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微创心脏手术护理的体会.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2月应用右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6例,肺动脉瓣狭窄松解2例,并行MVP3例,TVP4例.左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30例,其中胸膜外12例,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45例,其中胸膜外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1-68 min,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3-50 min;PDA结扎组手术时间的1 h,术后胸腔引流液O~220 ml.无死亡及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左腋下小切口和(或)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术前良好的心理疏导、技术宣教、适当手术器械的准备,配合麻醉师建立血管通道、摆好患者的体位,手术当中紧跟手术步骤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微创伤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左听诊三角小切口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其中行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46例,并与常规PDA结扎术相比较。结果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在诸多方面优于常规术式。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经验,并与正中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初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右腋下直切口,在心脏跳动中对26例室间隔缺损进行修补.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7.1岁,均为膜部及围膜部室缺,直径0.4~0.8cm.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长5~10cm,体外循环时间21~42min.术后6~10天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及死亡.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腋下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腋下微创伤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轻、痛苦小、美观和增强自信心的目的。方法:体外循环组(47例)病儿取左侧卧位,非体外循环组(16例)病儿取右侧卧位,两组分别以右、左第四肋间为中心,腋中线前约1.0cm,作一与其相平行的直切口。体外循环组经右第四肋间进胸腔,显露心脏后行心内直视修补术;非体外组以左第四肋间的胸膜外入路,剥高胸膜暴露动脉导管上、下窗及部分主动脉弓后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结果:①体外循环组均腰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②非体外循环组剥破胸膜2例;术后第1天创口周围出现少量皮下气肿3例;③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5—7天出院。结论:腋下微创伤小切口能达到治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右腋下小切口组52例;正中小切口组65例:左腋下小切口组44例;右胸骨旁小切口组5例;均采用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结果:各组病儿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右腋下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4~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3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8.1h.引流液为30-230ml。正中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4~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4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h.引流液为50-300ml。左腋下小切口组均拔除气管插管后回病房,术后1~2d拔除胸引管;右胸骨旁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结论:与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比较,小切口保存了胸骨的完整性或部分完整性,可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膜外结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方法全身麻醉后,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术后第1天摄X线胸片,检查胸膜外有无积液。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ml,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全部患者心脏杂音消失,原心功能Ⅱ级患者均恢复至Ⅰ级,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5—31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胸膜外微创动脉导管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末闭(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伟 《广西医学》2001,23(2):237-239
目的:探讨左腋下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对13例小儿PDA应用左腋下微小直切口结扎术,切口以第4肋间上下延长共约5cm进胸后常规行PDA结扎术。结果:全组术野显露良好,术中经过顺利,术后并发症少,无死亡。结论:左腋下微小切直切口手术径路隐蔽美观,效果满意,特别适合小儿PDA结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结果:21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转机时间平均30.6 min,手术时间平均158.8 min,术后胸液引流总量平均89.4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3d,全组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6例患儿分别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均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的体会。方法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下采用腋下切口或右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经第3或4肋间入路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共9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室间隔缺损44例,房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1/96),慢性心包填塞1例,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进胸、关胸快,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优点,且切口隐蔽符合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5年6月以来采用国内外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新手术方法的优点,开展了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导管结扎术1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术式,探讨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资料,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68例(A1组),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39例(A2组),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20例(B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 A1、A2组除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除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A1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治疗已由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发展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现在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被越来越多心外科医生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腋下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对 13例小儿 PDA应用左腋下微小直切口结扎术 ,切口以第 4肋间上下延长共约 5 cm进胸后常规行 PDA结扎术。结果 :全组术野显露良好 ,术中经过顺利 ,术后并发症少 ,无死亡。结论 :左腋下微小切直切口手术径路隐蔽美观 ,效果满意 ,特别适合小儿 PDA结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熊伟  王继相  余恺  王波  许果  白上林  曾涛 《西部医学》2012,24(3):529-530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左腋下第4肋间背阔肌前缘向前平行肋间做长4~6cm的切口逐层切开达肋间肌,沿第5肋骨上缘进胸,用肋骨牵开器缓慢牵开,47例采用结扎术,9例采用切断缝合术。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手术切口结扎术者长4~6cm,切断缝合者长5~7cm。讨论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切口美观隐蔽,显露良好,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会。方法: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腋下打孔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壁打3孔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10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0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结果: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56 min,平均28 min。体外循环时间28~186 min,平均是86 min;其中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132 min,二尖瓣置换术96~157 min。手术时间2.6~5.6h,平均3.6 h。术中扩大切口2例,术后2次止血2例,室缺残余漏2例,死亡1例(0.98%)。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简单心脏病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右侧腋下小切口外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价值。方法选择先心病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7例,均采用体循环心脏停跳右侧腋T4'切I=1经右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心肺转流插管顺利,显露满意,无气栓、低心排、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停跳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具有暴露充分,缺损显示清楚,心脏内无回血,缝合修补确切,创伤小,切口隐蔽,疤痕小,恢复快,美观,因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艺  吴朝光  李儒正  邢杰  张红  洪萍 《海南医学》2002,13(11):29-30
目的:介绍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左后外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1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右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修补术、动脉导管缝闭术13例;正中“1”形小切口先天性畸形矫治术1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等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安全、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应予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切口组(n=9), 采用右腋下小直切口;正中切口组(n=9),采用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关胸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液量以及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均无早期死亡.右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结束后关胸所需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切口组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避免或减少胸骨正中切口的弊端,明显缩短术后的愈合周期,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微创右腋下斜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探讨右腋下斜切口的优势.方法 对4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分成两组,右腋下斜切口组(微创组)2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对照组)19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间隔室损缺修补手术.结果 所有患儿无围术期死亡,微创组在创伤、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关胸时间等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开胸至建立体外循环时间上稍有不足;在总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微创右腋下斜切口治疗简单先心病具有安全、美观、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