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和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室间隔缺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整个麻醉过程中不应用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后处理组(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和预处理+后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后分别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每组15例。记录和比较各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2)和体外循环后1 h(T3)、6 h(T4)、12 h(T5)、24 h(T6),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质量浓度。结果各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入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2~T6时点的血浆cTnⅠ、Mb和CK-MB质量浓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拟行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术的患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即芬太尼组(F组)8例,异丙酚组(P组)9例,异氟醚组(Ⅰ组)10例。麻醉诱导:对照组静脉注射力月西0.1mg/kg,芬太尼5mg/kg,维库溴胺1.0133g/kg;两观察组的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用量同对照组。结果两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于各时相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观察组之间各时相cTn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有一定的但不完全的心肌保护作用;②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颜克华  ;李利文 《当代医师》2014,(12):1610-1613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非体外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PC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O组),每组12例.三组均应用静脉麻醉药物诱导和维持.麻醉诱导后(T1)、冠脉血管重建后1 h(T2)、冠脉血管重建后6 h(T3)、冠脉血管重建后24 h(T4),分别检测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TNT-hs)、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射血分数、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TNT-hs、CK-MB、TNF-α T2、T3、T4时均显著增高(P<0.05),而NT-proBNP则T4时显著增高(P<0.05);其中三组CK-MB、TNF-α及SPO组和SPC组TNT-hs T3时达峰值;对照组TNT-hs呈持续性升高;NT-proBNP T4时达峰值.SPO组和SPC组T3、T4时TNT-hs、CK-MB、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C组和SPO组NT-proBNP T4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围术期七氟醚后处理和七氟醚预处理均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七氟醚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1%七氟醚,至CPB开始时结束;对照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剐于麻醉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1h、术后8h和24h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DA、SOD、cTnI、CK与CK.MB均在正常范围,MDA、cTnI、CK与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各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下降(P〈0.05);七氟醚组血清中MDA和cTnI在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OD、CK和CK-MB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is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拟行先心病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C组,n=20),不给予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预处理组( S组,n=20),于劈开胸骨后持续吸入2MAC (2×1.71%)浓度的七氟醚,至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前结束。2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08~0.12mg/kg、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3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按需追加咪唑安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及电除颤情况。于麻醉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min(T1)、CPB停机即刻(T2)、CPB停机后6h(T3)和CPB停机后24h(T4)5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TnI、CK-MB、MDA水平均于T1时升高,T3时达到峰值,T4时出现下降。组内比较,在T1~4时cTnI、MDA水平均高于T0(p<0.01);各时点cTnI、MDA水平组间比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S组cTnI、MDA水平低于C组(p<0.01)。各时点CK-MB水平组间比较,T0~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S组CK-MB水平低于C组(p<0.01)。C组SOD活性于T1时开始降低,T2时达最低值,T3时出现回升,T4时恢复T0水平;T1、T2及T3时SOD活性均低于T0( p<0.01),S组T1~4时SOD活性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SOD活性组间比较,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间66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人,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常规剂量抑肽酶,B组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h、24h、4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在基本相同的身体情况及手术情况下,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抑肽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三种全程麻醉维持方式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PS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丙泊酚、七氟醚、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程维持麻醉。在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即刻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 h(T2)、4 h(T4)、8 h(T8)、24 h(T24)、48 h(T48),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三组各时点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cTnI、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升高,P组、PS组于T8达高峰,而S组于T4达高峰。与P组、PS组相比,S组cTnI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与全程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相比,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幼犬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幼犬, 随机分为预处理组(Ⅰ组,n=10) 和对照组(Ⅱ组,n=10), 观察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循环情况.分别于麻醉后(T1),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15 min(T2),4 h(T3),24 min(T4) 时间点取血样, 检测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心钠素(ANP),心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结果: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24 h低血压发生率均优于Ⅱ组(P<0.05).主动脉开放15 min后,两组CGRP和ANP均增高(P<0.01),但Ⅰ组高于对照组(P<0.05);ET和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也上升(P<0.01),但预处理组上升幅度低于Ⅱ组(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sevoflurane)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17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平均年龄48岁,BMI:(22.7-2.6) kg/m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和对照(CON)组(n=20),SEV组患者体外循环前接受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而CON组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采集术前、术后2、24 h血液,检测cTnI浓度;心脏彩超评估术前、术后24h左室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记录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取得两组患者取心房肌标本(n=5),进行lncRNA测序和分析.结果 SEV组患者:术后2h[0.58 (0.33,0.90) ng/mL vs 1.06(0.55、2.16) ng/mL,P<0.05]和24 h[0.66(0.38、1.02) ng/mL vs 1.09 (0.72、1.54) ng/mL,P<0.05]的cTnI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术后24h左室缩短分数值[(39.8±3.3)% vs(33.9±2.8)%,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70.5±4.0)% vs(62.7±4.2)%,P<0.05]显著高于CON组;ICU停留时间[(68±18)h vs(83 ±26)h,P<0.05]显著短于CON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分析出73个上调和95个下调基因,结果提示心肌细胞凋亡相关的IncRNA通路可能参与七氟醚心脏保护.结论 体外循环前七氟醚预处理对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具有早期心肌保护作用;心肌细胞凋亡相关lncRNA通路可能是七氟醚预处理心肌保护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579-58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OPCABG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静脉输注联合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静脉输注进行麻醉,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2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浆中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 h MYO、CKMB及cTnI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浆中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 AngⅡ、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ngⅡ、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静脉输注联合七氟醚吸入对行OPCABG患者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测定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MI组CK、CK-MB、LDH以及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CK、LDH以及HCY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7.5%、82.5%、75%和57.5%。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冠心病人和6例可疑冠心病者进行冠脉造影(CAG)、经静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MCE)和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三项检查,共入选冠脉60支和心肌区段180个.MCE和SPECT以左心室9段分法进行心肌灌注记分,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MCE和SPECT的对比分析.[结果] 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MCE和SPECT敏感性均为92.8%,特异性分别为83.3%和6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和8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80.0%,P均>0.05.两种方法对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右冠状动脉高.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60支冠脉分为4组,各组之间MCE分值差异显著,狭窄程度越大,分值越小,P<0.05~0.001,同一组中,MCE与SPECT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MCE分值与SPECT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 经静脉MCE与双核素SPECT均能有效地检出病变心肌范围和病变冠状动脉,两者对评价心肌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王焱 《中外医疗》2010,29(19):14-1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轻度窒息组患儿的LDH、HBDH、CK、CK-MB显著高于重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测(TUNEL标记),透射电镜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RT-PCR)。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透射电镜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核质分布均匀,染色较淡,胞浆内线粒体膜完整,嵴清楚;术后1~4W心梗组可见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变,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术后2~4W心梗组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Ⅰ型胶原mRNA上升。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出现间质纤维化。间质胶原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验证三磷酸腺苷依赖性钾通道(KATP)的开放在兔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将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优降糖组,预适应组,优降糖+预适应组。结果发现:预适应能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7.40±1.48)%、(39.50±6.26)%],而优降糖能取消这一作用[(37.20±6.86)%、(39.50±6.26)%]。优降糖为KATP的特异拮抗剂,说明KATP的开放是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一个重要偶联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氟伐他汀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雄性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MI)模型,MI后24b随机分为2组:MI组(n=18)和氟伐他汀组(n=18),另设假手术组(n=18)。大鼠MI后24h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后检测非梗死区心肌中肿瘤坏死因子口(TNF-α)的含量、凋亡基因PDCD5 mRNA及其产物蛋白的表达。结果4周后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和假手术组存活大鼠分别为16只、17只和17只。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TNF-α含量和PDCD5 mRNA及PDCD5蛋白表达与氟伐他汀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氟伐他汀组上述指标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大鼠MI后非梗死区心肌中TNF-α的含量而降低非梗死区心肌中PDCD5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似,是心室重构难以逆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发生机制复杂,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等参与外,自噬、微RNA等亦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心肌纤维化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肌水肿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磁共振成像(MRI)能评估缺血后心肌水肿的形态和程度。该文综述了MRI对缺血性心肌水肿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其中,T2加权像、23Na MRI可对心肌水肿的形态做出评价,而心肌水肿的弥散加权成像、T2映射、钆对比剂注射后早期成像等技术已日益成熟,可进一步定量评估组织水肿的程度,且能够先于形态学检测到心肌信号的变化。这些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发展及临床治疗结果的判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俭雄  石理 《海南医学》2006,17(10):49-49,113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物(新西兰兔)实验方法,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AMI组(A组)与MIP组(B组)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MI后24小时内B组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24h后B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VT诱发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在AMI的家兔模型,B组诱发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提示MIP可以减少AMI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