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测定98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老年糖尿病患者MPV、PDW、FPG、GHb均高于对照组,DI低于对照组(P<0.05);有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显著。结论:监测MPV、PDW及DI可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以便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法国HORIBA ABX PENTRA8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五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发作期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有重要关系,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周宁  刘金波  祝峰 《武警医学》2011,22(8):667-668,67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比积(platelet pressure accumulates,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值,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与其关系.同时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PLT、PCT、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伤后1d,PLT、PCT、MPV和PDW无明显变化(P>0.05),伤后3d,PLT和PCT明显降低(P<0.01),而MPV和PDW明显升高(P<0.01).与伤后1d相比,伤后3d时PLT和PCT明显降低(P<0.01),而MPV和PDW无明显变化(P>0.05).伤后7~21 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LT和PCT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而MPV和PDW则明显低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 密切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其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研究中药羌菖合剂对脑供血不足动物外周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手术结扎实验大白鼠右侧颈总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于术后3、7天以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各种参数。结果 术后3天:对照组血小板总数(PLt)与假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均显著大于假术组(P<0.01);羌菖合剂(10g/kg)口服治疗组PLt比对照组有降低趋势,MPV、PDW、P-LC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而与假术组相近。术后7天:对照组PLt、MPV、PDW与假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P-LCR明显低于假术组(P<0.05);而此时治疗(3.3-10g/kg)组PLt、MPV、PDW、P-LCR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可促使其外用血大血小板数增加;口服羌菖合剂对这种改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胆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聚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病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动态变化及聚集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AC-970E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肝胆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进行测定,并对血涂片中血小板聚集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PLT、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炎,胆石症组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炎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时血小板聚集程度增强,肝炎、肝硬化患者PLT的数量减少,提示对PLT的研究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评估肝胆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怡雯  姚桂玲  丁琪  王海燕 《武警医学》2011,22(1):12-13,1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肝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监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我院实施肝移植患者200例术前1 d及术后1、2、4、6、8、10、12、15 d的PLT、MPV、PDW、P-LCR四项参数.以术后15 d内PLT尚未恢复正常的44例(未恢复组)与恢复正常的156例(恢复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未恢复组术前PLT明显低于恢复组(P<0.01),PDW、MPV、P-LCR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未恢复组和术前比较,术后第4天PLT为最低,而后略有回升,但直至第15天仍未恢复正常.恢复组和术前比较,术后第6天PLT最低,而后逐渐回升,直至15天基本恢复正常.从术前至术后15天,恢复组PLT均高于未恢复组(P<0.05).PDW两组术后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未恢复组随着PLT的降低,MPV、P-LCR进一步降低,恢复组随着PLT的降低而MPV、P-LCR却升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P-LCR、MPV对判断肝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原因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血小板及其参数的监测对肝移植术后病情变化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评估价值,从而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自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DR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视网膜病变分期分组:非增生期组、增生前期组、早期增生期组、高危增生期组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监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统计学比较血小板参数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V、PDW与DR程度成正相关(P〈0.05),PL与DR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中MPV、PDW的检测能够准确判断DR的发生及进展,在DR乃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方健  方以群 《人民军医》2008,51(9):582-58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菌株类型对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289例按照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3组:HpI型组115例;HpII型组90例;Hp阴性组(对照组)84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计数血小板PLT、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I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FIB明显升高(P〈O.05);HpI,II型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降低(尸〈0.05);各组间比较,PT、APTT、TT、PLT、PCT、P-LCR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类型Hp感染可引起血小板质量及凝血功能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我科引进的Sysmex SE-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能检测多个血小板实验参数。作为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其参考值十分重要,为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健康儿童静脉血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我们对本地区922例朝鲜族健康儿童静脉血PLT、MPV、PCT、PDW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分析仪中检测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1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本研究对152例胰腺癌和胰腺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五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 (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菌、病毒、支原体所致轻、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80例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各60例,其中重症肺炎62例,轻症肺炎118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的变化,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轻症肺炎者(P<0.01),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重症及轻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通常异常,以细菌性肺炎更易于发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肺炎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经维生素K治疗后,对凝血酶原活度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40例肝硬化患者经维生素K治疗前后通过SYSMEX出心裁CA-1500血凝仪和ABX PENTRA120血球仪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PLT、MPV、PCT三项参数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DW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维生素K治疗对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史玉水  刘桅 《武警医学》2006,17(11):824-82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和健康对照组90例,分别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空腹血糖.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MP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临床上研究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4 1例。正常对照 33例。检测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脂蛋白 (a) [(Lp(a) ]水平 ,观察血小板参数、血清脂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不同血管并发症组间比较以及不同血糖浓度组间比较 ,血小板 4项参数测定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 (P >0 .0 5 ) ;血清TG ,Lp(a)测定值老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 <0 .0 1) ;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LDL C明显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 4项参数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可能无明显价值 ,血清LDL C ,TG ,Lp(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HD患者设为B组,另将同期接受血液体检的健康正常者100例设为A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检查,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钙蛋白T(Tn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B组的RDW、MPV、CK-MB、cTn、TnT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CT、PDW、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D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血液检测指标,从而更好地达到指导CHD临床诊治的目的,以及对预后病情发展的预测判定。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研究认为体积大的血小板比体积小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止血功能。Martin等亦研究指出,认为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再心梗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Lancet,1991;338(8780):1409)。我们从1992年开始,观察了22例临床确诊的CHD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旨在探讨PDW在CHD发病及预防中的应用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CHD组:为1991~1993年住院治疗的部分CHD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共22例,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37~77岁,平均58±8.68岁。1.1.2 对照组:同期住院与CHD年龄基本一致的病人,检查无CHD、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电图、Χ线胸片检查正常,共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40~68岁,平均53±9.16岁。1.2 实验指标与方法1.2.1 实验指标:①PLT;②PDW;③MPV。1.2.2 采用F-800全血细胞分析仪,于患者入院次日采手指血,加入标准试剂后,放入血球计数仪上进行血小板计数,观测MPV及分析血小板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