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在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表示由各种白细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至今得到公认的IL有18个,常用为IL-2,IL-4,IL-6,IL-12等,它能有效改善局部免疫微环境,提高抗原递呈能力,调节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作用,从而高效活化特异性T淋巴细胞,有利于保护性抗肿瘤免疫的产生[1].放疗(RT)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放疗后肿瘤远处转移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以及某些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低等仍是棘手的问题.本文综述近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探讨IL与RT联合的分子机制、临床前疗效及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 IL-21) 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 属于IL-2细胞因子家族新成员,主要由活化的CD4~+ T 细胞分泌,IL-21与其受体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已证实,IL-21具有抗肿瘤活性,且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转移性黑素瘤和肾细胞癌中进行,其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IL-21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联合其他药物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2(IL-2)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以IL-2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方案已用于许多肿瘤的治疗。但大剂量IL-2的严重毒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就IL-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及IL-2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2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2是一种新近被克隆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外都显示了有效的抗瘤及抗转移活性,并显示出较小的毒性作用,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抗肿瘤分子。本文讨论了IL-12对人类肿瘤的抗肿瘤效应,并提出IL-12可能成为治疗人类恶性病变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脂质体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hIL-2)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在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但rhIL-2在体内半衰期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改变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剂型,可延长细胞因子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强其稳定性.国外已有报道,将白细胞介素-2包于脂质体中可明显增加它的稳定性和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IL-2的疗效.本文以对IL-2敏感的B16黑色素瘤为靶细胞,研究了IL-2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以期为白细胞介素-2脂质体药物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白细胞介素2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瑾  陈梅 《实用肿瘤杂志》1996,11(5):227-229
采用逆相蒸发法轩稳定的白细胞介素2大单层脂质体,对其包封率,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建立了C57BL/6小鼠荷瘤动物模型,通过给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空白脂质体,单纯IL-2及IL-2脂质体来比较其在肿瘤生长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分化相关基因-7(mda-7)经过减数杂交后大量表达于终末分化的人类黑色素细胞中。新近的研究证实,mda-7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序列,并重新命名为白细胞介素-24(IL-24)。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IL-24在和人类免疫系统相关的组织中表达, 如脾脏、胸腺、外周血白细胞和终末分化的黑色素瘤细胞。IL-24的显著特性就是可抑制人类大多数肿瘤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凋亡,刺激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8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多效能细胞因子,在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Th、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活性,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IL-18抑制肿瘤的机制及其生物学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6及其毒素融合蛋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除参与免疫调节和造血调控外,还参与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IL-6主要通过调动机体免疫机制发挥抗肿瘤效应,亦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IL-6毒素融合蛋白则能高选择地杀伤高表达IL-6受体(IL-6R)的肿瘤细胞。本文拟就IL-6及其毒素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分化相关基因-7(mda-7)经过减数杂交后大量表达于终末分化的人类黑色素细胞中。新近的研究证实,mda-7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序列,并重新命名为自细胞介素-24(IL-24)。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IL-24在和人类免疫系统相关的组织中表达,如脾脏、胸腺、外周血自细胞和终末分化的黑色素瘤细胞。IL-24的显著特性就足可抑制人类大多数肿瘤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凋亡,刺激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这可能与基因治疗技术中存在的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移效率低、转移后基因的表达缺乏有效调控手段以及肿瘤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目的基因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以期解决基因治疗、放射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肿瘤治疗总体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放、化疗是鼻咽癌(NPC)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抑制骨髓造血系引起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放疗不仅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易造成脑组织等重要结构的不可逆损伤,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了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我们在NPC放化疗前通过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小剂量运用IL—2进行免疫治疗,了解他们在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病例源于我科1997年9月~1999年3月收治的部分NPC患者,共90例。全部患者由我院病理科确诊为NPC,其中低分化鳞癌89例,…  相似文献   

14.
李平  郝德治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51-753
目的:测定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测定了55例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逐渐下降,治疗后6个月血清sIL-2R水平回升预示肿瘤的复发转移。结论:提示sIL-2R可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新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18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诱生IFN-γ,增强NK和CTL细胞活性,促进T细胞增殖,诱发Th1类细胞因子产生,促进免疫细胞表达FasL,增强Fa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以肿瘤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利用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和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构建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肝癌局部注射,观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毒性反应。结果:携带mIL12/hIL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在肿瘤内局部注射明显抑制了肝肿瘤的生长。肝癌接种后第1,3,5,7天治疗组大鼠35 d生存率分别为100%,100%,30%,10%。IL12+IL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逆转录病毒空载体对照组(P<0.01)、IL2治疗组(P<0.01)和IL12治疗组(P<0.05)。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肝癌局部注射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旨素12(IL-12)是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呈独特的异二聚体结构,两亚基独立编码和调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刺激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活化,诱导IFN-γ,促进Th1类细胞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8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前称之为IFN-r诱导因子。在结构上与IL-1相似,在功能上与IL-12相似,其最具特征的活性是对T细胞。尤其是对Th1细胞及NK细胞的效果。IL-18诱导IFN-γ的产生,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并具有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白细胞介素10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由179个氨基酸组成,小鼠、人IL22与 IL10分别有22%,25%的同源性。IL22在机体多种组织中表达并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其受体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异源双体,分布广泛。IL22除了作用于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反应外,它还参与炎症反应并与多种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