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秀芬 《中国校医》2021,35(4):318-3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失调、性交痛等症状,已被认为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虽然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得不到缓解,不育患者仍占较高比重.近年研究显示,卵巢功能异常(卵泡发育、黄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地屈孕酮辅助宫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摘除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地屈孕酮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比较治疗6、12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月经周期正常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0.00%,均低于对照组的8.51%和12.77%;月经周期正常率分别为95.74%和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0.85%和7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息肉摘除术后辅助应用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够改善患者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然孕酮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绝经期女性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者进行天然孕酮胶丸口服治疗,200 mg/d,共12 d,停药2周后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83例治疗后内膜转为正常厚度,有效率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阴道流血病例的内膜转化有效率高于无阴道流血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无效者行诊断性刮宫术,其中4例为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用药后无效者中无阴道流血患者病理性子宫内膜例数明显多于有阴道流血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天然孕激素治疗作为绝经后妇女单纯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对用药后无阴道流血的内膜增厚病例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行TCRP,观察组行TCRP联合醋酸环丙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等改变情况,分析有无不良反应和复发。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月经周期正常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不影响治疗。经治疗后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CRP联合醋酸环丙孕酮可促使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且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测法评价子宫内膜分型的分子基础。方法:手术获取排卵日三线型(A型)和均匀型(C型)人窗口期子宫内膜,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孕酮受体A和B在子宫内膜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定位。结果:超声检测分型为A型和C型人窗口期子宫内膜中,RT-PCR结果显示孕酮受体B基因的mRNA表达有差异,孕酮受体A的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孕酮受体B蛋白质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表达有差异,孕酮受体A的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孕酮受体B在介导子宫内膜对孕酮的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超声分型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欣平 《中国校医》2020,34(4):274-276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结合戊酸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激素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EMs患者102例,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1例。对照组接受戈舍瑞林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LH、FSH、VAS评分、Kupperma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2.65±0.54)U/L、FSH(5.12±1.06)U/L、VAS评分(1.73±0.86)分、Kupperman评分(6.32±2.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94±0.87)U/L、(8.67±1.52)U/L、(3.06±1.10)分、(9.8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接受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激素水平,缓解低雌激素所致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孕酮对人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直接影响,并评价其如何影响核心蛋白聚糖(DCN)在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表达,探讨DCN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7月间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术前给予孕激素治疗6个月(甲羟孕酮组),另一组术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未治疗组),6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另随机选择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术中切除标本后立即取材,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后,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CN在经孕酮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与未经孕酮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相比呈现高表达。其中,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全部为DCN阴性表达;未治疗组6例内膜细胞DCN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占20.0%,4例间质细胞DCN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占13.3%;甲羟孕酮组26例内膜细胞呈不同程度DCN阳性表达,占86.7%,24例间质细胞呈不同程度DCN阳性表达,占80.0%。结论 经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DCN呈现高表达,推测孕酮诱导DCN高表达、并通过高水平DCN达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萍 《中国保健》2006,14(10):14-15
目的评价长效醋酸甲羟孕酮(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7例,给予DMPA150mg肌内注射,一月一次,用药半年.观察症状、子宫体积改变,血清E2变化,血清CA125变化,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83例有不同程度痛经,注射一针后,13例诉痛明显减弱或无痛经.治疗3月后均无痛经.治疗前子宫体积(700.32±389.12)mm3.治疗后(510.42±308.00)mm3,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血清E2为(306.47±208.69)pmol/l,治疗后CA125为(50.80±21.56)u/l,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月经改变外,无其他副反应.结论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全有效,价廉、方便、依从性高、副作用少给予方便等特点,适合于成年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吴燕燕  邱建 《中国妇幼保健》2023,(21):4279-4282
目的 分析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总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月经天数、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厚度;检查患者激素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于术后3个月内统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为(181.33±15.21)ml,月经天数(5.32±0.62)d,子宫内膜厚度为(3.36±0.52)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周期为(26.59±3.22)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E2)水平为(129.17±11.02)μmol/L,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为(5.65±0.92)U/L,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为(4.71±0.76)U/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2.81±1.14)g/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8±1.6)s, D-二聚体为(165.2±21.7)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观察组呕吐1例,出血2例,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0,P=0.035)。结论 地屈孕酮可以通过拮抗雌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的月经及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凝血功能,恢复子宫健康生理环境,从而降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中,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8例,根据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血清孕酮5.5nmol/L者67例(A组),血清孕酮≥5.5nmol/L者21例(B组),回顾性分析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早期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对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具有负面影响,并导致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中起着重要的营养及信号传导作用,同时卵母细胞对颗粒细胞的分化及发育也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研究颗粒细胞的基因表达改变可以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微环境进行评估。颗粒细胞基因差异表达可能与卵母细胞质量有关,有可能通过对颗粒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寻找卵母细胞及胚胎选择的生物标记,以提高体外受精的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是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卵丘细胞(CCs)与卵母细胞紧密接触,卵泡液(FF)为卵母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因此,CCs功能及FF成分组成可以反映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CCs为卵母细胞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如丙酮酸、丙氨酸、胆固醇等,并在卵母细胞的成熟、排卵、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FF作为卵巢体壁细胞与血浆之间的媒介,其内的代谢相关分子、激素类分子、活性氧分子及一些细胞因子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发育潜能密切相关.综述与卵母细胞及其胚胎发育潜能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主要是CCs、FF中的相关因子,两者结合为胚胎学家选择最佳的卵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重编程是当前细胞生物学、转化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在体细胞核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及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关注。表观遗传学修饰是重编程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基因组印迹、非编码RNA调控等,这些均可通过不同的机制调控基因组的表达。如卵母细胞发育与成熟过程伴随着基因组的从头甲基化、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去甲基化和组蛋白翻译后的修饰等。此外,受精中,卵母细胞又与进入其中的雄原核发生相互作用,为雄原核基因组的去甲基化等过程提供重编程的环境。总结近年来关于卵母细胞发育和受精过程中重编程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在胚胎发育中的意义,并探讨自然生殖状况下卵母细胞环境对外源性雄原核重编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复杂多细胞生物体来说,严格控制细胞增殖与死亡对细胞功能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而限制体内异常细胞增殖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细胞凋亡.女性生殖细胞的凋亡是卵泡实现募集、选择和优势化的重要途径.近年对于卵母细胞凋亡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Bcl-2家族的调控机制,以及凋亡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泡的发育是涉及多种细胞、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是构成卵泡的重要细胞,卵泡的形成需要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在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和信号分子作用下,颗粒细胞增殖、分化,并通过间隙连接与周围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膜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卵母细胞也可分泌多种因子反作用于颗粒细胞。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间同样存在相互影响,决定卵泡的成熟或闭锁。当这些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或抑制时,可影响细胞因子的生成或传递,从而引起颗粒细胞或卵泡的凋亡,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卵泡的形成,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膜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成熟是一个由多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理过程,主要为完成减数分裂并停滞在第Ⅱ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成为一个可受精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第Ⅱ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停滞主要靠细胞内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c AMP)维持,而黄体生成激素(LH)、表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a2+以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等多种分子和结构及其信号通路均参与或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成熟。现对近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此同时,也为女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组不编码蛋白质的、长度约22~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靶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翻译,主要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组织更新,新陈代谢和细胞寿命等生物过程.近年研究表明,miRNA在卵母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并在卵巢中通过参与调节性腺发育、甾体类激素合成、排卵和黄体形成等,在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的表达与卵泡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综述miRNA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及其在卵泡发育各个阶段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处于同一个微环境中,颗粒细胞通过复杂的缝隙连接与卵母细胞进行细胞之间的“对话”,并调控卵母细胞的生长与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后发生排卵,卵丘细胞通过自身及分泌作用影响着精卵结合及雄原核的形成。在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发现,卵丘细胞与胚胎共培养能够克服发育阻滞,并对胚胎的发育起很好的支持作用。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在基因及转录水平上对卵丘细胞的检测,从而对卵子及胚胎质量进行预测。综述颗粒细胞在卵子生长与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和安全性是目前ART面临的重要课题。线粒体是卵母细胞/胚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器,不仅为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以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与翻译提供能量,还与卵母细胞激活、钙振荡、凋亡程序启动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胚胎中的线粒体全部来源于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损伤也与卵母细胞老化、受精率及胚胎质量降低等密切相关。近年关于人和动物卵母细胞线粒体与ART的研究阐述了线粒体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各种ART手段对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线粒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