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实验室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疑似心肌炎的指标。方法:动力学连续监测法测CKMB、CK。结果:健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疑似心肌炎患者CKMB分别为:10.25±7.88,42.98±22.49,22.48±14.68;CK分别为92.18±45.1,268.15±203.1,121.24±67.8。病毒性心肌炎中85.2%(KMB增高,51.9%CK增高;疑似心肌炎61.8%CKMB增高,32.4%CK增高。患儿64%一年内不复发,36%一年内复发。结论:CKMB、CK的测定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疑似心肌炎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对临床治疗,预后更有意义。CKMU优于CK。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与心肌炎发生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动力学法,检测68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7例上感患儿的血清CK-MB,并对患儿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上感组异常5例(18.5%),其中1例持续异常确诊为心肌炎。心肌炎A组(〉16U/L)临床、X线、超声及心功能改变均重于B组(≤16U/L)(P〈0.01),总病程及心电图和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18.6d和21.4d 相似文献
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TNF—α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与CK—MB和LDH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1〕及陆续发现的多种病毒引起〔2〕,病理改变主要在心肌,而在心肌中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以CKMB含量较高。因此,测定CKMB可以迅速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为临床诊断心肌炎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对心肌炎患儿和成人心梗病人血清中的CK、CK-MB及CK-MB/CK比值做了测定比较,现将测定统计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人来源:儿童心肌炎组142例系我院近三年来住院和儿科门诊患儿,男64例,女78例,年龄314岁;心梗组92例,系我院住院病人,年龄36-62岁;正常对照组110例,系本院职工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休息、抗病毒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C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30例)仅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血清CPK—MB活性测定10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5例小儿肺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PK-MB)活性进行了观察,105例小儿肺炎中,血清CPK-MB活性升高者51例,占48.5%,随着肺炎的治愈,大部分患儿血清CPK-MB活性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部分重型肺炎患儿血清CPK-MB活性不升高,提示小儿肺炎有心肌损害发生,但并非所有重型肺炎患者都有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及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及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能量和剂.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早搏,降低心肌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红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747-748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二组均予卧床休息,大剂量VitC及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并与未用磷酸肌酸钠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大于对照组(69.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1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66、5.505,P<0.05)。两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6.172,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451,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恢复正常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1,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功能,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良好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198例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1,6-二磷酸果糖,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明显优于1,6-二磷酸果糖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P)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住院患者50例。分成磷酸肌酸组25例,使用磷酸肌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干扰素、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磷酸肌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F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70-67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2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氧自由基、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辅酶Q10 0. 4 g,口服,每日2次;疗程2周;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0. 5~1. 0 g,30~45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次,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 00%(98/100)、90. 00%(90/10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 343,P <0. 05)。2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m清cTnⅠ及CK-MB阳性率.结果 3组间血清cTnⅠ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72.21,P<0.05;χ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Ⅰ阳性率低(χ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Ⅰ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χ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Ⅰ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Ⅰ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χ2=4.50,P<0.05).结论 测定cTnⅠ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8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面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