肠,并行回肠造瘘术.术后病人恢复可,出院时口服强的松 35 mg/d和柳SASP 4 g/d,体温正常,血白细胞10.9×109/L. 相似文献
17.
18.
19.
病历摘要杜×,37岁,女性,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3月余,巩膜发黄5天,于1987年2月27日收入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个多月前开始感上腹胀痛,20天后渐渐增重,向右肩胛及前胸放散,与饮食无关。食欲日减,近20多天尿较黄。5天前在某医院发现巩膜黄染,无畏寒、发热及皮肤瘙痒。大便黄,无腹泻。病后体重减轻20余斤,某医院检查SGPT升高,诊断“肝炎”。日前来我院门诊检查TTT3u,TFT(-),SGPT174u,HBsAg(-),以阻塞性黄疸原因待查入院。十多年来常有无规律的上腹隐痛,否认肝炎史。体检T37℃,血压脉搏正常,营养差,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在肋下2cm,剑下4cm,质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联合采用人血红蛋白抗血清包被的含A蛋白葡萄球菌(SPA)进行免疫便潜血试验(SPA试验)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T抗原试验)用于大肠癌普查初筛并对筛检人群进行随访。结果表明,在4843例无症状人群中,SPA和T抗原试验阳性者分别为472例(9.75%)和297例(6.13%).共769例阳性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癌4例,腺瘤48例(>1.0cm者17例,占35.4%)。其中,SPA试验中仅3例癌,29例腺瘤阳性,T抗原试验中2例癌,27例腺瘤阳性,提示联合这两种初筛试验可提高大肠癌及其腺瘤的检出率。为验证普查后减少大肠肿瘤发生的效果,2年后对这些人群采用同样的普查方案随访,结果在受检的3641例人群中,共477例阳性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大肠癌病例,腺瘤18例(>1.0cm者仅4例,占22.2%)。将两次检出的腺瘤进行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比较,第二次检出的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占88.89%(16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仅占11.11%(2例),而第一次检出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占25%(12例)。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这两种初筛试验进行互补性普查。可提高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随访结果提示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不仅可使大肠癌及腺瘤的再检出率明显减少,且可使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病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