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4月~1991年5月双平面TEE检查病人270例,其中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狭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28岁(14~59岁)。53例TEE检查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形态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岁(16~58岁)。应用SSD-870彩色多普勒仪,双平面探头为UST-5223-5,频率5MHz,胸壁用UST-5227探头,频率3.5MHz。研究发现:双平面TEE检查时,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切面由纵轴扫描易于获得,插入深度平均31cm。正常图象显示前方自下而上依次为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干,右室流出道与主肺动脉于宽度基本一致;后下方为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前叶和左房。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自述胸闷、心累5年。体格检查:心界扩大,胸前区可扪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P2亢进。超声检查:左房39mm、右房58mm、右室横径54mm,右室壁增厚(14.8mm),右室流出道隔束增厚(8mm),肺动脉增宽呈瘤样扩张,内径达69.3mm(图1A),肺动脉左支24.3mm、右支23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四维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室收缩功能。方法以二维测量右室内径为基础,将73例DCM分为右室内径正常组(A组)39例,右室内径扩大组(B组)34例,另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腔室大小,获取四维超声图,以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包括总体长轴峰值应变(GPSL)、总体圆周峰值应变(GPSC)、总体面积峰值应变(GPSA)及总体径向峰值应变(GPSR);建立四维右室模型测量右室容积和射血分数。DCM患者标准化治疗6个月后予复测上述参数。结果 B组右室容积大于A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A组、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依次增大,左室、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依次减小(均P0.01)。GPSL、GPSC、GPSA及GPSR均与右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69、0.85及0.87(P0.01)。治疗后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GPSL、GPSC及GPSR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 DCM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恶化先于腔室扩大,四维超声评价右室功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左室隧道源于无冠窦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2岁,发现心脏杂音25年,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入院。体检:左室扩大,胸骨左缘广泛Ⅳ/6级双期粗糙杂音。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胸片:心胸比0.62,左室显著增大。术前经食管超声显示左室明显扩大,舒张期末内径79mm;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增厚;主动脉前壁与左室流出道间有一异常交通,主动脉端开口在瓣上方近右冠窦,内径7mm,左室端瘤样扩张,内径18mm。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量血流经此通道在主动脉和左室间往返(图1,2)。主动脉瓣少量反流。超声诊断:主动脉左室隧道。手术探查发现左室重度扩大,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瓣游离缘增厚。无…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5岁,入我院行先心病矫治手术.超声检查:左室长轴观显示室间隔连续中断约15 mm,主动脉增宽,内径16mm,骑跨于左、右心室,右室前壁增厚,为8 mm,右室流出道及大动脉短轴观示右室漏斗部肌性肥厚,形成管状狭窄,内径6mm,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明显扩张(图1),内径分别为26mm、25 mm.、24 mm,肺动脉瓣环狭窄,约6 mm,仅见极短小的肺动脉瓣残迹,瓣叶缺如,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于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口测及收缩期高速湍流及重度舒张期反流(图2),前向血流速度最大6.0 m/s,反流速度3.6 m/s.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2 5岁 ,产后 1周 ,从产前 1个月开始有活动后胸闷、气促 ,产后 1周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彩超检查 :右房、右室扩大 (右房横径 5 9mm ,右室前后径 38mm) ,左房、左室腔小(左房前后径 2 4 .9mm ,左室前后径 2 6 .9mm) ,主肺动脉及左右支均扩张 (主肺动脉内径 39.3mm ,右肺动脉内径 2 7.5mm ,左肺动脉内径 2 1mm) ,房室间隔连续完好 ,大动脉短轴切面于右肺动脉内可探及大小约 4 8.1mm× 2 3mm的中低回声团块 (图 1) ,不随心脏收缩而移动。心包腔可探及少量积液。CDFI :右肺动脉内的中低回声处于收缩期出现充盈缺损(图 2 ) ,肺动脉瓣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8.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置入起搏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同步性及心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但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目的:应用SF-36量表和超声心动图方法来评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2005-06/2007-09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对象:缓慢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2±18)岁.方法: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置入DDD(R)起搏器,心室电极采用主动固定电极置入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于置入前和置入后12个月用SF-36量表及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起搏器置入及起搏参数变化.②生活质量评分变化.③超声心动图评价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全部患者未出现置入并发症,随访12个月无电极移位、阈值增高;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12个月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生命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高于置入前(P均< 0.01),而情感角色的变化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25);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充盈时间高于置入前(P均< 0.01),Tei指数明显低于置入前(P < 0.01).结论: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未出现置入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6岁。主诉"活动后心慌、胸闷一年加重10余d"入院,高血压病史6年,无外伤史。听诊剑突下可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所见:左心房内径(LA)33 mm,左心室内径(LV)42mm,右心房内径(RA)68 mm,右心室内径(RV)56mm,三尖瓣环径44mm。右心房、右心室明显扩大,左室长轴及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心脏左旋转位,右室位于左室正前方,心尖部声窗移至腋窝部;室间隔运动异常(收缩期向前运动);三尖瓣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并右室梗塞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几年 ,我们收治 AMI12 7例 ,合并右室梗塞 (RVMI) 2 8例 ,占 2 2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 4 0~ 81岁 ,平均 5 9岁。并发下壁梗塞 13例 ,后壁 8例 ,下壁 +后壁 4例 ,前壁 3例。有典型胸痛 2 1例 ,无痛性心梗 7例。颈静脉充盈 ,肝肿大 ,下肢水肿 16例。左心功能不全 6例。低血压 19例 ,休克 5例 ,并发心律失常11例。 2 7例 V3R- V4 R导联 ST段抬高 1~ 5 mm,其中 14例V5 R- V7R抬高 1~ 2 mm。全部病例均有心肌酶值升高。 18例U CG示右室内径 2 5~ 30 mm,舒张期右室内径与左室比率 >0 .5。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8年—1990年4月对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116例,男66例,女50例.老年前期30例中男12例,女18例.老年期86例,男54例,女32例进行分析.根据全国第二次肺心病学术会议<80年>拟定慢性肺心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116例右室流出道(?)32.931±4.040,右室内径26.034±3.281,右室前壁厚度5.181±0.900,左、右室内径比值1.616±0.242,右室流出道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 1996 - 10~ 2 0 0 2 - 10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 30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符合 WHO规定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即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1 ] 6 0例患者。 UCG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 VEDD) >5 5 mm,左室射血分数 (EF) <4 0 % ,排除其它心肺疾病。 6 0例中男 4 2例 ,女 18例。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治疗组 )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4 6岁 ,心功能 级 11例 , 级 13例 , 级 6例。平均静息心率 (91.2 0± 5 .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管法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的患者进行导管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RFCA)治疗。术前常规完成心脏超声检查,成功消融术后5年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UCG)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又称Hol-ter)。结果 30例患者即刻成功者20例,远期成功8例,无效者2例。术后1年随访20例即刻成功者,UCG结果提示18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已在正常值范围内,与自身相比缩小值在3~7 mm以上;随访至第2、3、4、5年,UCG结果无明显变化。另2例患者心脏大小虽未达到正常值范围,但与自身相比较亦有相应缩小。8例远期成功者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伴左心室增大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临床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充血型心肌病。老年患者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且病史较隐匿 ,临床上易致误诊。本文就 1987年 1月~ 1997年 12月 12 7例老年人和非老年人 D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 (≥ 6 0岁 )和非老年组 (<6 0岁 )。其中老年组 4 5例 (35 .4 % ) ,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6 0~ 79岁 ,平均 6 3.2岁。非老年组 82例 ,男 4 2例 ,女 4 0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 4 5 .3岁。1…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 ,3月。父母健康状况良好 ,母亲孕 4 0周 ,顺产 ,怀孕期间无感冒 ,无放射线接触史。因肺部感染住院 ,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申请彩超检查。彩超所见 :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 ,房、室间隔连续 ,未见分流。左右心室内分别中等回声团块 ,附着于室间隔左室面及右室前壁 ,大小分别为 18mm× 11mm、17mm× 12 mm (图 1~ 3)。右室流出道狭窄 ,内径约 4mm,CDFI示右室流出道血流呈多彩样 ,最大流速 2 30cm/s (图 4、 5 )。彩超提示 :1.左、右心室内实质性肿瘤 (粘液瘤可能 ) ;2 .右室流出道狭窄。由于家庭困难自动出院 ,未能经病理证实。MAS…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并心室憩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20年前曾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超声所见:左房增大,内径43 mm,左室上限,内径50 mm,室间隔增厚20 mm,与左室后壁之比>1.3,"SAM"征阳性,左室流出道狭窄18.4 mm,彩色血流于左室流出道狭窄处混叠,连续波多普勒测得收缩期峰值流速达2.9 m/s,平均压差达16.6 mmHg;于不典型四腔心探查:心尖部室壁见22 mm×19 mm圆形囊性回声,局限性呈瘤样向外膨出,与左室腔相通,瘤壁厚约5 mm与心室壁相延续,运动明显减低,瘤内见8 mm×5 mm块状强回声,附着于瘤壁上(图1),瘤颈部内径较瘤腔内径窄,约9.2 mm,彩色血流穿梭于瘤体与左室心腔之间(图2),于瘤颈处取样频谱呈低速双向血流(图3),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进出瘤体血流形成.超声诊断: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②先天性左室憩室并血栓形成.后MRI证实.  相似文献   

17.
<正>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类型。DCM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病死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1,2],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住院病人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1岁~70岁,平均52.4岁。23例病人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0岁,胸痛,咳嗽,咯血1月,不能平卧二天。查体:心尖搏动弥漫,心界向左下明显扩大,S_1低。X线:全心扩大,肺(-)。考虑为心包积液。心电图:窦速室内阻滞,左室肥大,U波变化,提示低钾,ST-T变化。2DE:主动脉瓣环21mm,升主动脉83mm,扩张主动脉腔内未见带样回声飘动及分隔。左室84mm,左房47mm,二尖瓣环58mm,室间隔14mm,左室后壁11mm;右房48mm,右室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 4 2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42 .2±7.8)岁。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室性期前收缩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4 2例室性期前收缩全部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其中 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以室性期前收缩在放电后 10秒内消失 ,并维持窦性心律 30~ 6 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为 90 .5 % (38/ 4 2 ) ,其中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94 .4 % (34/ 36 ) ,游离壁 6 6 .7% (4/ 6 )。 2 0例患者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分别为 (2 0 80 0± 10 4 0 )次 / 2 4h和 (110± 12 0 )次 / 2 4h(P <0 .0 0 1)。 1例患者消融术中出现室颤经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其余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4~ 16个月症状缓解率为 89.5 % (34/ 38) ,复发率为 5 .3% (2 / 38) ,均为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室性期前收缩。随访期间亦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地治疗症状重、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0岁,因胸闷数年,心前区隐痛、心悸、气急、发绀1月来我附属医院就诊。检体:心率88次/分,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及周围动脉枪击音(+)。心电图示左室肥厚伴劳损,临床拟诊心肌病,动脉导管未闭?超声检查:室间隔舒张期厚25mm,左室后壁舒张期厚15mm,左室收缩期内径为23mm,舒张期内径为39mm,收缩中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明显,左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均可见主动脉右后窦侧壁连续性中断,缺损最大径线为5mm,断端稍突向右室流出道,脉冲多普勒于右室流出道瘘口为收缩期异常血流频谱。彩色多普勒显示右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