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情况,以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骨代谢异常状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腰椎、股骨颈、左前臂骨密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用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中ALP、Ca、P的浓度;ELSI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浓度。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RACP-5b、AL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的浓度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股骨颈、左前臂的骨密度及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相关酶较正常人的血清水平升高,骨密度较正常人降低,说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并已致骨量减少。血钙异常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而血P在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中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5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娩前后及79例正常自然分娩的妇女(自然分娩组)和26例正常非孕期妇女(正常非孕组)血浆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自然分娩组血浆中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低于正常非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娩前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低于自然分娩组和正常非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娩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增高,与分娩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的特点。方法 115例肿瘤患者分为胃癌、肠癌和肺癌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的水平、化疗后随时间变化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为(12.39±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为(30.58±7.43)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为(4.71±1.72)g/L,D-二聚体(D-Dimer)为(1.32±0.16)μ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肠癌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与胃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肺癌组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在化疗不同时期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指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帮助,是肿瘤患者排除、预防静脉血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E)患者膜糖蛋白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表达的影响。方法 66例MODSE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3,给予常规治疗)及治疗组(n=3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GH)。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4、28天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47阳性率,ELISA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L-选择素及AOPPs浓度,并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Ⅲ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L-选择素水平及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47阳性率增高(P<0.05),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病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观察,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第14天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第14天比较,第28天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H可增强MODSE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并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皮质脊髓束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定量研究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分数各向异性(FA)值与正常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正常志愿者和64例RRMS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重组出皮质脊髓束,计算出该纤维束的平均FA值,比较RRMS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该指标与EDSS和锥体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志愿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男:0.501±0.026,女:0.493±0.024,左侧:0.500±0.031,右侧:0.494±0.024),无性别和侧别差异(P值均>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0.472±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0.49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型(0.469±0.038)与脊髓型(0.476±0.035)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0分)(r=-0.19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0分)(r=-0.218,P<0.05)存在弱相关性,其中,脑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1分)(r=-0.27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1分)(r=-0.268,P<0.05)的相关性较高,而在脊髓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2.8分)和锥体束评分(平均1.9分)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0和-0.115,P值均>0.05)。结论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存在明显异常,该指标可用作评价脑型RRMS患者的临床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发育迟缓婴幼儿脑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探讨其与正常婴幼儿脑白质有无差异。资料与方法对40例发育迟缓和4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了常规MRI及DTI扫描,并以常规MRI表现将发育迟缓组分为常规MRI表现正常和常规MRI表现脑白质发育迟缓。分别测量5个深部脑白质与4个浅部脑白质的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发育迟缓组各测量部位FA值低于对照组,除内囊后肢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常规MRI表现正常患儿深部脑白质FA值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部脑白质FA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常规MRI表现发育迟缓脑白质FA值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TI FA值的测量能定量诊断婴幼儿脑白质发育迟缓,尤其常规MRI正常的发育迟缓患儿浅部脑白质FA值低于对照组,可明确诊断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与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择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对照组)和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30例(观察组),彩超测定各指标,结合体表面积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hs–CRP和MMP-9浓度。结果:观察组hs-CRP、MMP-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观察组LVMI水平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校正性别、年龄、血脂差异,发现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病理过程的早期改变,血清MMP-9和hs-CRP可能在其心功能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不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观察组患者行数字X线摄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输卵管梗阻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射线剂量及图像噪声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输卵管梗阻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卵管通而不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可获高质量的图像,同时还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感兴趣区的相位值,探讨其诊断MS的价值。方法 12例MS和20例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病史和(或)实验室检查证实,对照组选择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30例。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常规MR检查和SWI。结果正常志愿者感兴趣区的相位值均无显著的性别、侧别差异,其与年龄亦无显著相关,双侧额叶白质相位值低于其他感兴趣区,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组比较,MS组双侧额叶、顶叶、枕叶白质、脑干及小脑白质无病灶区相位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额叶和枕叶的相位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无病灶区相位值均低于年龄相匹配正常志愿者,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组及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上述感兴趣区相位值比较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脑梗死组比较,MS组病灶区相位值明显降低,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间相位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2例MS组227个病灶中126个病灶周围伴行静脉,49个病灶内可见静脉穿行,病灶周边为低信号环者56个,20例脑梗死患者病灶区及周围未见明显类似表现。结论 SWI有助于提高对活体多发性硬化和脑梗死病灶病理特征的认识,可以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定量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MHD伴I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给予生理盐水250 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3次/w,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输入;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耗氧量、纤维蛋白原(FIB)、心电图及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心肌耗氧量、MDA、FIB、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心电图ST段、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缺氧,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心房颤动分为:一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54例;另一组设为对照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合并心房颤动,共72例.两组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高低.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以尿激酶溶栓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糖尿病足诊断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除给尿激酶10万单位/d经股动脉穿刺推注(连续10d)外,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6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85%患者症状获得改善,82.5%患者溃疡处形成新肉芽;而对照组分别只有50%和40%,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足背动脉多普勒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以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AST分型选择其中的LAA型前循环区域卒中患者273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84)、稳定斑块组(n=42)、易损斑块组(n=147),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无颈动脉病变的1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19项人口学和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IB、CRP及Hcy水平在四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1.408,95%CI 1.028-1.927,P=0.033)是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r=0.292,P=0.000)、Hcy(r=0.172,P=0.000)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FIB、Hcy水平可能是预测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学指标;血清CRP水平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