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护理学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实属重要一环,本文就此略谈个人点滴体会。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识“证”能力众所周知,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辨证论治”,因此,作为中医护理的特点,也应该是“辨证施护”,即根据相应的“证”,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离开了...  相似文献   

2.
詹青 《北京中医》1998,17(2):11-13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体系总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医学诊疗的特色和优势。辨证论治的精髓是“证”,要更好的掌握中医的实质和物质基础,掌握“证”的内涵和外延十分重要,现试就本人在跟随詹文涛教授学习中对“证”的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解探讨如下。一、构成“证”的三个基本要...  相似文献   

3.
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镫、证、候、症、征,证候等字词的沿革及中医学含义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规范了中医“证”,“证候”、“辨证”等概念,并列举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证候规范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髓。它既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它既是诊断的结果,又是论治的准则,既概括了临床表现,又包含着对生理病理的认识,突出地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然而,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对“证”的认识各异,古今文献记载不一,证候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证"的研究思路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证”的研究应明确“证”的概念,实行“证”的规范化,将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达到指导临床实践,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朝医学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存在于传统医学之林,已被专家们认可,而其区别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而独具的“四象学说”,也已为同行们所周知。朝医学之核心为辨象论治,如同中医学之辨证论治一样成为朝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而独成体系的原因所在。那么辨象与辨证不同究竟在何处?笔者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中医学的特点有两个基本点,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根据。证有时候也称“证候”,是疾病发展中阶段的病因、病位,疾病性质以及邪正斗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然而“证”却不同于“症”。…  相似文献   

7.
从象思维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样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其贯穿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始终。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象”思维特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象思维对中医证理论发生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原理陆广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什么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治”?什么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证”?什么是中医学辨证求本的“本”?什么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之“道”?中医辨证论治的“治”“治”,治理,是使之有序化的目的性实...  相似文献   

9.
走出“证”概念的误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成肇智 《中医杂志》2001,42(6):369-372
“证”是中医学中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术语和概念之一。通过列举20世纪90年代关于“证”的解释的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这些歧见给中医学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证”的本义及其在中医学术史上的演变过程的回顾,揭示了“证”的概念陷入误区的深层次原因。认为、证”及其相关术语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邵鑫  王彦 《河北中医》2023,(7):1214-1217+1222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学在PAF的治疗过程中累积丰富的经验,临床中以辨证治疗为主,同时也有多种中成药和中医特色外治法在临床应用,优势日渐突显。对中医治疗PAF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PAF的治疗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的两大基本特点.正确认识“病”“症”“证”,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时空概念”又是“整体观念”中的一部分.尝试浅述“病”“症”“证”的时空性,从而使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的研究思路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证”的研究思路再探讨门九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韩向东(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佳木斯154007)中医基础具体的研究,须注重临床客观实践。只有在反映客观的临证和实践基础上,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现和进步。中医“证”的研究正基于此。中医学...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从而形成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探讨证候-证素-证名问关系,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证候研究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的“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所做的病理概括,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辨证论治在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学向客观化和科学化迈进的重要基础。简单回顾了证候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目前证候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证候研究有重要意义,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特点以及中医病因病机古今认识,创新性地提出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概念,基于文献整理归纳,从中医学的“异病同治”角度出发,分析思考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旨在为中西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进一步促进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证实质的研究”、“中医病名诊断”、“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误区,认为证候研究中存在实验指标不具有特异性、病名规范的不切实际、中西医结合工作背离中医学的不良倾向等问题,是由于未能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点,在研究方法上背离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所致,并且探讨了中西医的相互关系和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辨证施治现在已被公认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正如李今庸教授所言:“中医的特色,简单地讲就是辨证施治。”^[1]然对“证”的概念及本质的认识,由于中医学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证的概念和实质笼统而不确定,以致分岐甚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文中首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并指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必须从辨证论治着手,中医辨证方法虽有多种,但各证型之间多有重复。特别是“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可包括其他辨证等。因此,作者提出“新八纲”能否使搁浅了的宏观中医学理论同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百证”能否包括人类所有疾病的“证”与“症”?尚需在临证实践中去探索,这是作者的愿望,也是广大读  相似文献   

19.
中医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护理特点,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应用。然而,中医护理学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实属重要一环。本文就此略谈个人点滴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识“证”能力众所周知,中医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技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辨”是”证”的依据,“论”是“治”的前提,“辨证”与“论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