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DAI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DWI与常规MRI序列脑内病灶的检出数,分析DWI中不同部位病灶数与患者相应GCS、GOS评分的关系. 结果 (1)29例各序列脑内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为:DWI(19.24±5.72)个,FLAIR(14.41±4.50)个,T2WI(10.58±3.79)个,T1WI(4.83±2.11)个.DWI的病灶检出数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中轴(胼胝体、基底节区、脑干)病灶数与GCS、GOS评分旱负相关(P<0.05),总病灶数及外周病灶数与GCS、GO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WI为DAI病灶检出的敏感序列,脑巾轴病灶检出数可作为DAI患者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WI、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57例,很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3组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比较颅脑外伤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不同病变部位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结果: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中,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DAI患者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病变部位中,SWI检出累及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结论:SWI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中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病变部位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随访研究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的Harris评分、VAS评分与病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2011年在我院采用ESWT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6例82髋。评价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改善与MRI显示股骨头内病灶大小和髋关节腔积液变化相关性。结果总随访髋数79髋,ESWT治疗后MRI显示病灶缩小共40髋(50.6%)、髋关节腔积液减少48髋(60.6%)。髋关节综合功能改善、疼痛症状变化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有统计相关性(P0.05),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统计相关性(P0.05)。结论 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评价改善与关节腔积液分级、积液变化具有相关性,与病灶大小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20例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患者,肺内病灶5个以下,总计病灶数56个,平均每例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2.1cm(0.5~3cm)。其中单肺转移13例,双肺7例。原发病灶均有病理诊断,肺转移均经CT或MRI检查后临床诊断。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病灶内。观察治疗后2个月病灶变化。结果20例56个病灶,完全缓解(CR)32个;部分缓解(PR)19个;无变化(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发生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SCTAP对肝癌检测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SCTAP)对肝癌的检测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3例肝局灶性病变采用SCTAP、常规CT、DSA显示病灶个数的差异性,分析肝局灶性病变SCTAP影像学征象。结果:SCTAP较常规CT及DSA对显示小于30.0mm病灶数及小于10.0mm病灶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有显著性(P<0.05),而对大于30.0mm病灶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灶周边可有门脉供血而内部无门脉供血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SCTAP为肝癌的可切除性判断及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结论:SCTAP与常规CT、DSA比较,对小肝癌或微小肝癌的检测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结合其它影像学手段,可明显提高其特异性。对于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SCTAP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共检出57个肝病灶。动脉期(延迟25s)检出48个,门脉期(延迟60s)检出49个,延迟期(延迟3~5min)检出30个,平扫加门脉期检出病灶数与动脉期加门脉期相等。延迟期并不增加病灶检出数。黑色素瘤肝转移:多期增强CT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期螺旋CT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肝转移瘤三期螺旋CT扫描的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365个肝转移瘤病灶的三期螺旋CT扫描图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肝转移瘤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数分别为86%、95%和88%。强化方式呈多样性,以边缘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强化为主要特征,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更易发现病灶。结论:三期螺旋CT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肝转移瘤特征的显示,可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传统软组织窗基础上加用肝组织窗对提高肝内病灶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859例患者的895张顺序编号的CT片是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评价的。所有的肝脏成像均采用两种窗技术进行,即起初软组织窗和随后肝组织窗。逐例记录了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与符合率。确定了利用肝组织窗有新增病灶的患者比例。对两种窗技术在检出病灶数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59例中,205例(24%)患者在软组织窗和肝组织窗上有肝脏病灶,其中,40例(14.6%)患者随着肝组织窗的加用,检出的病灶数亦增多。这40例中的14例患者具有在软组织窗上看不见的新增病灶。两种窗技术的病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一的软组织窗不足以全部发现肝内病灶,因此,有些病灶容易漏诊,而肝组织窗的加用,可有效提高肝脏病灶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几年来收治东北三省囊虫病人共495例,均经组织活检证实。住院患者口服吡喹酮或丙硫咪唑治疗经2—3个疗程后X线复查发现一部分病人的病灶已钙化。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效果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临 床 表 现 本组6例病人感染虫卵后,体表均可出现囊虫结节,数量自数十至数百个,发生部位有皮下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CT表现、预后,提高对HIV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48例,穿刺病理证实11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证实10例;对比分析不同病灶数量、治疗方式、形态及有无基础疾病的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预后。结果72.5%患者无临床症状,43.5%的患者有基础疾病,88.4%的患者血白细胞数正常,51.9%患者血沉升高;肺隐球菌病灶形态单发结节型33.3%,多发结节型52.2%,实变型14.5%;结节病灶长径平均(15.00±12.02)mm;单发病灶、空洞、钙化、纵隔肿大淋巴结、胸膜凹陷征、胸腔积液、晕征、毛刺征、刀切征的构成比分别为34.8%、21.7%、0%、0%、24.6%、4.3%、46.4%、26.1%、81.2%。不同病灶数量、治疗方式、形态及有无基础疾病的HIV阴性肺隐球菌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HIV阴性肺隐球菌临床症状轻,CT特征有助于肺隐球菌病诊断。无基础疾病、单发病灶、手术+药物治疗、结节型病灶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优于有基础疾病、病灶多发、药物治疗、实变型病灶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T下Bosniak分级和MRI下Bosniak分级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共42个肾脏囊性病灶)同时具备CT和MRI影像资料,并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作为最终诊断,采用ROC曲线比较二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性能.结果 CT下Bosniak分级Ⅰ~Ⅳ级分别为6个、24个、9个、3个,对照病理结果其假阳性病灶数0个,假阴性病灶数14个.MRI下Bosniak分级Ⅰ~Ⅳ级分别8个、18个、10个、6个,对照病理结果其假阳性病灶数0个,假阴性病灶数11个.MRI下Bosniak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T下Bosniak分级,前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后者.结论 MRI下Bosniak分级对于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性能高于CT下Bosniak分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MRI下Bosniak分级.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骨坏疽、汗腺炎、术后炎症浸润骨髓炎、吻合口炎、腮腺炎和长期不愈合的外伤等共316例进行了放射治疗结果分析。男211例,女105例。年龄24~70岁。从发病到接受放射治疗由数天到2~2.5月,骨髓炎为数年。放射治疗前全部病人进行了药物治疗,2/3的病人进行了外科手术(常常不是一次),多数病例由手术和理疗合并治疗。治疗无效后改为抗炎症放射治疗。病灶直角照射,电压150~200千伏,过滤铜板厚0.8~1.5毫米,光距30~40厘米。。病灶一次有效剂量平均15~35拉德。一周照射2次时,如病情未加重,两次间隔可缩短到1~2天。病灶总剂量50~300拉德。每次剂量和总剂量由病灶特点和敏感度所决定。放射治疗过程中还采用了药物和药膏(计算菌丛的敏感性)治疗。术后腮腺炎总剂量不超过50~300拉德。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病灶放射治疗有明显的抗炎  相似文献   

13.
氩氦刀(Ar-He cryotherapy)是肿瘤治疗方面近年来一种相当有效的新的微创性物理疗法.其原理就是通过介入人体微控针的冷冻来促使病灶组织快速降温、冷冻及融化,产生不可逆损伤,从而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我院行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数已累计600余例,且近期疗效满意.氩氦刀手术术中或术后可出现伤口疼痛、咯血、气胸、发热等并发症,但冷休克极少发生,我院自行此项手术来尚属首例,现报道应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出现冷休克1例.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对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后的螺旋CT表现,评价CT征象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经超声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22例、共26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结果 21个病灶肝动、门脉双期病灶内和边缘部均未见强化。7个病灶肝动脉期病灶周围的肝组织见斑片状轻度至明显的强化。5个病灶肝动脉期病灶内或病灶边缘部见结节样强化。结论 螺旋CT的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地判断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当双期扫描病灶内无强化时,说明病灶无肿瘤残留;当动脉期病灶周围肝组织出现斑片状轻度至明显强化时,属于微波凝固治疗后的正常反应;当动脉期病灶内或病灶边缘部出现结节样强化时,说明病灶内肿瘤有残留复发。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在肝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53例肝转移性肿瘤,共计87个病灶.18个病灶直径≤1 cm;56个病灶直径1~3 cm;13个病灶直径3~5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观察肝转移瘤的坏死情况.结果 PEI治疗后1个月MR或CT复查,18个直径≤1 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100%;直径1~3 cm 56个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7.5%,再次治疗后完全坏死;13个病灶直径3~5 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61.5%,经过2~3次治疗,病灶彻底坏死.结论 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直径≤3 cm的单个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对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进行颅脑磁共振常规及SWI序列扫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2例,分析其磁共振常规序列及SWI序列影像表现。结果 22例患儿于T1加权序列(T1WI)发现病灶数28个,病灶直径为0.5~11.2 mm,平均(6.4±1.8)mm;于T2加权序列(T2WI)发现病灶数35个,病灶直径为0.5~14.6 mm,平均(7.1±1.7)mm;于SWI序列发现病灶数为66个,病灶直径为0.5~25.8 mm,平均(14.3±1.8)mm;T1WI与T2WI序列病灶平均直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与T1WI、T2WI序列病灶平均直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SWI序列较常规序列更能清楚显示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复习了26例原发性肝癌(HCC)或腺癌增生的32个病灶经PEI治疗前后的CT和CTAP表现。2例手术切除标本经组织学检查。以评价HCC或不明确恶性病灶经PEI治疗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变化。病灶大小在8~66mm之间,多数小于3cm,24个病灶为单独PEI治疗,8例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后进行PEI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脑脂肪栓塞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脑脂肪栓塞(CFE)的临床及MRI及CT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3例急性CFE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结果 (1)3例均为长骨骨折,在外伤后或骨折固定、复位数小时后突发精神状态改变。(2)醒状昏迷是主要临床表现。(3)3例患者MRI能明确显示病灶,1例CT显示了病灶。(4)MRI、CT显示脑内病灶均呈基本对称性分布,为边缘模糊的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CT呈低密度。病灶均累及脑干、分水岭区脑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2例病灶累及小脑。(5)1例患者发病康复治疗3个月后MRI复查示脑内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急性脑脂肪栓塞的临床及MRI、CT影像改变具有特征性,MRI在病灶显示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瘤患者 89SrCl2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骨转移瘤患者89SrCl2 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已确诊骨转移瘤经89SrCl2 治疗的患者 4 2例 ,与正常对照组 2 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CD 4 CD 8值 ,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免疫指标及病灶数变化。结果 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各组间免疫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与骨转移瘤患者及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各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各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经89SrCl2治疗 ,4 2例患者中 37例 (88 10 % )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以疼痛评分为指标则 4 2例患者中 33例(78 5 7% )有效 ,2 9例 (6 9 0 5 % )病灶数减少。结论 89SrCl2 治疗骨转移瘤有效 ,并可提高免疫功能 ;治疗后免疫指标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规范的手术、选择性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下多数预后良好。131I治疗目标分为清甲治疗、辅助治疗及清灶治疗,其可完善疾病分期、便于随诊、降低疾病复发及死亡风险,但临床实践中仍在存诸多待明确的问题,如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中,亚临床病灶判断困难,且无用以指导治疗的Tg临界值,增加了辅助治疗的决策难度;治疗后随诊中,尚无评价结构性病灶131I治疗疗效的标准;TgAb的存在会影响病情判断;131I累积剂量相关并发症亦需监测管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数篇DTC患者131I治疗相关的文章,多方位讨论了当下131I治疗中的难点和我国学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