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检查方法 与诊断应用.方法 选择61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64层螺旋CT扫描资料,回顾分析检查的有关参数,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式进行诊断,并且将诊断结果 与手术结果 比较.结果 心内畸形66个,心外畸形62个,大动脉连接异常10个,冠状动脉异常7个.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优势明显,具有检查时间短、诊断准确、多种后处理方式、无需麻醉、检查禁忌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5例诊断CHD的新生儿及婴儿进行64层螺旋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并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成像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做超声心动图(ECG)对照,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64层螺旋CT、ECG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8%、71.86%,前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χ2=23.88,P<0.005).心内畸形68处中,64层螺旋CT、ECG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5%、97.0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68,P>0.05).心外畸形131处中,64层螺旋CT、ECG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24%、58.78%,前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χ2=32.32,P<0.005).结论: 64层螺旋CT是诊断CHD可靠的方法,弥补了ECG对心外畸形诊断的不足,尤其能评价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燕翔 《吉林医学》2010,31(17):2572-257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在CT检查中,在64例患者中,单发畸形15例,复杂或复合畸形50例。64例患者共100处畸形。其中62例手术证实畸形共98处,64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8.0%、75.0%(75/100),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复杂畸形,手术治疗或导管介入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左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21-52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心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术前均接受彩超和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彩超联合多层螺旋CT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结果心脏部分、大血管部分、心脏和大血管连接部分联合检查确诊率均高于单项检查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联合多层螺旋CT可提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就医的6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结果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心脏畸形、心脏周边的血管畸形以及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并且按照诊断结果和手术所见进行对照,采取三维图像重建。结果:68例患者一共有228处病变,其中检测出心脏畸形158处,CT正确诊断144处,漏诊18处,诊断的准确效率为91.14%,检测效率为90.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心诊断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十分有效,提升了诊断的准确率,并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超声联合64层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62例复杂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超声及64层CT检查,以手术证实结果为基准,将超声、64层CT及联合检查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 6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各种心脏畸形共计158处,节段分析法得到:心内与房室连接处畸形共82处、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共48处、心外大血管畸形共28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8%(145/158)、CT检查为91.1%(144/158),联合检查为97.5%(154/158),联合确诊率明显更高,与超声及CT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64层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获取患者心脏缺损及异常通道部位、畸形血管走行方向、冠状动脉与体肺侧支血管异位开口等信息,让疾病情况得到良好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借鉴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CTU及三维重建对小儿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对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资料。病儿均应用64层螺旋CT机对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范围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并与B超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扩张或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本组28例先天性重肾、双输尿管畸形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是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准确作出诊断,并可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检查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者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CCHD患者39例,均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和心脏大血管增强CT检查。完成全部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比较超声心动检查和心脏大血管增强CT检查对CCHD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39例CCHD患者中法洛四联症18例,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6例,血管环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心外大血管异常的39例CCHD患者在CT上全部都得到了明确的诊断,而超声心动检查仅对其中的27例做出了正确的提示,其诊断准确率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提高CCHD患者大血管异常的正确诊断率,术前正确诊断对CCHD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对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生输尿管病变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U诊断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36例,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8例,双肾双输尿管畸形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U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的异常解剖形态及类型,在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资料,应用本院日立(HITACHI) SCENARIA 64排128层螺旋CT为患者开展螺旋CT扫描检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两种检查结果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并对比CT扫描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分析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图像肺癌征象情况。结果螺旋CT检出率为91.00%,病例检出率为98.00%,(P0.05);螺旋CT扫描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检查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肺癌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数据,螺旋CT影像学在肺癌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4层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6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和64层CT重建技术扫描,对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调查,并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调查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率。结果:常规CT扫描、64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骨折肢体诊断中的准确率均为100%,常规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0.7%,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10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64层CT重建技术能够降低疾病漏诊率,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16层CT双动脉期扫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才钧  宾怀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82-2484
目的:探讨多层CT双动脉期扫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多层CT及心脏彩超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所有CT图像均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52处。按心脏解剖分为3种,心脏部分:包括心脏异位、心间隔缺损等共计17处畸形。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包括各型大动脉转位、心室双出口、主动脉骑跨、肺静脉畸形连接等共计13处畸形。大血管部分:包括共同动脉干、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起源异常、狭窄等共计22处畸形。彩超诊断准确率90.4%,多层CT诊断准确率88.5%。结论:16层CT双动脉期扫描对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联合彩超检查可提高心内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成像中窄窗容积再现(VR)图像在显示主动脉窦病变的价值,提高主动脉窦部病变的检出率。方法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6例冠心病患者,67例主动脉成像患者共595例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做窄窗VR图像并动态观察。结果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主动脉窦瘤7例,主动脉窦多瓣畸形2例。按常规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常规VR像,主动脉瓣多瓣畸形2例及主动脉窦瘤4例漏诊。结论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窄窗VR图像可以提高主动脉窦部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对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图像数据重建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并将观察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5例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平均年龄4岁(1月至11岁,男性40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异常47例,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症。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观察结果,真阳性者43例,假阴性者4例,假阳性者1例,真阴性者7例。CT三维重建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对较,显示两者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无显著性差异(P=0.486)。CT三维容积重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1.4%(43/47)和87.5%(7/8),全部准确率为90.9%。结论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A)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9例经病理证实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同时接受MSCTA、Echo诊断,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出、漏诊、误诊率,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计算灵敏度及假阴性率。结果 45例心内结构异常患者,MSCTA共检测出29例,漏诊16例,Echo检出42例,漏诊3例。208例心外结构异常者MSCTA检出195例,漏诊10例,误诊3例,Echo检出137例,漏诊60例,误诊11例,漏诊最多类型为肺动脉异常增宽及右位主动脉弓,分别18处、15处;MSCTA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为64.44%,假阴性率35.55%,Echo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为93.33%,假阴性率6.67%,Echo灵敏度显著高于MSCTA(P0.05);MSCTA诊断心外结构异常灵敏度为93.75%,假阴性率6.25%,Echo诊断心外结构异常灵敏度为65.87%,假阴性率34.13%,MSCTA灵敏度显著高于Echo(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CT技术均为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较高,但诊断心外结构异常准确度低于64层螺旋CT,因此建议两者联合以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院经手术证实的39例CCHD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于术前同期行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对CCHD的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39例CCHD患儿病例共发现146处心脏畸形,包括心外畸形87处,心内畸形59处;多层螺旋CT对心内畸形的阳性检出率为91.53%,漏诊率为8.47%,与超声心动图的96.61%、3.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心外畸形的阳性检出率为97.70%,高于超声心动图的86.21%,漏诊率为2.30%,低于超声心动图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均具有较高检出率,多层螺旋CT对患儿心外畸形检出情况优于超声心动图,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平  祝宝华 《医学综述》2009,15(10):1572-1574
迅速发展的64层螺旋CT增加了扫描速度,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实现心血管及肺实质同时评价的功能,在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在心电门控条件下,CT图像可以准确地描绘心脏的运动、心旁结构,同时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有无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另外64层螺旋CT可以通过室壁运动来评估心功能,或者心脏瓣膜,具有以上这些优点,使它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术前与术后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彭冉 《中外医疗》2014,(19):174-175
目的 该研究主要是对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心电图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最后再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时,需要把手术或者是心血管造影当作诊断标准,经过诊断发现,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当中,诊断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患者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85.7%(6/7),诊断为心内畸形的有7例,诊断符合率为87.5%(7/8),诊断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有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当中,诊断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患者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75%(6/8),诊断为心内畸形的有6例,诊断符合率为75%(6/8),诊断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有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进行对比,发现64层螺旋CT方法 的诊断符合率要明显高于超声心电图,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64层螺旋CT诊断方法 可以取得很好的诊断效果,和超声心电图相比,64层螺旋CT可以更加准确的检出患者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应用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