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玄参中的苯丙素苷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药在Srcophularia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C(Ⅰ),cistanosideD(Ⅱ),acteoside(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马山前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特有的前胡属植物冯山前胡Peucedanum mashanense根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烽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R)-(+)-亥茅酚(Ⅰ),3′(S)-(-)-亥(Ⅱ),褐煤酸(Ⅲ)和甘露醇(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中华补血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洪祝  袁久荣 《中草药》1994,25(8):398-400
自白花丹科植物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Girald)Kuntze的地上部分首次分得4种结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I为杨梅皮素-3-O-β-D-葡萄糖甙,Ⅱ为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甙,Ⅲ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Ⅳ为槲皮素。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鲜花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屠鹏飞  何燕萍  楼之岑 《中草药》1994,25(9):451-452
首次从列当科植物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新鲜花序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即6-去氧梓醇(6-deoxycatalpol,Ⅰ)、黑立脂素甙(liriodendrin,Ⅱ),8-表马钱子酸葡萄糖甙(8-epiloganic acid,Ⅲ)和半乳糖醇(Ⅳ),其成分与肉质茎基本相同,为肉苁蓉花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糙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产糙苏Phlomisumbrosa地上全草分得9化合物,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sterol,I),熊果酸(ursolicacid,Ⅱ),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A,Ⅱ),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C,IV)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solicacid,V)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Ⅳ),ent-7α,1  相似文献   

6.
马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平  卢春琼  赖茂祥  郑学忠 《中草药》1995,26(10):511-513,559
首次从前胡属新种马山前湖Peucedanummashanense根的脂溶性部分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石防风素(deltoin)、印度枸桔素(marmes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hydrate)、佛手柑内酯(bergapten)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7.
太白棱子芹籽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尊听  刘谦光  贺云  陈战国  高子伟 《中草药》1998,29(12):800-801
从太白棱子芹PleurospermumgrialdiiDiels.籽首次分得6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烷醇(n-triacotanol,Ⅰ),γ-谷甾醇(γ-sitosterol,Ⅱ),东莨菪素(scopoletin,Ⅲ),琥珀酸(succinicacid,Ⅳ),佛手内酯(bergapten,Ⅴ)和山柰酚(kaempferol,Ⅵ),其中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瑶族藤茶中杨梅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从瑶族藤茶(Ampelosis grossedetala)中提取分离得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鉴定为3.5,7.3‘,4’,5’--六羟基黄酮,即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为本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地胆草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郭峰  梁侨丽  闵知大 《中草药》2002,33(4):303-304
目的 分离鉴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用80%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苜蓿素(tricin,I),香叶木素(diosmetin,Ⅱ),木犀草素(luteolin,Ⅲ)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Ⅳ)。结论 化合物I-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升麻的化学成分(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从军  陈迪华  肖培根 《中草药》1995,26(6):288-289,318
首次报道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根茎中分得的10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I),3-乙酰氧基咖啡酸(3-acetylc-affeic acid,Ⅱ),咖啡酸葡萄糖酯甙(caffeic ester glucoside,Ⅲ),升麻素(cimifugin,Ⅳ),升麻素葡萄糖甙(cimifugin glucosid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黧黑斑之研究沿革。方法:根据历代文献,考察各个朝代黧黑斑之研究内涵。结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黧黑斑之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与治法已有初步研究,唯独方药缺如。汉唐时期,提出了“面尘”、“黑”、“”、“面”、“面黑”等别名,和痰饮内渍、腠理受风之病因,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湿热、瘀血阻络、血气不和之病机,证候描述为面如蒙尘、或黑如漆柴、或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治疗有方药、针灸和按摩等,内容皆较粗浅。宋朝以后,深化和扩展了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增加了肾虚血弱、阳明燥胜、肺金燥郁及肝胆火旺的病理概念,治疗手段和药物都较既往更加丰富、具体,只是文献仍然零散,未自成体系,亦无专著。进入近代,一如清前,无所突破。至解放后,尤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医美容学的兴起,黧黑斑研究无论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结论:探明黧黑斑的源流,对今后深入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系统阐述人迎脉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因病机与证治。卫气失常,火热灼脉,损伤脉络,以致痰瘀结滞于人迎脉,终成斑块,名曰人迎脉积。饮食失节、吸烟饮酒、运动不足、情志失调、烦劳无度、久病损伤血脉,痰浊瘀血遁入血脉,日久成积,为主要病因病机。年老体虚,阳明脉衰,脏腑渐损,气化衰减,卫外不固,营虚瘀积,血脉易损,是人迎脉积发病基础。营卫失常是人迎脉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遁脉,痹阻人迎脉是发病的核心环节。根据其结块性质,硬斑名癥积,软斑曰痈积。本病发病隐匿,全身正虚为本,局部邪结为标;危害多端,防治皆难。立足整体,着眼局部,干预脉积,预防中风是防治本病的原则与目的。治分标本,治标当祛邪散结,用清火、化痰、活血、散结、消积法;治本需补虚扶正,调和营卫,固护腠理。列举火热灼脉、痰热壅滞、阴虚火灼、瘀阻阳明、卫郁营滞、气虚血瘀、厥阴阴虚证治。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温病”等病证范畴。其病机变化虽多,但不外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肝、脾、肾机能受损,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虚、热、瘀、湿为其主要病理表现。依据临床证候,四诊合参,结合八纲、脏腑辨证,分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毒瘀互结四型辨证论治,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正虚不固,六淫外袭而反复发热、感染为标,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故治疗当以扶正兼祛外邪为基本法则。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本,以虚、热、瘀、湿为标,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药川贝母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川贝母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品质生态学特性、引种栽培、商品鉴别等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整理,编制川贝母基原植物分类检索表及市售混伪品鉴别检索表,为中药川贝母资源调查、保育栽培、质量控制和评价及相关混伪品的鉴别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川贝母种质资源持续利用,规模化引种栽培,野生抚育,濒危保护,新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了资料。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川贝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加强川贝母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系统化研究,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动中药川贝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翦慧颖  曾普华  郜文辉 《新中医》2021,53(3):125-128
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在癌毒传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肝癌早期,癌毒形成,毒瘀互结,肝郁脾虚;肝癌中期,瘀毒胶结,致肝脾肾失调;肝癌晚期,癌毒弥漫,脾气败坏,肝肾亏虚,五脏受累,脏腑功能紊乱,预后极差。从肝脾肾相关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癌毒传变理论,并结合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经验,立足于癌毒致虚的核心病机,探寻阻断与延缓肝癌癌毒传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癌脑转移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与风之"变、动、快"特性一致。肺癌初期,正气亏损,风邪易犯,兼夹痰、瘀、毒上扰脑窍,聚而为瘤;后期因治疗及瘤体本身消耗,导致人体阴阳俱损、气失调畅,或肝逆动风,或脾虚生风,加重病情。风药轻扬疏散通于肝气,能调节脏腑气机,扶助正气,纠正阴阳失调,达到"阴平阳秘"之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48 枚鸡胚背根神经节随机分成6 组体外培养。其中的1 组为对照组,不用药。另5 组为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提取液,浓度分别为0.25% 、0.5% 、1% 、2% 、4% 。观察测量神经突起长度和密度。取24 对神经节做配对实验,在每对中任 1 枚培养液中加入3% 的淫羊藿提取液,另1 枚不加。培养结束前各取12 对分别用3 H Tdr 和3 H Udr 标记。培养结束,测量神经突起长度、密度后,取出标本作同位素放射性测定。结果提示:淫羊藿水提取液能明显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促进神经节的 D N A、 R N A合成。生长3 天,各实验组神经突起长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047、1.102、1.171、1.198、1.272 倍,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144、1.209、1.406、1.414、1.479 倍;配对实验显示,用药组神经突起长度、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170 和 1.730 倍;3 H Tdr、3 H Udr 的参入强度分别是其对照组的1.588 和1.354 倍,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