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框架及课程设置.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形成调查问卷,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0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MNS的核心能力框架共包括8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理论课程包括18门必修课、13门选修课.临床实习中对总体实习安排、实习医院、导师、实习时间、轮转科室设定相关要求.结论: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及课程设置,为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查阅文献,对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点环节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核心能力、临床实践培养、临床考核评价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培养目标不太明确,专业方向尚未统一,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核心能力要求不太明显,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临床考评体系不太完善。结论:建议今后招生专业设置临床方向要细化,培养过程要突出临床实践,考核内容着重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训框架,为其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领域的28位护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的意见,确定框架结构及内容。结果:通过两轮函询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最终初步形成了包含"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的操作技能体系框架。结论:应用德尔菲法从护理临床角度初步编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体系框架,为规范化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为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课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是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在培养投入、过程管理和所培养研究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重要考量。新医科建设下,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全评价保障机制。为建立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工具,该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最终确立了由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条件、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以及2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主体、联合培养全过程的评价,达到以评促改,促进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联合培养监督评价环节的改进与完善。指标体系也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药学领域专家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制定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30名涉及药学教育、药企、临床药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每一个选项的专家选择率,排序并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结果 专家认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在临床药师、药事管理、药物技术转化与药物生产流通等药学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应与学术学位不同,增加临床医学、人文科学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以半年为宜。专业实践在学科实验室、医院药学部门等9个部门中选择。结论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当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实行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预案,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并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确立了包括综合素质、基础知识、临床能力、论文及科学创新共5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的临床药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6项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构建“平台+板块+模块”的课程体系,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硕士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临床实践能力框架,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论证会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结果:确定了培养模式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实践时间、实践要求、实践内容与方法等.结论:先进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条件,同时可促进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对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临床能力培养、考核评价、师资队伍、联合培养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旨在不断创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扩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学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分析目前我国该类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源质量下降、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临床操作机会少等.提出了要在管理制度建设、三基培训、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为该类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47-151
目的 评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8、2019两届全体MNS毕业研究生12人为研究对象,结合OSCE考核模式制定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考核方案,设计病例,基于MNS研究生岗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实施毕业考核,考核结束后采用满意度问卷(自行设计)对所有考生及考官进行调查。结果 12名MNS研究生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综合成绩平均为(78.91±6.73)分。考生及考官对OSCE考核模式及考核工作满意率均90.0%,对OSCE考核模式评价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总体满意率均80.0%。结论 该考核模式能够综合客观评价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核心能力构成,为确立MNS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个人访谈法,对19名专家进行访谈,并结合专题小组讨论法,同26名学生进行讨论。结果:专家和同学一致认为MNS应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伦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英语能力共8项核心能力。结论:护理教育者在制定MNS培养模式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上8项能力,以期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临床对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检验护理教育质量和临床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更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工具进行汇总,详细描述了各种评估工具的适用人群、内容条目、评分方法、信度和效度等,旨在为护理教育工作者选择适当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工具而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努力实现护理学科品质和内涵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在医学研究的理解、科研基金的政策、学术水平的评价、研究生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足,使得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本研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影响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提出提高临床科研认识、加强临床科研支持、改善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完善临床科研培训等对策,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它是对已经经历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学习和进行了专科技能培养的优秀医学人才的进一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好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对于我国的医学教育而言,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向科研型与临床型分立以及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格局迈向崭新的一页。其中偏重临床工作能力的专业性硕士研究生是临床教学单位的主要培养和发展方向。因此,针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每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工作不但包括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而且要对研究生的毕业后就业、学科的良性发展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执业生涯。本文分析了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学生自身、毕业分配制度和报考研究生等方面给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对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价一直缺乏科学的标准,本研究旨在构建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专家函询法初步对就业质量指标进行评估,并将指标要素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计算,最终确定了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旨在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学生主观满意情况、工作条件与环境、专业对口情况,其权重分别为:0.34,0.28,0.18,0.20;60项二级和三级指标并附相关权重.结论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客观合理,要素全面、权重准确,符合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为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和用人单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here is almost few scientific standards in the field of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for nursing baccalaureate graduates. This study hoped to develop an item system for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expert consultation(Delphi method)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weight of item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tem system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nursing baccalaureate graduates. Results An evaluation item system was formulated, which included the satisfaction of employment units(0.34),graduates'satisfaction(0.28),job situation(0.18),fitting in speciality(0.20).There were 4 Ⅰ-level,60 Ⅱand Ⅲ-level indicators.Conclusions The evaluation system was scientific, practical,objective and holistic.By developing the item system for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nursing baccalaureate graduat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was acquired, which provided a database for further study.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data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ursi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1 452名河南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年龄、学历及性别等因素对毕业生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发生率为26.38%,抑郁发生率为16.94%;≥25岁的毕业生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5);<20岁者,20~23岁者和23~25岁者的毕业生焦虑、抑郁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生焦虑发生率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P<0.05),而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两比较,抑郁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毕业生焦虑发生率高于男性毕业生(P<0.05),而抑郁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学历及性别对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届~2016届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7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临床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对院校教育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在临床能力方面,自我评价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