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希让  田清芬 《眼科研究》1990,8(3):174-176
对患萎缩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577例(595眼)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特征为:(1)67.59%的病例发生在年青人,70.25%为近视或高度近视。(2)裂孔小,数目多,且绝大多数分布在颞侧视网膜。(3)74.62%以上与视网膜退行性变性有关,2/3以上的病人有玻璃体液化和色素游离。  相似文献   

2.
董应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2,10(4):241-243
1980~1990年,共收治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28例,其中马蹄形裂孔757例(760只眼),占43.8%.在757例中,男性518例(占68.5%),女性239例(占31.5%),年龄7~77岁(多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在760只眼中,近视及高度近视者占76.32%,有玻璃体机化牵引者占42.5%。760只限均行手术,其中733只眼为巩膜外垫压术。结果662只眼治愈,总治愈率为87.11%(662/760)。本文就马蹄形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裂孔长度达眼底周长1/4或更长的称巨大裂孔。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虽占少数,但因治疗困难,疗效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率在50~63%。且由本组患者分析,多数为青少年,因此更应重视。现将1979年6月至198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9例、41眼视网膜巨大裂孔,简要小结,试找出其特点,并讨论其治疗。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 选取1999年11月~2000年7月眼科超声检查视网膜脱离伴明确裂孔的连续临床病例48眼,每眼均经过各个方位的超声探测。结果 当连续性脱离视网膜光带中有明显中断,且断端间距大于1mm时,可诊断为视网膜裂孔。马蹄形裂孔中18眼在孔前缘有玻璃体牵引,4眼PVD刚好至后缘,8眼在前后缘均有牵孔;黄斑裂孔中6眼在黄斑处有玻璃体牵引,6眼有完全PVD。巨大裂孔中2眼无明显PVD,大量皮质在裂孔中;1眼后缘有明显牵引。结论 应用超声可以诊断部分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周围多有玻璃体牵引,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对此部位的处理,超声诊断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有帮助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后脱离与周边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周边视网膜裂孔的患者中玻璃体后脱离(PVD)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激光治疗的指征。方法:44例(54只眼)按年龄及屈光分为两组,均行三面镜检查周边部眼底,以90D前置镜观察眼球运动时玻璃体的状况。记录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周边变性,测量眼轴长及屈光度并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多波长激光治疗。结果:50岁以上视网膜周边裂孔患者均有PVD,与年龄相关;50岁以下由于高度近视,眼轴增长,PVD发生率也高于正视眼的同龄人。多波长激光治疗效果良好,仅有5例除激光治疗外尚需要做巩膜外加压。结论:视网膜周边裂孔患者PVD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或屈光度增加、眼轴增长而上升,多波长激光预防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形态与视网膜瓣翻转的关系、手术适应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我院收治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2例73眼,单纯型5眼,复杂型68眼.放射状撕裂38眼。手术方法基本分为五种类型。结果单纯型均为非撕裂型.撕裂型巨大裂孔易致度数扩大,视网膜后瓣翻转严重,选择玻璃体手术,结合或不结合环扎加压水,冷凝及激光封孔,总痊愈率为78.0%;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各种手术,其痊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大裂孔形态及巨大裂孔后瓣视网膜翻转程度有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封闭裂孔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寻找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病人术前检查的关键性步骤。但是由于裂孔过小,位置偏前,色泽过淡,网膜隆起过高、屈光间质混浊等因素,寻找裂孔有时相当困难。为了在看到视网膜脱离后能有规律地发现其裂孔所在位置,现将我院近三年半以来的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人224例,264眼(记录不全及未找到裂孔及未作手术者未统计在内),就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裂孔位置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瑶  倪焰 《临床眼科杂志》2001,9(2):124-125
目的:探讨国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视网膜裂孔数目、形态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64例64眼,以40岁为界划分为两组,就两组患者其视网膜裂孔数目,形态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裂孔均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裂孔(圆孔比率)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结论:低年龄组患者裂孔均数明显高于高年龄组患者,高年龄组患者圆形裂孔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患者,年轻视网膜脱离患者更存在多发裂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兄弟二人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病因学视网膜穿孔/病因学  相似文献   

10.
找到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病人术前检查的关键步骤。如果注意到脱离形状是同裂孔位置、重力作用和视网膜贴附的解剖部位(锯齿缘、视神经)有依赖关系,那么,寻找裂孔就相当容易。视网膜脱离通常从裂孔处开始,向锯齿缘扩展,尔后视重力大小向视乳头扩展,或是《绕过》视乳头。因此,裂孔所在一侧的脱离程度几乎总比对侧高,由此可见,视网膜脱离形状取决于裂孔  相似文献   

11.
睫状体扁平部的无色素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紧密粘连,不易分离,加之通常用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均难窥到扁平部,因此,对扁平部裂孔和上皮脱离尚未引起广泛注意。1941年Klien[1]作了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脱离的临床病理报告。自从1950年Schepens(?)Bahn[2]强调了双目间接检眼镜和巩膜压迫器对观察锯齿缘部的重要意义以来,国外有关本症的临床报告日益增多,最近我科遇到一例睫状体上皮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经电凝封孔治愈特报告如下。检查方法检查仪器用900型裂隙灯及附有锯齿缘压迫(附  相似文献   

12.
赵乃凡  赵东生 《眼科研究》1997,15(3):200-202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各类型裂孔的发病与眼内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通过电脑视网膜脱离病史管理系统检索1361只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眼进行分析。结果有裂孔眼中无晶体眼占2.0%。格子样变性与蜗牛迹变性占68.4%。黄斑裂孔的格子样变性(含蜗牛迹变性)占59.3%,可能与周边多发裂孔有关。睫状体平坦部上皮脱离及裂孔在锯齿状缘截离和巨大裂孔中分别有42.1%与36.8%的出现率。近视性黄斑裂孔占88.6%,特发性黄斑裂孔仅2.8%。结论电脑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和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巨型裂孔即为达到或超过70的裂孔,它的预后不良,原因为:(1) 裂孔缘处的视网膜常有翻转;(2) 视网膜的裂缝呈放射状伸向后极部;(3) 裂孔范围大,达180以上;(4) 玻璃体内或视网膜附近存在严重的细胞增殖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玻璃体切割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出现,改善了这种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本文评价这些新技术并与常规手术方法作比较。作者所用的常规方法为裂孔边缘冷凝,然后以保存的巩膜作巩膜上折叠条带以及经巩膜的视网膜下放液。存在视网膜翻转时,经睫状体平部伸入一小钩试将其翻转复位,如作内眼手术,则经睫状体平部作玻璃体切割,必要时以玻璃体切  相似文献   

14.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作者1986~1990年应用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44眼获得成功,治愈率达88%;6眼失败。视网膜复位后视力提高者19眼(43.2%),不变者22眼(50%),下降者3眼(6.8%)。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并对氩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优点、封闭视网膜裂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治疗中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168-170)  相似文献   

16.
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崇哲  高育英 《眼底病》1992,8(3):168-170
  相似文献   

17.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以封闭裂孔和迫使视网膜复位为主。术前须详查裂孔,定位准确,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了正确记录裂孔部位,保证手术顺利,要熟悉一些有关的组织解剖、标志和数字。眼球直径:眼球的水平、垂直、前后径并不相等。一般前后径作为24mm,周长为75mm。高度近视眼每增加3D,延长轴径1 mm。子午线:是通过眼球前、后极的球面弧形连线。临床上以时钟指针方向表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周边裂孔封闭,黄斑裂孔闭合,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盲目率有显著性下降(X2=10.971,P=0.001).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注入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黄斑裂孔特别是合并周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由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可产生严重的增殖膜 ,裂孔不能有效封闭 ,不能有效的缓解牵引 ,往往导致手术的失败 ,本文总结了 40例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治疗情况 ,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本组患者均为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 ,共 40例 40眼 ,男性 2 5例 (占 6 2 .5 % ) ,女性 15例 (占37.5 % ) ,平均年龄 47.8岁 (2 3~ 72岁 )。病程 2周~ 12月 ,平均 6 2天 ,其中 <30天 12例 ,30~ 5 9天 11例 ,≥ 6 0天 17例。屈光状态 :正视眼 2眼 ,- 6 D以下近视 17眼 ,- 6 D以上…  相似文献   

20.
周边裂孔合并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边裂孔合并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特点和疗效。方法 :11例患者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 ,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周边裂孔 ,硅胶带环扎或外加压 ,放液 ,注气。结果 :随访 6月~ 2年 ,视网膜复位良好 ,黄斑孔贴附。最终视力均在 0 0 2以上 ,其中≥ 0 0 5者 9例 ,最好视力 0 2。结论 :手术关键是封闭周边裂孔 ,配合气体填充。手术方法简单 ,成功率高 ,术后视力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本组病例黄斑裂孔的形成可能与视网膜急性缺氧 ,黄斑囊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