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4例神经梅毒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眷液、MRI等特定表现及对近年有关神经梅毒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3-59岁。均有梅毒接触史,自初次感染至神经症状发作时间为5~13年,平均为9年,住院确诊时间平均14d。分别以脑膜脑实质梅毒;脊髓梅毒;脊髓及脑梅毒。脑血管梅毒等形式发病。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形式多样,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神经梅毒作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报告越来越多。梅毒性精神神经病是神经梅毒较为特殊的亚类型,常继发于神经梅毒的脑膜感染,极易误诊。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住院的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护理分析。结果:4例神经梅毒患者经对症、驱梅治疗及精心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后,病情均获得控制,未发生新的感染病例。结论:梅毒感染率在我国呈逐年增长趋势,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护士应加强梅毒等性病的防治知识学习,做好入院评估、住院护理、加强消毒隔离,防止梅毒传播。  相似文献   

4.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10%的早期梅毒患者可发展为神经梅毒。近20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可无症状或缺乏特异性症状.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其临床症状和病程更不典型,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尚有待进一步完善,误诊或漏诊可使神经梅毒进一步恶化成无法逆转的器质性病变。本文就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临床诊断依据、实验诊断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性探讨,为其临床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侵犯软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持续感染。近20年来梅毒在全国各地又重新出现,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在未治的HIV(+)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生率为23.5%,它可以发生在梅毒感染的各个时期,现阶段根据患者病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敏感性特异性逐渐增高的梅毒血清学,CSF联合检查(尤其是CSF检查)提高了神经梅毒的早期检出率。青霉素仍是治疗神经梅毒的首选有效药物。该研究拟就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的误诊、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芳  杨晓苏  肖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60-2661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当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对本院2000至2006年收治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首诊漏诊的神经梅毒共11例,占61.1%,其中院外9例,院内2例。现就误诊、漏诊的原因作出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神经梅毒患者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全生 《疑难病杂志》2009,8(4):239-240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近10年来梅毒患者逐渐增加,神经梅毒也有升高的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来收治的5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近20多年来梅毒在我国又有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由于部分患者治疗不彻底或方法不正确,临床表现多样,以及临床医师认识不够,很容易误诊、漏诊.本文分析2008~2010年本院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神经梅毒3例,其中1例间质型神经梅毒,2例实质型神经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义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246-247
目的讨论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必须慎重,诊断依据要充分.神经梅毒的诊断依据为:先天或后天梅毒感染史.有神经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阿-罗瞳孔等.血清和脑脊液梅毒特异性试验阳性.综合分析,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梅毒(syphilis)是由无芽胞杆菌属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及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而感染。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神经梅毒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未经治疗的早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系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脊髓、脊膜、血管和神经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梅毒患者逐渐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起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神经梅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持续感染,可见于梅毒稳中各个阶段,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梅毒病人有增多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自2010年收治的梅毒病人,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一总结分析,旨在加深认识,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警惕性和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经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感染发病人数呈上身趋势。神经梅毒系由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10%可在初次感染后3~20年发病。现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5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神经梅毒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预后等。结果6例患者,年龄25~70岁,均无明确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其中脑血管梅毒3例,脊髓脑膜血管梅毒2例,脑膜梅毒1例。MR及CT表现有:单发的梗死灶、脊髓脱髓鞘样改变、颈段脊髓空洞、双侧脑室及3脑室扩张。结论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尤其是青壮年,均以CNS症状起病,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阳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1阳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并诊断为HIV-1阳性梅毒及HIV-1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清及脑脊液(CSF)梅毒血清学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缪体宗  唐文渊 《重庆医学》2003,32(12):1707-1708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神经梅毒以头痛、偏瘫、颅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改变。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导致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检查结合CT、MRI可以诊断神经梅毒。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见于梅毒感染任一阶段。晚期神经梅毒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预后极差。需要尽早识别神经梅毒并进行积极治疗。然而神经梅毒临床表现纷繁复杂,早期诊断神经梅毒较为不易。当前各种社会人为因素增加诊断的难度。为增强早期识别神经梅毒,现报告1例高龄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害神经系统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发生在感染梅毒后的几年或几十年后。近年来,国内对神经梅毒的病例屡有报道,我科收治1例临床确诊神经梅毒病例,现就临床资料、MRI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梅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梅毒感染各期均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并非晚期梅毒才可发生神经系统受累[1],如果神经梅毒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麻痹性痴呆(demantia paralytic)。麻痹性痴呆是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宣武医院2000-2012年诊断明确的神经梅毒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8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30~62岁,平均49.03岁;病程34 d~2年,平均9.43个月.其中麻痹性痴呆7例,脊髓痨4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周围神经病2例,视神经病变1例,颅神经麻痹1例;6例同时合并存在多种类型的神经梅毒感染.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为5~190×106/L,细胞学均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450~2120 mg/L).所有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头颅MRI示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表现为海马和(或)颞叶异常信号.结论 神经系统梅毒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临床症状复杂,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增多,对于临床上疑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