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本中心4 512例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分为6组:<35岁组(3 619例,其中11例失访)、35~37岁组(479例)、38~40岁组(262例)、41~42岁组(90例)、43~44岁组(39例)和>44岁组(23例),比较6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为54.42%,随着年龄增长妊娠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 1),35岁以上组明显升高(>20%),40岁以上组高达40%;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44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为0。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38岁以上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结局较差,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2.
不孕症对患者夫妇双方都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然而治疗过程的痛苦、对结局的忧虑、经济负担等又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影响着治疗的过程及结局,值得生殖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系统回顾了心理因素对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影响的相关研究,就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对IVF-ET/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焦虑障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10例行IVF-ET的女性患者进行焦虑程度测评及分析,根据患者焦虑程度分为3组,A组55例,轻度焦虑;B组105例,中度焦虑;C组50例,重度焦虑。比较分析各组获卵数、2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A组患者的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焦虑障碍程度的加重,其对IVF-ET结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加重,应高度重视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及治疗以改善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微环境中,由氧气参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一些活性氧物质如得不到及时清除,会诱导氧化应激的现象.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是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的氧化应激可导致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三磷酸腺苷(ATP)合成,干扰卵母细胞内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内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增多,造成胚胎DNA损伤和早期发育停滞,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在体外培养时,经常通过添加外源性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以及建立并维持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所需的低氧环境来拮抗氧化应激的不良作用.就氧化应激的产生、对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如何拮抗氧化应激的不良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章汉旺  卜志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83-5385
目的:探讨IVF/ICSI过程中,超重/肥胖和PCOS对促排卵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ICSI的152名PCOS和152名非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和基础FSH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PCOS这一变量后,超重/肥胖对获卵数、MⅡ数和可利用胚胎数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超重/肥胖和PCOS对妊娠、生化妊娠、流产无明显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对IVF/ICSI过程中某些参数具有影响,但是依赖于PCOS。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史和不孕原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年龄和助孕术式方面,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孕原因分为4组,输卵管性因素组和男性因素组比较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因素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比较卵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比较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因素组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体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首次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成超重组37例(BMI≥24 kg/m2)及正常体重组103例(BMI<24 kg/m2),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时间、取卵数、受精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未移植率。结果:超重组Gn的使用时间(11.43±2.01)天、OHSS发生率(13.51%)及未移植率(10.81%)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分别为(9.79±1.46)天、2.51%及0.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对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接受IVF-ET治疗前指导患者适当减轻体重可能会改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不孕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焦虑障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IVF-ET的不孕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行心理干预。在进入IVF-ET周期前及胚胎移植后14 d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种胚胎移植策略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患者的第3天胚胎移植周期,均为第一次促排卵周期,采用控制性促排卵长方案和短方案,排除供精周期和遗传性疾病患者,获卵数≥2个。根据移植胚胎数及评分(评为Ⅰ、Ⅱ、Ⅲ、Ⅳ级,Ⅰ、Ⅱ级为高评分胚胎,Ⅲ、Ⅳ级为低评分胚胎)分为4组:A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B组移植2枚高评分胚胎,C组移植1枚高评分胚胎和1枚低评分胚胎,D组移植2枚低评分胚胎。比较4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双胎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4组的流产率分别为8.67%、10.34%、13.54%、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6,P=0.246);B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5.94%、49.38%,均高于A组(32.05%、28.63%)和C组(42.86%、3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组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B组的双胎率(36.31%)高于A组(0.67%)和C组(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1枚高评分胚胎与1枚低评分胚胎协同移植,可获得可接受的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亦未提高双胎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方案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中获卵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长方案IVF-ET的217周期的患者并将其按获卵数多少分为三组:获卵数<8个46周期为Ⅰ组,8~15个97周期为Ⅱ组,>15个74周期为Ⅲ组,比较三组IV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妊娠率Ⅱ组为61.86%(60/97),与Ⅰ组的39.13%(18/46)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率Ⅲ组为89.19%(66/74),Ⅱ组为67.01%(65/97),Ⅰ组为26.09%(12/4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方案IVF-ET周期中获卵数在8~15个有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龄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卵巢反应和结局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助孕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共2468个。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170个周期)、B组(25~29岁,741个周期)、C组(30~34岁,866个周期)及D组(≥35岁,691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不孕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A、B、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高于此3组。窦卵泡数、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胚率最高,与年龄偏大组(C组、D组)及年龄偏小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活产率明显减低且流产率明显增加。结论:长方案IVF-EF助孕,<25岁的患者与25~29岁的患者比较,卵子质量及胚胎质量较差,而妊娠结局并未受到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IVF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卵巢反应和结局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助孕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共2 468个。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170个周期)、B组(25~29岁,741个周期)、C组(30~34岁,866个周期)及D组(≥35岁,691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不孕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A、B、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高于此3组。窦卵泡数、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胚率最高,与年龄偏大组(C组、D组)及年龄偏小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活产率明显减低且流产率明显增加。结论:长方案IVF-EF助孕,<25岁的患者与25~29岁的患者比较,卵子质量及胚胎质量较差,而妊娠结局并未受到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IVF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发育卵泡数≥14个、hCG日雌二醇(E2)水平≥10 000 ng/L的OHSS高危患者327例,依据hCG用量不同分为2组:204例hCG 2 000~4 000 IU者为A组;123例hCG 10 000 IU者为B组,比较2组超促排卵(COH)情况、卵子成熟度、胚胎质量、妊娠结局以及OHSS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B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起始剂量、COH时间及Gn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hCG日E2水平、发育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方式、受精率、两原核(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ET)数、冷冻胚胎数、全胚胎冻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重度、极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IVF-ET过程中,对于OHSS高危患者,减少促卵子成熟的hCG用量对卵子的成熟、受精、胚胎质量以及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重度和极重度OHSS的发生,是一种有效预防重度、极重度OHS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评估低体质量对中国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8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首次接受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新鲜周期共8171个周期。其中,低体质量组[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共774个周期,正常体质量组(BMI 18.5~23.9 kg/m^2)共7397个周期。结果:低体质量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和种植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但2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和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体质量可能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新鲜周期的妊娠结局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受精、卵裂及妊娠情况。方法:对2001年3月~2001年12月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0个周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个周期中共取得卵子1004个,受精696个,受精率69.32%;卵裂666个,卵裂率95.69%;妊娠42例,总妊娠38.18%;种植数358个,种植率14.53%;多胎6例,多胎妊娠率为14.29%,未发生异位妊娠及先天缺陷儿出生。随年龄增加,卵泡数明显减少,受精数也相应减少,从而妊娠率也受到影响。结论:IVF-ET辅助生殖过程中胚胎质量是成功的关键,年龄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自然周期及微刺激周期单个卵泡发育情况,探讨卵泡容积大小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科微刺激周期及自然周期单个卵泡行IVF-ET/ICSI助孕妇女1480例的临床资料,并按卵泡容积大小分为≥5.5 m L组(A组),4.5~5.0 m L组(B组),3.5~4.0 m L组(C组),2.5~3.0 m L组(D组)及1.0~2.0 m L组(E组),对照观察各组IVF-ET/ICS助孕结局。结果:1各组自然周期与微刺激周期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卵泡直径逐渐减小,卵泡容积逐渐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自然周期中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仅为11.8%,而其他4组临床妊娠率在20.0%~25.0%之间,活产率在15.8%~20.0%,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较高的可移植胚胎率和较低的未受精率,但与D组和C组比较,其未获卵率较高(为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胚胎可移植周期仅占总周期的39.53%(17/43);B组有较高的两原核细胞(2PN)率和较低的异常受精率、未行授精率,有胚胎可移植周期占总周期的48.19%(40/83),另3组的实验室结果均较A组好。3微刺激周期中,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4.1%和21.6%,其他3组在16.7%~17.8%,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异常受精率较高,达15.4%,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也最高,分别达97.0%和87.8%,E组的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最低,仅为75.8%和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受精率较低,异常受精率也低,仅为3.0%,与D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取卵时卵泡容积在2.5~5.0 m L,对应h CG日卵泡直径约在15.1~19.6 mm时行IVF-ET/ICSI助孕结局可能较好,但还需扩大样本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常常存在移植优质胚胎后着床率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子宫内部环境异常有关。随着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的普及,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不孕症妇女宫腔内存在超声和子宫输卵管造影难以明确的微小病变,即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CE是子宫内膜的一种持续性炎症,常常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仅伴有轻微下腹不适、白带增多等,临床上难以确诊。CE与IVF-ET后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有关,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E的金标准,抗感染可能是治疗CE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原因探讨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重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随着对配子与胚胎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IVF-ET的成功率显著提高,但是自然流产率仍然存在.因此,对不孕患者个体因素和IVF-ET助孕妊娠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发现患者自然流产的原因,从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提高IVF-ET分娩牢的目的.主要就IVF-ET后自...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在卵泡晚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升高是否与妊娠结局有相关性,尚无统一的意见。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围绕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升高对IVF结局的影响,首先阐明孕酮主要由卵泡颗粒细胞产生,而促排卵方案中多种因素可导致孕酮水平升高。其次从激素环境、卵母细胞的质量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方面综述了孕酮升高影响IVF结局的机制。然后,系统阐述了孕酮升高对IVF结局影响的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孕酮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而最终降低妊娠率。最后,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优化促排卵方案或移植方案,尽可能地改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也为下一步研究微刺激/自然周期IV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