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分离出的1203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301株(2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68株(22.3%)、鲍曼不动杆菌186株(15.5%)、大肠埃希菌116株(9.6%)、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株(9.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最低为0、肺炎克雷伯菌为0.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王红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9,(3):26-29
目的:明确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痰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用VITEK仪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呼吸道感染前五种病原菌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南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有极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为100%。结论:分析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相似文献
3.
何志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4):655-656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难治性多耐药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日益增多,耐药菌株明显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笔者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入住我下呼吸道感染2 39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本院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872株致病菌(包括条件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占63.1%、革兰阳性球菌(G^ 球菌)占20.3%、念球珠菌占15.6%、取卡菌占1.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8%)、肺炎克雷白菌(11.2%)、鲍曼不动杆菌(7.0%)、大肠艾希菌(6.8%)、肺炎链球菌(3.3%)、肠球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8.0%)等。对抗生素耐药监测发现2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3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分离率分别为66.7%和72.3%。结论:及时掌握下呼吸道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的最新动态,可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平板接种法对4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163例(37.05%)。排列前四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是: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等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细菌耐药和产生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某市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2003年和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共906株,占21.06%,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41%,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5.8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分列前3位;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此外,真菌感染日趋增加,亦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生素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1025例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358株病原菌,包括932株G-菌(68.63%)、229株G+菌(16.86%)以及197株真菌(14.50%)。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0.47%)、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4.43%)、大肠埃希菌(12.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52%)。主要G-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20.0%,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0.0%。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呈现高耐药和多药耐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6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 263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5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317例(70.0%),革兰氏阳性菌(G+)91例(20.1%),真菌45例(9.9%)。位列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G-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G+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等;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均较为敏感。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为主,其次是G+、真菌。经验治疗可选择头孢三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四代、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等治疗或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状况,给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
依据,并且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深部痰液进行培养,共培养分
离出3936 株致病菌,对其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鲍曼不
动杆菌检出率最高为905 株( 23%)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818 株( 20.8%) 、铜绿假单胞菌768 株( 19.5%) 、金黄
色葡萄球菌405 株( 10.3%) 、大肠埃希菌350 株( 8.9%) ;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最低为0.1%,肺炎克
雷伯菌为0.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下呼
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依
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依据,并且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深部痰液进行培养,共培养分
离出3936 株致病菌,对其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鲍曼不
动杆菌检出率最高为905 株( 23%)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818 株( 20.8%) 、铜绿假单胞菌768 株( 19.5%) 、金黄
色葡萄球菌405 株( 10.3%) 、大肠埃希菌350 株( 8.9%) ;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最低为0.1%,肺炎克
雷伯菌为0.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下呼
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依
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1年至2003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35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优势.占52.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占9.6%。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没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医师必须依据病原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协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56.5%,革兰阳性球菌为27.8%,真菌为15.7% .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大多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真菌占一定比例,耐药率不断提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培养出的266株感染病原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占66.54%,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30.83%)、铜绿假单胞菌(13.53%)、肺炎克雷伯菌(8.65%);G+球菌占16.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1.65%);真菌感染占16.54%。非发酵G-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80%以上。结论 ICU非发酵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有增加趋势。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采取措施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变迁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状况,为病原学调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4软件统计分析1998,1999及2000年本院所有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病原菌变迁方面,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念珠菌等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日益增多,耐药性方面,葡萄球菌属细胞对苯唑西林,链球菌对青霉素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假单胞菌属细菌对哌拉西林等经验治疗中常用药物的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等特殊耐药菌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已占有相当比例。结论:及时了解下呼吸道细菌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的变化,加强对特殊耐药菌株的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LRT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将可评价的105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O)组54例,给予加替沙星20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7~14 d;对照(C)组51例,给予左氧氟沙星20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7~14 d。结果:O、C 2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6.7%(36/54)和62.7%(32/5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3%(52/54)和94.1%(48/5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1%(49/51)和91.3%(42/46);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54)和7.8%(4/51)。上述2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左氧氟沙星相似。 相似文献
15.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进行随机比较,头孢吡肟组28例4g/d,头孢他啶组34例4g/d,疗程7-10天,静脉注射。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为89.3%及70.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及67.9%。人体外药敏试验上看,细菌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优于头孢他啶,尤其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两组患者无皮疹及其它副作用。结论 在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头孢吡较头孢他啶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者疗效明显优于头孢他啶,可作为首选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下呼吸道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和分离菌的药敏性,为今后防治该菌所致的院内感染提供一定的资料。方法 对我院2003—01-2006—10出现的37例膜脓毒金黄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62.16%,所有患者均有2种以上原发病,从住院到检出菌的平均天数为30.8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医院的一些侵袭性治疗如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以及治疗仪器鼻导管吸氧、雾化吸入治疗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几率;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仅对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较为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膜脓毒金黄杆菌常发生在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有创操作、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3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幼儿为 RLRTI组,取同期117例非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IgA、IgG、营养不良、过敏体质、合并基础疾病及非正规治疗6个因素与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营养不良、过敏体质及合并基础疾病是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提高幼儿免疫力、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减少与过敏物质接触并及早治疗基础疾病可减少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纽、对照组各30例,治疗纽采用头孢他啶,对照组应用舒普深,均连续治疗1周,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1%,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治疗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麻醉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手术麻醉后下呼吸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神经外科,胸、心血管外科和肝胆外科次之;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其他麻醉方式;60岁以下高龄患者较其他年龄段更易于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结论对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