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脾虚证的现代研究成果,并从中医病机、症状及形态学、神经-消化-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方面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对当前该证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取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肠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型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健脾利湿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里急后重、黏液血便、腹痛、腹泻积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TNF-α水平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肝郁脾虚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用疏肝健脾颗粒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0天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复查免疫指标。结果:UC患者治疗前的CD+4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D+3和CD+8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其CD+4细胞数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CD+3和CD+8细胞数回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和P<0.05)。UC患者治疗前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个疗程间总有效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主要提高了Ts细胞,从而缓解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胃肠系统身心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病机,其病位虽然在肠,但其发病与五脏相关,尤与肝脾密切相关。文章从肝郁、脾虚角度论述了该病的发生机理,并为疏肝健脾法治疗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体现了中医药辩证论治中"病证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邓素萍  王小娟 《新中医》2015,47(4):89-9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脾虚夹瘀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内服四君子汤加味;对照组22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片。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电子肠镜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电子结肠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两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夹瘀型UC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情志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正确合理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传统病因法、西医病因病理法、中西医病证结合法等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原理、方法(包括具体剂量范围、时间)及其优缺点,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造最正确合理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归纳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共收集本院2004年~2009年门诊及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0例,其中脾虚湿热型100例,脾肾亏虚型50例。比较两型患者10项临床症状及肠镜表现积分的异同。 结果 :脾虚湿热型患者在大便性状、伴随症状、一般状态等项积分方面以及肠镜表现充血、溃疡、糜烂积分方面均与脾肾亏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初步归纳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特点和肠镜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2例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加服加味逍遥散,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泄泻通治方治疗53例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尚光 《新中医》1995,27(10):28-29
对53例中医辩证为脾虚型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类证治裁》的泄泻通治方加减治疗,结果痊愈18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认为本病病机是脾肾阳虚,脾虚乃为根本,健脾温肾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应激及TAM受体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两组治疗4周后,对比其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aron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双歧杆菌、乳杆菌及Mertk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肠道菌群及TAM家族分子。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常见疑难疾病。西药治疗此病存在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治疗周期长,价格昂贵,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2007年5月-2012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脾虚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外合治脾虚肝郁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滨  黄灵 《中医药学报》1998,26(4):15-16
应用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例,2个疗程内近期治愈率45.7%,同时设单纯内服中药对照组28例,结果2个疗程内近期治愈率17.9%,经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本病病理关键在于肝脾,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阻气滞。治疗以健脾燥湿,疏肝理气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14-11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Uolitis,UC)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番泻叶浸剂加直肠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或者灌胃给药加直肠给药,观察其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陆续出现脾虚症状并有大鼠死亡;模型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升高,大鼠溃疡数增加,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增加,肠黏膜可见溃疡,可见"陷窝脓肿"、"陷窝溃疡"形成,炎症程度较重,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给药组给药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各给药组体重在给药10天及15天后,较造模组增长明显加快,肠腑康胶囊口服+直肠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组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分别提取灌胃组肠内溃疡个数明显减少;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灌胃组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减少。病理组织学检查:口服+直肠组、分别提取组、混合提取组、补脾益肠丸组可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评分,提示本品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肠腑康胶囊给药途径口服+直肠组的作用优于其他两个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结论:肠腑康胶囊(4.8g/kg)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不同,其中口服+直肠明显优于其他2个给药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南通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脾虚湿蕴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和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联合雷火灸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IBDQ问卷以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生存质量IBDQ问卷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中医证候总评分,IBDQ生存质量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IBDQ总评分以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4年以来,从肝论治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并设立对照组,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柔肝法)男性20例,女性12例;病程1~22年;年龄30~69岁,平均45士6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病程l~18年;年龄32~66岁,平均44±6岁。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柔肝法为主,用痛泻要方加味:白芍15巴、防风129、陈皮10g、金铃子10g、炒白术129、黄苓6g、冬瓜皮20g、败酱草30g、白蔻仁(后下)9g、灶心土309。本方功在疏肝健脾,清肠止泻,先武人水煎…  相似文献   

19.
脾虚“不及游溢”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幼立  韩铁山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33-1634
笔者应用冯明清教授脾虚"不及游溢"之理论,结合多年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经验和该病的发病特点,认为饮食结构改变及情感失调是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脾虚"不及游溢"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并存在于发生发展全过程,故治疗上固护脾胃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并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8例作比较,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痛泻要方为优,表明,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疏肝健脾法比健脾法疗效明显提高,也证明了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