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S)的发生情况,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对RAS的抑制作用。方法:86例AMI住院患者接受UK溶栓治疗,治疗组(43例)在应用UK前先静脉点滴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43例)仅用UK治疗。结果:治疗组RAS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严重心律失常(SA)、室性RAS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RAS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大军 《微创医学》2003,22(5):649-651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对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l)的影响.方法98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和UK组,前者在静滴UK前后加门冬氨酸钾镁静滴.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0%和70.8%,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5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P<0.01,P<0.05);开始治疗前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及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P均<0.05),再梗塞(RI)及梗塞延展(IE)的发生率也低于UK组.结论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提高UK溶栓疗效,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并发症,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  相似文献   

3.
陈明云 《西部医学》2005,17(4):322-323
目的观察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并发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UK,32例)、溶栓前治疗组(EUM,40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前15分钟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和溶栓后治疗组(LUM,44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3小时后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分别观察RA发生率、5周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EUM组RA发生率低于UK和LUM组,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UM组与LUM组治疗后心律失常均低于UK组(P<0.05);治疗后心律失常与溶栓前比较,U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和LU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EUM和LUM组的5周死亡率均低于UK组(P<0.05);EUM和LUM组的不良反应与UK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用镁制剂治疗AMI,可有效防治RA,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镁制剂可作为冠心病、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2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维生素c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维生素c组在溶栓治疗前予维生素C注射液5.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比较两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再通率相似(61.76%和58.33%),而维生素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5);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8.82%和7.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8%和16.67%)(P〈0.05);休克及总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c注射液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后对临床预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溶栓后观察冠脉再通组与冠脉未通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冠脉再通组(4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15.5%(7例),冠脉未通组(3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51.6%(1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UK)冠脉溶诠再通后,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大军 《医学文选》2003,22(5):649-651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对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l)的影响。方法 98例 AMI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 +尿激酶组和 UK组 ,前者在静滴 UK前后加门冬氨酸钾镁静滴。结果 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74.0 %和 70 .8%,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门冬氨酸钾镁 +尿激酶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发生率 ,5周病死率显著低于 UK组 (P <0 .0 1 ,P <0 .0 5 ) ;开始治疗前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 (SA)、心力衰竭 (HF)及梗塞后心绞痛 (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UK组 (P均 <0 .0 5 ) ,再梗塞 (RI)及梗塞延展 (IE)的发生率也低于 UK组。结论 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门冬氨酸钾镁 ,可提高 UK溶栓疗效 ,缩小梗塞面积 ,减少并发症 ,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酸镁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的前硫酸镁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9%),显著锭低于溶栓后硫酸镁治疗组(47.3%)及对照组(63.2%)。而后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硫酸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应在溶橙有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硫酸镁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前硫酸镁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9%),显著远低于溶栓后硫酸镁治疗组(47.3%)及对照组(63.2%)(P<0.005)。而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硫酸镁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应在溶栓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生脉液及大剂量维生素C(VitC)防治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标准的AMI患60例,随机分为生脉液加VitC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液及大剂量VitC,观察胸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并发症及4周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4周病死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生脉液及大剂量VitC可防治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国产尿激酶治疗91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尿激酶(UK)100万IU静脉溶栓治疗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1.国产UK的血管再通率为59.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但无致命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2.溶栓对AMI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依赖于梗塞相关动脉(IRA)的再通;3.UK静脉注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溶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抗原显著下降。提示,血浆已处于明显的溶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U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镁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硫酸镁)抑制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43例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加镁极化液(GIKMg)溶栓前治疗组及不用GIKMg单纯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了解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结果 溶栓前GIKMg治疗组RA发生率为22.7%,对照组RA发生率为63.8%,两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7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出血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尿激酶(UK)在AMI溶栓中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溶栓疗法参考方案的AMI病人,按方案标准用UK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再通率与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9例病人中,再通56例,再通率70.9%.并发症情况:出血5例,占6.3%,且为轻度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8例,占10.1%,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用UK对AMI病人实施静脉溶栓时并发症尤其是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镁制剂在急性心肌梗塞 (AMl)早期抑制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AMI早期患者采用双盲对照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16)。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钾镁液 ,观察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5 .0 6,P <0 .0 5 ) ,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镁制剂 ,可明显降低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虽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但对患者近期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急救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UK组)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rt-PA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镇静、止痛等一般处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UK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K。rt-P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比较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和价效比。结果:rt-PA组心绞痛发生率(7.5%)明显低于UK组(25.0%)(P〈0.05);rt-PA组及UK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衰竭、住院病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rt-PA组的价效比(15 309.3)高于UK组(2 976.8)(P〈0.01)。结论:rt-PA溶栓效果好于UK,是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时的首选再灌注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剂量溶栓组)和对照组(大剂量溶栓组),各48例。观察组以UK60万U、对照组以UK150万U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30min内静滴完,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再梗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小剂量UK60万U静滴治疗AMI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快速静脉滴注后缓慢给药的方法,治疗AMI患者199例,每天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3.6g,连用7d,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12.6%(25/199),对照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46.0%(93/202),2组比较P〈0.001。其中治疗组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占15.9%,对照组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8例,占34.3%,2组再通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AMI早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AMI1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讨生脉注射液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RA)、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梗塞后心绞痛(PIA)、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用生脉注射液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评价国产溶栓剂尿激酶 (UK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把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 80例AMI患者作溶栓组 ,用UK按 2 5万U/kg剂量治疗 ;把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 (5 8例 ) ,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5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7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0 % ) ,(P <0 0 1 ) ,溶栓组 5周病死率 (8 7% )、心力衰竭 (1 5 % )、心源性休克(1 2 5 % )和严重心律失常 (1 0 %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0 %、4 1 %、34 3%和 2 9 3% )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两组脑出血、严重出血发生率均为零 ,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 (1 0 2 % )高于对照组(1 6 % ) (P <0 0 5 )。 [结论 ]国产溶栓剂UK溶栓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而轻 ,价格较廉 ,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院标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5%,UK对照组53.9%;T-PA观察组胸痛症状缓解率较UK对照组显著改善;t-PA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冠脉再通率。方法:分析42例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者心电图演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再通率59.5%,再通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72%。结论:溶栓可挽救濒死的心肌,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