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为使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从病人入院、住院、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着手,及时为每一位病人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提高了病人积极应对化疗副作用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月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06-2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血液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血液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48h内以及4周后采用Zung的抑郁症自评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4周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少慢性血液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3):237-238
目的对患有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化疗后带状疱疹的发生几率、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的4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过化疗后出现带状疱疹并发症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进行回顾。结果 405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中,223例出现带状疱疹,其中有16名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发病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化疗期的临床症状为骨髓抑制与白细胞减少,约有90%的患者白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明显异常。所有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症状均完全消失,其中3名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遗性神经痛。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同时化疗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很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理使用并保护静脉,保证PICC置管术患者化疗准确、及时进行。方法:对47例PICC置管术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47例患者PICC置管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组织坏死。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在化疗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改进治疗措施,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方法分析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微生物学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感染部位:呼吸道为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血液。真菌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多(44.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7.6%)。所有病例均经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75.3%,病死率24.7%。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68例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568/1189);(2)568例次医院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达43.1%;(3)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达39.1%;痰细菌学阳性病原菌分析: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3.7%;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26.3%,其次是肺炎双球菌感染,占21.1%;(4)血培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细菌药敏分析显示对亚胺硫霉素(泰能)药物敏感性为96.5%,氧哌嗪青霉素(Tazo)药物敏感性为96.5%,丁胺卡那霉素药物敏感性为88.9%;(5)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对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0.5×109/L、化疗效果未达CR的患者容易导致感染。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易导致感染;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染最常见;败血症以大肠埃希氏菌感染为主;需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原菌的检测;医院感染治疗要根据药敏实验用药,治疗上最好用加酶的抗生素;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碘伏坐浴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肛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30例,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前组给予常规肛周护理,后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碘伏坐浴.比较两组的对肛周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10 d、15 d后治愈率分别为(66.67%)和(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0 d后治愈率(46.67%),和15 d后治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15 d后好转率(26.67%)高于观察组15 d后好转率(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伏坐浴降低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肛周感染,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状况,探讨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相互关系。方法评价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出血情况,监测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出血者与非出血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分析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分布间的规律。结果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47例(36.7%)有出血征象,低龄组出血发生较少(P<0.05),不同性别、病种间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出血第一天,14.9%的患者血小板数≤10×109/L,11~20×109/L占27.7%,>20×109/L占57.4%;化疗开始第2周起出血患者的最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未出血组(第2、3周,P<0.01;第4周,P<0.05),而化疗前与化疗开始1周内两组患者间差异不明显(P>0.05);轻度出血患者各阶段血小板数的分布与中、重度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血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年龄的增长可导致出血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与出血明显相关,但血小板数极度降低引起的出血比例并不大,出血的严重程度也与血小板数的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9.
<正> 1.重视并善于识别病人的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对上述病人易于产生焦虑的倾向应有足够的认识并予以理解,要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分析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菌检查结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感染,感染率50%(25/50);初次化疗患者61.5%(16/26)出现感染,其中4231%(11/26)发生重症感染;再次化疗患者37.50%(9/24)出现感染,其中8.33%(2/24)发生重症感染;化疗后出现的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44%,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致病菌检查阳性率仅38.46%;广谱抗菌药的降阶梯治疗有效率93.7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者极易出现重症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使用广谱抗菌药进行降阶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ntensive treatment such as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PBSC) transplant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many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 number of factor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mpact PBSC mobilization, but the predictive factors varied from one study to another.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ssessed our current mobilization and collection protocols, and explored the factors predictive of PBSC mob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Methods Data of 6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multiple myeloma, n=22; acute leukemia, n=27; lymphoma, n=15) who underwent PBSC mobilization for over 1 year were analyzed. Four patients wi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of near complete remission or better were administere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to mobilize PBSCs. Sixty patients received G-CSF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mobilizing regimens. Poor mobilization (PM) was defined as when ≤2.0´106 CD34+ cells/kg body weight were collected within three leukapheresis procedur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M at the first mobilization attempt was 19% (12/64). The PM group was older than the non-PM group (median age, 51 vs. 40 years; P=0.013). In univariate analysi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diagnosis, and body weight between the PM and non-PM groups. A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G-CSF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G-CSF alone as a mobilizing regimen (P=0.019). Grade III or IV hematopoietic 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bilization efficacy. Supportive care and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neutropeni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ge (odds ratio (OR), 9.536; P=0.002) and number of previous chemotherapy courses (OR 3.132; P=0.024) were two independent nega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CD34+ cell yield. PM patients could be managed well by remobilization.
Conclusion Older age and a heavy load of previous chemotherapy are the negative risk factors for PBSC mobi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M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6例初诊和复发难治性MHD患者以及24例初诊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为对照。结果初诊和复发难治MHD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210.17±97.54)ng/L和(251.71±141.34)ng/L,均高于对照组(98.13±45.36)ng/L和治疗有效组(120.48±77.36)ng/L(P<0.01);VEGF低于初诊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15例初诊患者化疗均有效,其余9例初诊患者VEGF水平高于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有效率为44%。结论检测MHD患者VEGF水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3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230例患者的性别、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等指标。结果:性别、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以及呼吸衰竭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以及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及早诊断、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培元方益髓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同种类型疾病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于化疗期结束后给予西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髓汤,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以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化疗后骨髓抑制至恢复增生的时间为16~36(23.0±6.4)d,观察组10~21(12.0±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P0.05)。观察组并发感染、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5)。结论:中医扶正培本方益髓汤可有效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不同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12 月-2017 年2 月4 所省、市级医院的339 位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患者的焦
虑、抑郁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42.2% 的化疗患者存在焦虑情绪,43.1% 的化疗患者存在抑郁情绪,
30.7% 的患者两种情绪皆有。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P <0.05);面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
(P <0.05),而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0.05)。焦虑与屈服呈正相关(P <0.05);抑郁与面对呈负
相关(P <0.05),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保障、职业及屈服是焦虑
的影响因素(P <0.05);职业、屈服、面对及回避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存在较为
普遍的焦虑、抑郁情绪,这与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屈服的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
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家长喂养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144例先心病患儿家长,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状态焦虑问卷和先心病患儿家长喂养知识调查表收集患儿和家长的一般情况,评估家长喂养焦虑水平和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运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长喂养焦虑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患儿家长喂养焦虑状态得分为45.23±10.10,喂养知识得分为3.10±0.46。患儿出生体质量、喂养困难评分、患儿性别、喂养知识水平与家长喂养焦虑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对低出生体质量、具有喂养困难症状的先心病患儿的家长应给予有效的喂养指导,促进其喂养知识水平,降低其喂养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方案药物化疗,化疗前由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及抑郁、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化疗耐受能力,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特质焦虑与其血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变化水平的关系,分析特质焦虑是否对共病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方法收集重医附一院门诊及住院部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6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人群60例,随机给予患者抗抑郁药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9.
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RP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RP值.34例肿瘤复发患者为试验组,22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83.25%的肿瘤复发患者CRP升高.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的CRP改变不明显;肿瘤复发组化疗有效者的CRP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化疗无效者较化疗前CRP升高.肿瘤复发组化疗无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结论:化疗疗效与患者血清CRP变化呈负相关,化疗后CR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CRP可作为肿瘤复发患者的诊断、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变化。方法 检测 1 0 4例患者化疗前后ABO血型抗原效价、抗 A、抗 B抗体效价 ,A型和O型患者化疗前后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做了比较 ;抗原检测法 ,将标准血清做倍比稀释加患者的红细胞 ,离心肉眼观察 ,不凝集的前 1管为抗原效价 ,同时以健康人的红细胞做对照 ;抗体检测方法 ,将A型者的血清做倍比稀释后加对应的红细胞 ,观察结果同抗原方法。结果 O型抗 A、抗 B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血型抗原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O型、A型、B型男女患者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进行比较 ,O型与B型男女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男女抗 B抗体效价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提示在给肿瘤患者 ,特别是A型患者配血、鉴定血型时遇有正反不符、前后不符时要考虑是A抗原减弱 ,在给这些患者配血时 ,最好输注O型红细胞 ,已防输错血 ,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