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HPV检出率为33.75%,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6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38.89%、65.31%、77.14%、100%.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也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HPV DNA检测筛查宫颈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 DNA PCR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2例病人同时行TCT、PCR荧光法检测HPV DNA和宫颈活检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T对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比较TCT和PCR荧光法两种方法对HPV感染的检出率.结果:TCT诊断宫颈异常细胞阳性率为21.74%,与组织学诊断阳性率(24.8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TCT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7.6%.PCR荧光法检测HPV DNA总检出率为21.02%,组织学阳性病例检出率70.80%,组织学阴性病例检出率4.58%,均显著高于TCT的13.77%、55.4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PV的感染率在组织学阳性者高于组织学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CT联合HPV DNA PCR检测,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和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DNA(HR—HPV DNA)检测对妊娠期宫颈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625例妊娠期宫颈炎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对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行HR—HPV DNA检测。结果:本组625例液基细胞学检测异常结果125例。占20.0%,其中,非典型磷状细胞(ASCUS)3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腺癌(SCC)12例。125例液基细胞学检测异常患者HR—HPV DNA检测阳性72例,阳性率为57.6%;HR—HPVDNA阳性分布为:LSIL25例、ASCUS15例、HSIL25例、SCC7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升高。通过以上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R—HPV DNA检测(P〈0.05),但是特异性低于HR—HPV DNA检测(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和HR—HPV DNA检查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妊娠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AutoCyte prep液基细胞学(LCT)薄片制片,对宫颈癌筛查准确性;并观察宫颈糜烂与ASCUS以上病变的关系.方法4119例经AutoCyte prep液基细胞学制片及2713例巴氏涂片.细胞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观察宫颈糜烂、光滑情况.结果AutoCyte prep液基细胞学检出ASCUS 7.38%(304/4119)、LSIL 1.69%(70/4119)、HSIL 0.97%(40/4119)、鳞状细胞癌(SCC)0.04%(2/4119),活检结果SCC 0.12%(5/4119).巴氏涂片检出ASCUS 3.90%(106/2713)、LSIL1.03%(28/2713),HSIL0.25%(7/2713),活检结果SCC 0.04%(1/2713).上述结果显示AutoCyte prep液基细胞薄片阳性率比巴氏涂片高ASCUS提高了89.2%(P<0.01)、LSIL提高了64.1%(P<0.05)、HSIL提高了288%(P<0.01),活检证实5例SCC,癌发现提高了200%(P<0.01).宫颈糜烂/ASCS液基组52.60%/10.53%,常规组39.44%/19.24%.结论AutcCyte prep液基细胞学(LCT)在检出LSIL、HSIL病变阳性率比传统巴氏涂片是有明显优势,宫颈糜烂与ASCUS以上病变发病率不成比例,在普查中应重视细胞学检查,尤应注意,宫颈呈光滑但宫颈上皮细胞间变,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LCT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Auto Cyteprep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LCT)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对14 533例病人分别采用LCT检测系统和传统巴氏涂片进行了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其以上病变.所有阳性诊断的病人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LCT组标本不满意率明显低于传统涂片组(χ^2=17.01,P〈0.01).LCT组与传统涂片组比较显著提高了对宫颈高度、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LSIL)和ASCUS的阳性检出率(χ^2=5.74~44.85,P〈0.01).LCT组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HSIL、LSIL)和病理检查符合率与传统涂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57.70、17.23,P〈0.01).以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对照,LCT组与传统涂片组比较,显著提高了对HSIL及LSIL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χ^2=304.25~9 614.38,P〈0.01).结论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LCT独特的取材与制片方法对检出ASCUS及其以上病变较传统巴氏涂片具有明显优势,LCT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标本满意度,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HPV检测对无EC/TZS成分、涂片阴性的妇女中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的价值. 方法 我们对2009年1月和2012年1月44192例宫颈液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和有无EC/IZ成分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进行分组,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44192份子宫颈涂片标本,有EC/TZ及无EC/TZ所占比例分别为62.87%、37.13%;整体LSIL检出率为0.78%,HSIL检出率为0.32%.在44192份样本中,总体比较,有EC/TZ组LSIL(P<0.001)、HSIL(P<0.001)检出率高于无EC/TZ组,差异显著;在LSIL组,各年龄段间,以及总体比较,有EC/TZ组HPV检出率与无EC/TZ组无显著差异(P=0.125).在HSIL组,总体比较,有EC/TZ组HPV检出率与无EC/TZ组无显著差异(P=0.438).即LSILs和HSILs妇女按照EC/TZS进行分组后,hrHPV检出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 hrHPV DNA检测对有或无EC/TZS妇女可进行客观有效的分层,是对无EC/TZS成分、涂片阴性的妇女进行疾病风险评估的有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 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夏邑县妇幼保健院妇科检查的1 00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TCT与HR HPV检测,并将宫颈活检结果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癌前病变的检出结果。结果经宫颈活检显示,宫颈炎360例,CINⅠ195例,CINⅡ150例,CINⅢ270例;宫颈癌25例。HR HPV阳性患者共计840例,其中HPV单一感染719例(HPV-16占比最高),多重感染121例(HPV-16/18占比最高)。TCT阳性患者共计722例,其中ASCUS 436例,HSIL 117例,LSIL 134例,SCC 35例。联合检测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将HR HPV与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利于患者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李  吴丹  李柱南 《上海医学》2008,31(3):169-171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LCT的4532例患者,其中66例检测结果正常以及695例检测结果为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LCT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炎症(包括宫颈湿疣)409例,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I 245例,CIN Ⅱ 60例、CIN Ⅲ 35例,SCC 12例.LSIL的LCT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69.39%(170/245),HSIL为96.84%(92/95),SCC为100%(12/12).LCT的敏感性为98.86%,特异性为15.16%,阳性预测值为50.07%,阴性预测值为93.94%.结论 LCT对宫颈病变筛查较为敏感,对ASCUS、LSIL、HSIL和SCC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细胞学技术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液基超薄细胞学技术(TCT)和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C2)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1~8月在信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180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对TCT检查出现异常的进行HC2检测,结合患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80例患者中TCT检查异常涂片234例(10.7%),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47例(6.7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5例(2.9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0.73%).鳞状细胞癌(SCC)6例(0.27%),对TCT异常者进行HC2检查,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和HSIL,HPV感染分别为61.8%、91.7%和93.8%.结论 TCT联合HC2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TCT检测细胞学形态和结构的异常与HPV感染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当细胞学形态和结构出现异常时,HPV感染率明显增加,HSIL>LSIL>ASCU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验(LCT)标本中导流杂交HPV基因分型对筛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48例细胞学标本的HPV基因型并与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48例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HPV 总感染率为70.83%(34/48),高危型HPV为54.17%(26/48).不同级别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 33.33%(6/18),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53.85%(7/1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00%(6/1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0.00%(7/7),差异有显著性(X2=9.78,P<0.05).单一型和混合型HPV感染子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29%(6/17)、94.12%(16/17),差异有显著性(P=0.017).结论 HPV的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治疗、随访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异常的恢复性治疗,了解这一全新牵引方法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同时介绍了颈椎自然牵引法所使用的医疗器械-颈椎自然牵引颈具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方法使用颈椎自然牵引法和颈椎机械牵引法对颈椎弧度-3度至0度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牵引治疗。结果颈椎自然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恢复正常者(曲度在≥350≤450范围内)12例占24%,颈椎弧度明显改善者(弧度在≥200﹤350范围内)34例占68%,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例占8%,总有效率92%。颈椎机械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3占86%,弧度病变加重7例占14%,总有效率0%。结论颈椎弧度变直或反张经过颈椎自然牵引法的治疗,弧度是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的,颈椎机械性牵引对颈椎弧度异常恢复无治疗意义。证明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的改善和恢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异常的恢复性治疗,了解这一全新牵引方法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同时介绍了颈椎自然牵引法所使用的医疗器械-颈椎自然牵引颈具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方法使用颈椎自然牵引法和颈椎机械牵引法对颈椎弧度-3度至0度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牵引治疗。结果颈椎自然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恢复正常者(曲度在≥350≤450范围内)12例占24%,颈椎弧度明显改善者(弧度在≥200﹤350范围内)34例占68%,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例占8%,总有效率92%。颈椎机械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3占86%,弧度病变加重7例占14%,总有效率0%。结论颈椎弧度变直或反张经过颈椎自然牵引法的治疗,弧度是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的,颈椎机械性牵引对颈椎弧度异常恢复无治疗意义。证明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的改善和恢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宫颈病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阶段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使宫颈癌成为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方法:对于有症状的病人及高危人群,根据临床规范诊疗程序,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检查方法通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组织学检查、宫颈锥切术,对于宫颈癌前病变CIN作出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使宫颈癌成为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结果:通过仔细筛选和系统检查,宫颈癌前病变CIN可以被识别,正确的治疗;结论:宫颈病变可以在CIN阶段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门诊行阴道镜下宫颈结合颈管搔刮术提示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例200例,进行宫颈LEEP/锥切术,比较病理结果。结果两者病理结果相对符合率达到94.5%,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宫颈糜烂"是女性宫颈的常见状态,在妇科临床上是应用最多的诊断术语之一.Alan H.DeCherney and Lauren Nathan的世界权威教科书《当代妇产科学诊断与治疗》第9版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国内目前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就"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施晓  吕芸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20-122
目的探讨宫颈微生态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200例.采用MicroScanautoSCAN-4细菌鉴定系统分析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菌株情况。分析宫颈非恶性与恶性病变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阴道不同性质分泌物菌群培养结果及阴道菌群分布与阴道pH值、白带清洁度的关系。结果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检出率中,以乳酸杆菌检出率最高,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在宫颈恶性病变与非恶性病变患者间差异显著(P〈0.05);阴道血性分泌物和阴道脓性分泌物之间菌群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阴道pH值的增高,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其他菌群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白带清洁度越严重,乳酸杆菌检出率越低,加德纳菌检出率则明显增加,其他菌群检出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宫颈微生态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探讨感染微生态学的理论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收集妊娠中期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63例,以《2007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相关要求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结果:妊娠12~18周实施宫颈环扎术孕妇的妊娠结局(术后流产2例,早产5例,足月生产28例)显著优于妊娠19~28周者(术后流产10例,早产8例,足月生产9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40例孕妇人为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23例孕妇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效果显著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妊娠结局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丁丽娟 《医学综述》2015,(3):428-430
MUC1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多功能大分子黏蛋白,正常情况下表达于多种上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在生殖系统中,MUC1的表达可能与月经周期中类固醇激素的变化有关。通过对MUC1在正常宫颈及其相关病变和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提示MUC1可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其他生物学指标,用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该文就MUC1的生物学功能、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姚印霞 《黑龙江医学》2011,35(4):259-26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随着宫颈癌的年轻化,妊娠期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子宫颈癌也成为妇产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报道,妊娠期宫颈癌发生率为1.6~10.6/10万次妊娠[1].多数学者认为,妊娠对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预后无明显影响,不会加速宫颈癌的扩散[2].同非妊娠的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及全身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271例,进行液基细胞学(TCT)、HPV-DNA和阴道镜下病理检查,同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HPV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1)。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CD3+T细胞比例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且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T细胞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CINⅡ、CINⅢ、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CC及CINⅠ、CINⅡ、CINⅢ组CD19+B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K细胞比例的差异与宫颈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进展逐渐递增。结论宫颈病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亚群偏移,可能与HPV病毒逃避免疫监视有关,了解这一变化可为免疫治疗干预癌前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