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了解术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散光特征,并与年龄、眼轴、角膜中央厚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被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498例(眼),观察角膜散光情况,对年龄、眼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等因素与角膜散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选取对象年龄为(72.19±9.98)岁,角膜散光值(1.13±0.84)D,顺规性散光152眼(30.52%),逆规性散光249眼(50%),斜轴散光97眼(19.48%);年龄增长跟眼轴变化呈现正相关。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术前角膜散光患病率较高,主要是轻到中度散光;随着年龄增加,逆规性散光比例逐渐增大,眼轴变短,散光度数也有增大趋势,尤其是在>80岁的患者。年龄较轻的白内障患者近视眼人群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江苏省阜宁县社区6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阜宁县眼病研究数据60岁以上人群,采用软件Stata 13.0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952例受检者中,白内障1 392例,患病率为35.22%; ARC 606例,患病率为1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P<0.001)、女性(OR=1.39,P<0.001)和阳光照射时间长(OR=1.85,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OR=0.81,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保护因素;这些因素也是ARC的影响因素,但不同亚型之间存在细微差异。结论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以及阳光照射时间长是江苏阜宁县老年人群发生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ARC亚型间危险因素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术后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视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大小,将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的病例设为观察组,行2.2 mm透明角膜切口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散光、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实验结果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与视力及晶状体厚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微小切口患者术后前房深度与视力及晶状体厚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短时间视力可恢复,机体炎症反应较小,手术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 对1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随机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非球面(Alcon SN60 WF)或球面(Alcon SN60 AT)IOL,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夜、夜+周边眩光、昼及昼+周边眩光4种条件下功能性视力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植入非球面IOL眼与球面IOL眼最佳矫正视力及昼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昼+周边眩光、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植入非球面IOL眼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球面IOL眼(P<0.05).结论 植入非球面IOL眼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泪膜稳定性。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l周及3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并观察泪膜改变情况。结果角膜垂直散光失量J0和水平散光失量P,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1;B组术前与术后l周和3个月相比,P均<0.01。两组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P均<0.05,但B组BUT较A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BU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0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钠盐摄入量、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2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2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钠盐的摄入量、BMI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病例组钠盐摄入量〔(14.18±3.80)g/d〕明显高于对照组〔(13.02±3.28)g/d〕,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与钠盐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钠盐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2.680,95%CI:2.395~4.950,P=0.001)。随着钠盐摄入量的增加,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趋势检验P=0.00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与BMI正常者相比,肥胖(OR=1.688,95%CI:1.103~3.191,P=0.020)及偏瘦(OR=1.957,95%CI:1.010~3.634,P=0.037)均与ARC呈正相关。膳食钠盐摄入量与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156)。结论高钠盐膳食可能是ARC的一个危险因素,保持合理营养,维持正常BMI有助于预防AR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的视力与并发症。方法将98例(11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的关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有差异,视力无差异。糖尿病组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眼底病变发生率越高,术后视力相对越低;与术前血糖无关。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高阶像差分布的特点,探讨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年龄等因素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6~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38例(138只眼),使用IOL Master测量138例患者138只眼的眼轴长度,使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记录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前表面的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分别以角膜前表面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像差为因变量,将年龄、角膜Q值、角膜散光、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根据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将患者分为3组和两组,分别比较组间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角膜前表面彗差、球差和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P<0.05);角膜前表面球差和平均角膜曲率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角膜前表面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均呈正相关(P<0.05);短眼轴低曲率组角膜前表面球差明显高于中眼轴组和长眼轴组(P<0.005);低曲率组与高曲率组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多种因素相关,术前需根据患者的角膜光学特性合理及个性化地选择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到的老年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按照缺损情况分为早中期缺损组(34眼)和重度缺损组(26眼),对两组患者的视野缺损和RNFL厚度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以及视野缺损和RNFL厚度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视野缺损的RNFL厚度中平均厚度、上方180°厚度、下方180°厚度相应较早中期视野缺损组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视野缺损的平均视野缺损、上方半视野、下方半视野缺损的程度相应的都较早中期视野缺损组的程度大(P<0.05)。早中期视野缺损组中平均的RNFL厚度与平均视野缺损、上方180°厚度与下方半视野、下方180°厚度与下方半视野均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重度视野缺损组中平均的RNFL厚度与平均视野缺损、上方180°厚度与下方半视野、下方180°厚度与下方半视野均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人随着青光眼病情的加重RNFL厚度逐渐降低,视野缺损逐渐的加重,早中期视野缺损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呈负相关,晚期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观察41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1~6个月屈光状态的变化,发现术后不同月份球镜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5),(?)镜度术后1~3个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随时间延迟顺规性散光减少,逆规性散光增高。认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3个月球镜及柱镜基本稳定,可配矫正眼镜。如要提前配镜,柱镜度要稍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6)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与肝胆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白内障筛查,同时进行肝胆疾病体检,将取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列入筛查人群2 798例,其中白内障患者1 353例(白内障组),非白内障者1 445例(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白内障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内障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白内障是常见的老年疾病,容易造成一定的致盲率,其发病和肝胆疾病有一定关系,防治白内障的工作应该综合考虑,将其与肝胆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