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原因、防治措施及估测预后.方法 使用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及三维成像,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6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发生残余分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8例,其中单发性房间隔缺损46例(82.1%),多发性房间隔缺损10例(17.9%);术后微量残余分流的患者32例(57.1%),少量残余分流的患者22例(39.3%),中量残余分流的患者2例(3.6%),检出的残余分流以微量残余分流为主;患者残余分流在术后即刻被检出的有45例(80.3%),术后3d复查时检出的有9例(16.1%),3个月复查时检出的有1例(1.8%),6个月复查时检出的有1例(1.8%).结论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出现的原因大多是术前未能准确评估房间隔缺损的数目、大小、形态、解剖毗邻及边缘的软硬程度.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三维立体图像,能更准确地反映房间隔缺损的形态结构,可为临床提供更为迅速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引导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例施行了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钮扣状伞封堵器行封堵术,对4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行闭堵术.取胸骨旁四腔切面和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引入球囊导管,测定房间隔缺损口的大小,引导和确定封堵器安放的位置,监测封堵器开放及封堵缺损口后血流左向右分流的情况.结果术中超声测量的房缺直径比球囊导管测得的伸展直径要小于2~3 mm.封堵器安放成功者4例,未成功者1例.成功的4例术后随访示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明确左向右的残余分流,二尖瓣、三尖瓣功能未受影响.结论只要多切面多角度测量房间隔缺损口的大小和监测封堵伞的安置位置,经胸超声探查可基本满足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引导和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1年5月~2000年12月为不同心脏病病人施行体外循环直视心内手术,其中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6例,本文就成人ASD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本组男2例,女14例,年龄16~45岁,活动后有心悸、气促、胸闷12例,全部病例均在左侧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2级者14例、3级2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16例、分裂15例,6例做右心导管检查。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0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9例,右心室肥大6例,胸部X检查右心室增大12例,肺动脉突出11例,全部病人均行超声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技术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目前该治疗技术病例入选标准、操作技术及封堵术中、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都在不断摸索和总结。本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1月共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105例,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 ASD7例及PDA3例,均在透视及食道超声心动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术后24小时、1月、3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例ASD及3例PDA封堵伞置入全部成功。ASD病例术后24小时TTE显示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3例完全闭合;PDA病例术后即刻经逆行主动脉造影及24小时TTE显示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月所有病例TTE显示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3月,X线检查全部病例显示肺血减少,TTE示惦记主室缩小。结论 Amplatzer封堵伞是治疗继发孔型房缺及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随访。结果 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直径5~34mm,术中、术后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监测,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房水平分流情况。结果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显示:房间隔封堵器位置合适,房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提高,患者活动增加。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风险及并发症,为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ASD、VSD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经股动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肌酐水平。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为96.7%(29/30),B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A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为(50.45±10.46)min,短于A组的(68.79±12.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6±3.46)d,短于A组的(8.78±5.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肌酐水平为(32.15±13.56)μmol/L,B组肌酐水平为(32.65±13.59)μ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VSD、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保留了传统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且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04~2020-01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91例,其中46例实施TT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试验组,另45例实施TTE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0-18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对比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在遵循患儿意愿的情况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组),19例患儿给予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胸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皮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经胸组,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3-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独立引导继发孔房间隔缺损(Ostiumsecundumdefect,O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09~12采用PHILIPS公司Sonos7500型超声显像仪独立引导下进行OSD封堵术8例。术前经二维及RT-3DE检查明确诊断;术后经RT-3DE检查证实封堵效果。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6h均可自由活动,1~2d出院。未见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封堵器脱落、栓塞等并发症。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单独应用RT-3DE引导OSD封堵术是可行的,并具有真实再现OSD空间立体形态、位置和毗邻解剖关系,无放射线,无需心脏造影检查等其他引导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6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分别为(1.21 ±0.21)d、(5.12±0.55)d、(3.31±0.37)万元,均优于对照组的(2.44 ±0.95)d、(9.72 ±2.21)d、(4.32±1.25)万元(t=2.38、1.92、5.31,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χ^2=14.28,P<0.05).结论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中房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所有心脏病中其发病率高达18.0%,以往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预后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房室间隔缺损治疗中,但是介入手术的要求较高,术前准确的检查和术中精准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超声心动图成为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1]。我院在26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应用了超声心动图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