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仉瑞 《中国保健》2010,(9):28-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uosis,E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官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有包块、疼痛、周期性症状的特点。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是剖宫产术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也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至数年,周期性的切口肿块增大和经期疼痛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诊治的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于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院近3年来收治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发生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增多。本文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0-1311
目的: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发病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月到5年,病灶位于皮下18例、肌层4例,2例侵犯腹膜。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切缘宜整齐,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9.
何利敏 《现代保健》2008,(33):38-38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增强防范意识,遵守操作规程,严密保护切口,严防交叉传播。结果1226例剖宫产无一例发生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ZISEMS)。结论加强医护配合,贯彻隔离保护原则,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植的发病率是可以明显减少的。  相似文献   

10.
喻小玲 《中国校医》2011,25(6):435+437-435,43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参考2007年1月-2009年12月徐州市棠张卫生院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病人,分析讨论.结果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疑是术时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在,属医源性种植.结论 剖宫产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可降低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各30例)进行瘦素检测,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有瘦素表达,在位内膜中Leptin表达强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E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MT占同期妇科手术的12.8%(104/814),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子宫腺肌病2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随访4~27个月,5例下腹痛减轻,2例妊娠,1例出现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复发。结论:EMT是进展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对此病的最好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3~2008年收治的43例腹壁、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43例均诊断正确。29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1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29例,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13例,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腹壁、会阴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联合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及健康妇女35例的血清,分别采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OPN和CA125含量。结果:与健康妇女相比,内异症患者血清OPN和CA125含量明显升高。内异症患者术前血清OPN和CA125含量明显高于术后,重度组内异症患者OPN和CA125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结论:OPN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CA125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选自1994年2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托。结果:10年间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占同期妇产科手术981例的6.32%,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51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2.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柯妍  沙青  严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603-4605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患者(包括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1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ki-67的表达情况,以增殖指数为统计指标。结果:卵巢EMS和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ki-67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组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的ki-67表达在增生期均显著高于分泌期,EMS异位内膜增殖指数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异位内膜ki-67增殖指数在增殖期低于在位内膜,但在分泌期则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EMS异位内膜腺体Ⅰ~Ⅱ期时的ki-67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但在位内膜的ki-67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活性,EMS异位内膜细胞持续增殖活跃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成九梅  李伟  段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069-3070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19例属于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属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2~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2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6个月复发。4例患者在服孕三烯酮2~4个月时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停用后经口服肝泰乐、联苯双酯后,转氨酶很快恢复正常。另有5例患者体重增加了3 kg以上,9例面部出现痤疮,均在停用孕三烯酮后恢复正常。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梅  LIU Hui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095-3097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42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组织,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7例,病灶侵及腹直肌5例,侵及腹膜2例,腹壁手术瘢痕多发异位结节3例;术后随访2例复发,均为应用局部麻醉者。其他部位的内异症手术27例,其中会阴切口瘢痕内异症侵及肛门扩约肌3例,阴道壁内异症侵及阴道直肠膈3例,术后分别加用达那唑治疗3~6个月,经随访27例均无复发。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者,在治疗期间症状明显减轻,但肿块无明显缩小,均于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出现症状。阴道后穹窿内异症1例,用达那唑治疗9个月,停药随访8年未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采用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为宜;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最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探讨M-CSFR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实验组(经腹腔镜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EMs)异位内膜标本30例、在位内膜标本15例;同时收集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M-CSFR mRNA含量,探讨M-CSFR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标本M-CSFR水平分别为33.70±25.97、17.79±5.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标本M-CSFR水平为5.52±2.44,明显低于实验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M-CSF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FR可能参与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CD44v6、ICAM-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钙粘附素E(E-cadherin)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30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CD44v6、ICAM-1和E-cadherin检测。结果:①异位内膜组CD44v6、ICAM-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位内膜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ICAM-1、E-cadherin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