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仅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实验手段,同时也可以对脑梗死的病因病机进行验证,对中药新药的药效评价做出贡献,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近十年相关文献,从病机角度总结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并就脑梗死各病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进行评价与思考。旨在为今后探索更加完善的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梗死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见解。崔教授从事内科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瘀浊阻络”,虚、瘀、痰、浊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提出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治则。临床在论治脑梗死时既注重虚、瘀、痰、浊单一病邪性质的变化,又注重其相互兼具所导致病机的变化。故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原则应用时,亦根据病程及证候变化随证加减,根据多年临证经验,组方益气通脉方,用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方面描述,中风中医病机与风、火、痰、瘀、虚、气有关,目前用于治疗的汤剂多为经方,针刺以电针、头针为主.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分水岭脑梗死与其他类型的脑梗死具有相似的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方可确诊,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且分水岭脑梗死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复发率高,故临床应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病机最新研究进展,探析了益气活血法的干预作用,旨在为分水岭脑梗死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近年来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强调个体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优越性,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分时段辨证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及重要性,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ohomocysteinemia,Hhcy)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Hhcy导致脑梗死机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伴Hhcy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Hhcy的优越性,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病因多样,病机复杂,需要多种药物、多种手段有机配合,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常用方法。现代研究证实,加强脑保护治疗可明显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当前纳络酮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脑保护作用,已逐渐被认识。故我科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应用纳洛酮配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并与单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灿晖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独具匠心,他从中医角度出发,认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共同病机,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疗上应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围绕五脏病机中的肝肾同病,探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的肾虚肝旺病机的发病学基础和临床特征,并列举验案表明,肾虚肝旺病机新术语概括了肝肾同病的临床特征,对指导临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病机假说检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试验研究是检验病机假说的重要临床证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根据论证强度可将临床疗效试验分为一级至四级病机假说检验设计方案,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及痰瘀互结兼夹其他证患者2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结果:挖掘出支持度大于10%,规则最小置信度为40%的规则,望诊8项规则,高血压与半身不遂、皮肤干燥、口舌歪斜等常同时出现;闻诊2项规则,高血压与言謇、语声重浊等常同时出现;症状体征26项规则,高血压与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等常同时出现;舌脉7项规则,高血压与滑脉、弦脉、舌下络脉迂曲等常同时出现。结论:高血压与对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有重要作用的中医四诊指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痰瘀互阻证在各种疾病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中医所谓"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久病多瘀,痰瘀合病已成为临床许多病症之症结,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痰瘀均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医病理中阐述的自由基损伤与中医病机所谓痰瘀致病息息相关,活血化痰中药及以活血化痰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更被证实与清除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论证痰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痰药清除自由基在相关疾病治疗中作用,为活血化痰治则在多种痰瘀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豁痰祛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豁痰祛瘀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8例,有效21例,元效5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可起到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脑部供血,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收集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9种体质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最多,占总人数的91.5%。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龄、饮食偏嗜最多见,但高血压与缺血性中风的主要体质无明显相关性,而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史与痰湿体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卒中病史和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且体质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脑微出血亚临床状态与中风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探索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方法。方法:共收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83例,记录患者症状及舌脉象,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对入组患者行头颅MRI的GRE-T2*WI扫描,分成合并及不合并CMB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对比分析。结果 :183例急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最多见的证型为痰证、火热证及血瘀证(35.5%、31.1%及30.1%)。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候主要表现为一证独见或二证相兼(54.0%及41%)。中风合并CMB与无CMB组相比,血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其它证候两组之间无差异。合并CMB组出现痰证及血瘀证的频率最高(40.4%及39.4%),而无CMB组出现痰证及风证频率最高(29.8%及28.6%)。合并CMB的中风患者与性别的关系,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较高。结论: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单一证候或二证相兼多见,以实证为主,痰证与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CMB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CMB患者中,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高,建议对于合并CMB的缺血中风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二级预防治疗,减少中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深化,血管源性认知缺损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腔隙性脑梗死(LI)可导致认知缺损,这种认知缺损相对较轻,但可逐渐加重,直至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D)。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LICI)涉及风、火、痰、瘀、气、虚诸端;证候多属风、火、痰、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但其诊断和临床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体现中医注重辨证论治的思想及中医药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7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4例,中医辨病辨证为中风病之风痰瘀阻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中药方剂半夏白术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治疗,水煎服,200 mL/次,2次/d,治疗10 d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症状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个月后随访患者并复查血脂,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TC、TG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19%)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C、TG降低,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TC、TG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Parkinsonis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P-MCI)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分析脑络通浸膏治疗该病的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的108例VP-MCI病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纳入符合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75例VP-MCI的病例按脑络通浸膏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和多奈哌齐单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评分情况;双侧头颈部血管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08例VP-MCI患者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者占69.44%。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